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向美國採購108輛M1A2T戰車,首批38輛於近日抵台,引來正反兩面評價。一方面,這是自1990年代從美國採購M60A3戰車以來,國軍裝甲部隊的一大升級案,而且M1A2T戰車有「地表最強戰車」的美譽,因此有一派專家認為能大幅提升國軍戰力。另一方面,有一派人士以俄烏戰爭出現許多無人機從空中攻擊戰車造成毀損的影片為例,認為在如今的新型態戰爭,造價昂貴的主力戰車已非廉價無人機的對手。
實際上,俄烏戰爭的這些空拍影片,本身是宣傳戰的一環,目的是鎮懾敵人的民心士氣,並非呈現戰場的全貌。只有成功擊毀戰車的影像才會流出,外界看不到更多無人機攻擊失敗的畫面。而且俄國戰車的設計有系統性缺點,由於將彈藥存放在砲塔內,若砲塔被炸毀容易造成「殉爆」(sympathetic detonation)。然而,雙方部隊的地面攻防戰,仍需要仰賴主力戰車推進。
其實早在俄烏戰爭之前,「戰車無用論」的說法存在已久。戰車自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投入戰場以來,各大國競相研發主力戰車上更大口徑的戰車砲,以強大火力穿透敵軍主力戰車的厚重裝甲,此時仍是戰車之間的對決。不過,隨著機動性更高的攻擊直升機出現在戰場上空,以及造價便宜又能單兵操作的反裝甲武器誕生,這些都造成主力戰車的巨大威脅,因此不斷出現「戰車無用論」的聲音。
其實,裝甲部隊面對攻擊直升機與反裝甲武器的威脅,早就不斷研發新的戰術、戰法,包括避免密集編隊,減少一次性攻擊的損失,以及利用地形就近偽裝與掩蔽等。如今在地面戰場,主力戰車已非絕對無敵的王者,不過依然是無可取代的主戰武器。
以M1A2T戰車而言,除了配備120公厘口徑滑膛砲,具有強大的攻擊火力;其防護力也大幅提升,複合式裝甲多達五層,有一定程度抵抗反裝甲武器的能力,內襯還能防止遭到敵軍砲擊後,外層的鋼鐵碎片噴濺傷害車內乘員。
從公開資料可知,國軍接裝的108輛M1A2T戰車,將部署於北台灣,強化中樞防衛戰力。除了10輛保留在陸軍裝甲訓練指揮部,其餘全數部署在新竹湖口的陸軍584旅(全數換裝)、新北林口的陸軍269旅(換裝一個連)。584旅防衛新竹海邊容易被敵軍登陸的「紅色沙灘」,截斷通往桃園機場的要道;269旅則防衛台北港,避免敵軍攻佔成為行政下卸的港口。
進一步而言,國軍換裝M1A2T戰車之後,為了反制無人機的威脅,有兩大精進方向:第一,由於換裝M1A2T戰車的部隊,都是陸軍的聯合兵種營,預期國軍未來不再維持龐大的裝甲部隊,主力戰車數量將從原本的上千輛大幅縮減,轉向量少質精。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兵種營除了混搭戰車連與機步連作為主要戰力,火力連有反裝甲排,並配置空軍、陸航等連絡官,以強化空中火力支援。然而聯合作戰的作業程序複雜,如何提升效率將是指參軍官的一大考驗。
第二,面對新型態的無人機威脅,仍需要不斷研發反制技術,例如在戰車砲塔與車身側面加裝柵欄作為防護設施,以及飛彈、火砲的硬殺,還有雷射攻擊、電磁波干擾等主動作為。
作者: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