近日美國、以色列和伊朗扶植的衛星組織再次發生武裝衝突,美國針對葉門「青年運動」發動大規模空襲,而以色列在「哈馬斯」無意積極釋放人質,於是停火協議到期之際,大舉空襲加薩的「哈馬斯」據點;葉門「青年運動」隨即對美國海軍航艦發射飛彈反擊,並且對以色列發射多枚長程飛彈,目前衝突仍然在持續白熱化。
美國對葉門「青年運動」採取更猛烈的攻擊,不僅是因為「青年運動」對於紅海航運的無差別攻擊造成國際航運受阻所衍生的經濟影響,也在於打擊背後操縱「青年運動」的伊朗。伊朗以「抵抗軸心」名義扶持的「真主黨」、「青年運動」、「哈馬斯」、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及敘利亞的阿塞德政權,在「哈馬斯」於2023年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恐攻之後,伊朗鼓動其他「抵抗軸心」策應「哈馬斯」,結果遭到以色列反擊,不僅「哈馬斯」、「真主黨」被重創,敘利亞的阿塞德政權更遭到反對派推翻,目前僅剩葉門「青年運動」仍然在持續攻擊。

伊朗扶持「抵抗軸心」的用意,是要在避免和美國、以色列正面衝突的情況之下,以「代理人戰爭」消耗美國、以色列的意志,進而達到在中東擴張勢力和發展核武的地緣政治企圖,然而隨著前述「抵抗軸心」組織的一一敗陣,使得伊朗不得不公開站出來和美國、以色列正面對抗,揚言要退出以限制伊朗核能發展為目的的核協議,暗示將發展核武,這讓以色列更加速準備大規模空襲伊朗核子設施,伊朗、以色列的衝突隨時可能轉變為熱戰。
至於美國,原本對於以色列和伊朗衝突持慎重態度的拜登政府被川普政府取代之後,川普政府對於伊朗則是採取更為強硬的政策,並且和以色列進行更為密切的協調,以對抗伊朗和「抵抗軸心」,在可見的未來,美以和伊朗的正面衝突、甚至爆發區域性戰爭並非不可想像的情境。
對於台灣而言,美以和伊朗衝突白熱化並非遙遠的國際新聞,這場衝突除了影響油價、國際航運之外,是否有可能嚴重干擾美國原本把注意力和軍力佈署在亞洲的戰略,讓中國有混水摸魚的可趁之機?這些變數值得包括台灣在內的國際社會持續關注,並作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作者: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