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預算之亂早自2024年中,隨著賴總統上台以來就點燃戰火,起初,因過去執政包袱與其他尚待努力的行政問題,以及總統大選剛結束後的社會創傷,使得群眾對於預算之亂的印象停留在執政黨揮霍無度。此外,親藍白的小草與部分爭議網紅透過自媒體渲染,使得應付諸理性且專業的公共事務,蒙上激情、民粹與謾罵,用空洞文字矯飾藍白立委藉預算杯葛實踐政治報復之實,有種予人總統大選「輸不起」的印象,似乎思維尚停留在選舉後創傷階段,無法自拔。故台灣民眾反應倒也冷淡,甚至隱隱然看著民進黨政府玩笑,如今,隨著大預算杯葛越演越烈,嚴重影響工商發展,侵害普羅百姓權益,本被嘲弄的大罷免運動,開始有轉熱傾向。令人好奇,這股由下而上的公民力量,是否達成足以驅逐劣質立委的目的,還國會一個專業問政的環境。
確實,按照目前社會風氣,尚未逼近大選前夕、執政黨無太大舞弊事件,因此台灣人民參與率普遍較低,至多停留在響應簽署、口頭支持及不同陣營在網路上匿名互罵。誠難達到罷免不適任立委的目的,惟透過此次由公民組織自發性組織人員,來宣傳國會亂象可以達到以下兩個長期正面現象:
第一,是提供民眾評斷公共事務理性思考。近來,對於預算案經特意人士引導錯誤方向,認為執政黨因瀆職或濫用公款方加大財政預算,對外宣傳這是揮霍民脂民膏的錯覺。但事實上,我國預算除部分特種基金之外,多是經過嚴格法律流程,橫跨行政部門、立法監督乃至監察院審計等,一個預算週期達一年半之久,也許在執行上有部分瑕疵卻難謂有重大舞弊。人民被部分政客誤導,可能源自預算流程、財政專業性太高,致對其認識停留在人云亦云。是故,若透過大罷免過程中,志工與民眾接觸之餘,不妨以教育大眾為優先,藉由「懶人包」、淺顯易懂的宣導模式,說明預算之亂緣由與影響、甚至是預算流程的複雜及高度專業,其實預算每一分一毫皆有社會團體參與的影子,非執政黨意志可一貫之,故應盡量少提及政治對立,否則人民會誤會大罷免運動是另類的政治報復,如此與藍白惡鬥何異。
第二,本次大罷免應視為「2026算總帳的預演」。2026地方大選是藍綠白必爭之年,其慘烈程度可能超越過去選舉。藍營企圖維持地方包圍中央的優勢,達到部署2028總統大選的前哨戰,以贏得睽違三屆的中央執政權。綠營除了鞏固民心,贏得地方大選確保總統連任外,也須防止藍白乘勝選之威,使國會杯葛更具民意支持,完全癱瘓賴政府運作。至於民眾黨則是在新主黃國昌領導下,尚無超越柯文哲魅力、蔥粉尚未與柯粉完全重疊及部分黨內人心思異,急需對外選戰立下戰功,否則僅靠仇恨動員、不棄柯文哲神話,經長期渲染恐怕被仇恨反噬。也許大罷免無法一蹴可及,惟透過默默耕耘人心,加強與民眾互動,宣傳公共事務本質應脫離政黨惡鬥。公共事務參與所以重要,在於其非盈利性質,有均衡貧富、引導社會正向與解決集體生活問題,並非私人名器更非某人政治霸業的財產。
總之,大罷免運動在近期確實激起許多人心支持,但距離將不適任立委去職難度甚鉅,如部分爭議立委要不是屬不分區立委或是處在鐵票區,難以動搖分毫。因此,可透過旁敲側擊以正道、理性宣傳,從其他領域說明預算大砍如何影響人民,以此壓力動搖藍白同黨非激進立委的意志。然最重要的還是,將大罷免運動作為2026年預演,使民眾將對藍白亂政的警示轉移在選票上撥亂反正,畢竟這些亂政違憲的立委不在乎人民生活品質與國家正向發展、只在乎手上權力的延續,如此方能以權換名換利,永保私家江山永固。
作者 / 劍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