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日前邀請五院院長共同開會,依據憲法第44條,「總統對於院與院間之爭執,除本憲法有規定者外,得召集有關各院院長會商解決之」邀集各院院長共同商議憲政僵局,而其中與國家存亡最為相關的當屬行政院長、立法院長。不過司法體系,也因為大修憲法訴訟法,導致憲法法庭形同空轉,導致許多釋憲案恐遭凍結。賴總統此次依據憲法,展現商議國是決心,但未來朝野氣氛若未能好轉、立法行政持續惡鬥下,必要時應該讓這樣的聚會常態化,形成除行政院院會的常態舉行外,還有另一個憲政決策場合。

過去,陳水扁總統、馬英九總統到蔡英文總統,大多針對國內政治僵局都採取朝野黨主席會面,或是以九人小組、國安會、黨政協調小組等平台溝通方式。但除了陳總統時期,邀請王金平組閣遭阻外,進而導致與國民黨後續會談不順利外,其他兩位總統因為是行政、立法一致政府時代,所以不須要耗費太多心力在與黨外溝通,甚至溝通也多限於友好政黨,與賴總統這次不同。但會面之前,相信要釐清藍白當前所為,到底動機、目的、條件與想要的結果為何,這些都要先行釐清,甚至韓國瑜院長應該要有答案,這場會面才能更有成果。
《臺灣史研究》期刊在2024年底出版一篇論文:〈蔣經國在臺軍事權力的建立:以與王叔銘交往為中心的探討(1950-1965)〉,固然這已經是將近半世紀前的事情,但在該篇論文中談到蔣經國如何鞏固權力的運作過程,對於當前藍白的運作仍有重要參考價值。蔣經國當年隨父親蔣介石來台,為了要能確保自己在軍事體系站穩權力地位,以利未來接班,努力拉攏軍方可能升遷的人物,出身空軍的王叔銘日後出任參謀總長,就是蔣經國向蔣介石推薦的安排。蔣經國推薦他的目的是為部隊建立自己權力,並希望能向共黨為師,努力在軍中推動政工制度,甚至還在既有情治體系中,建立石牌班、總統府機要資料室等架空現有體系,並將這些受訓人員再放回既有體系中,並加速升遷,使所有效忠蔣經國的人員,都逐步成為黨政軍高層,最終完成蔣經國鞏權接班。由此也可知,藍白在做的事情,其實就與當年威權時代一樣,是要先架空現有政府業務,讓未來政府官員甚至技術文官清楚,當家的不是民進黨,而是藍白聯手控制的立法院。
王叔銘當年就是因為極力反對政工與石牌班破壞現有體制,甚至還以為自己是忠於黨國而出此建議,結果捲入匪諜案從此遠離核心。殊不知這些破壞體制行為,都是蔣家授意,更是因為國共內戰慘敗,而希望重建忠於自己的體系,所以才有日後情治體系在台灣坐大的空間。換言之,藍白希望的結局,最好是各機關未來在編列業務經費時,都要先跟立法院,特別是跟藍白洽詢,才可以推行它們所滿意的業務。長此以往,轉型正義、台灣史教育、追繳不義黨產等工作,都無法再進行。司法院也必須聽命立法院,否則連大法官都湊不齊,就會讓政府空轉。我們現在把這些陽謀直接點出,目的在於不要誤信韓國瑜等人的謊言,他們既無力也無心要讓國家正常運作,這背後當然有對總統敗選的洩憤,也有因為不能參與政府決策的報復。
因此,未來應當讓這樣跨黨派的五院院長聚會常態化,甚至必要時,應該也讓部次長同行,真正的講清楚立法院對國家大政的指教與方向原則。而常態化後,也可減少猜忌,至少把百分百的炮火,降至六七十,對於國家安定有助,這才是國家之福。
作者: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