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的突飛猛進會不會使新凱因斯主義的「泡沫經濟學」失效 ?
新凱因斯主義的「泡沫經濟學」是這樣說的:經濟學裏的因子都有「黏滯性」,不會很快到達古典政治經濟學所說的「一般平𧗽」。因北到達「最後決算」有一段時間,經濟學家可以在這段時間內與時俱進,因緣際會,做些「總體經濟」的策略,所謂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就是用寬鬆低利率來刺激經濟,景氣大好,泡沫越吹越大,通膨加速,越難控制後,就昇高利率,慢慢令泡沫「消風」。景氣不再,只求得能夠「軟著陸」,不致crash ! —— 待一切安定,再度就緒後,重新吹起新的泡泡,……….. 。
從經驗上說,這類泡沫的週期大約 8-10 年: 1990年間一次,2000年間又一次,2008年、2018年都曾經歷過,——- 泡沫經濟的週期,很合乎民主制度定期選舉的政治要求:政客一上任,一定有大做為,當然選擇「刺激經濟」,榮景大好,通膨一上來,己是第二任結束之後,該付遲付的代價,都由下一任概括承受。
下一任政客當然誓言他要有經濟上的大做為,重新吹起泡泡。人民有驚無險,記憶短暫,舞再跳,馬再跑,這是眼前經濟策略的標準「顯學」。誰會在意一次泡沫循環之後,「國債」又會增加多少 ?
AI 的與起,突飛猛進,會對此「泡沫經濟學」形成莫大威脅。AI 的興起,一定對經濟系統的「計算能力」大幅度的增進,不論是來自系統軟體的設計,And / Or 半導體製作程序的精進,都會稀釋經濟系統因子的「凝滯性」,加速「一般平衡」的到來。因此,會使泡沫循環週期縮短;舉例說,若從 8年到 4年 ,當然會對依靠「定期選舉」的民主政治有很大的衝擊;例如,政客一上任,用泡沫經濟手法,注入「活水」,4年一任之末,就要處理「活水」的氾濫 !他們怎麼應付已經燒到眉睫的危機 ?
雖然烏雲密佈,仍有一線光芒,好消息是:即使TSMC 的製作技術突飛猛進,系統公司能夠劍及履及,跟著上來,而立即應用嗎 ?會不會最先進的軟體太複雜,工程師不知道如何完整的、正確的測試,如何 Verify 測試 ? 所以硬體製作的全方面進步的幅度,不會完全移轉到 AI 。
另一種觀點是半導體製作有其物理學上的限定。電晶體越做越小,操控開關的 gate 所能操作的channel 中電子的流量會越來越小,例如幾百粒、甚至低於百粒電子的流過時,如果你我想到「不確定原理」、統計系集的 variance 是與樣本數的平方根成反比,那麽物理學大師 R. Feynman 的 path integral 是否要重新演算 ( 容忍一下,物理學生的胡言亂語 )。
你我也可以在封裝技術上下功夫:如果你我是「壯世代」大概會記得當年 IBM 也曾嘗試在他們主機( Mainframe ) 的 device上加多金屬層之外,更試過把「封裝」內的金屬層加多,系統化,使通訊路線縮短,封裝造形有如幾層磚塊疉加在一起,也名叫「 Bricks 」,—— 結局也是無功而返,好像系統軟體中有種神密的 scaling law , 不是單純硬體的進步,就能解決的。
所以AI 在看得見的將來不會有「翻天覆地」的革命,這也為甚麼有許多廠商會把 AIPC( PC 貫上某些演算法 ),以鹿為馬,荒謬的當作 是AI 未來的主流 。AI 進步是必然,但絕不是很多人宣揚的那麼驚天動地!—— 「泡沫經濟學」在眼前可見的未來,仍然有其所用,會繼續泡沫下去 !
作者: 張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