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韓國總統尹錫悅面臨戒嚴失敗後的餘波盪漾,面對以李在明為首的在野彈劾,以及紛亂不休的民間抗爭,基於內部團結及個人所屬政黨永續,尹錫悅當放下自己榮辱,及時引退作為穩定韓國政經之基,惟目前仍表示為了「國會憲政秩序仍奮鬥不已」,目的在穩定民主秩序。其可謂冠冕堂皇理由,實則在前年選舉時,已埋下與在野陣營勢如水火的導火線。
這次戒嚴之亂在於北韓於事件當中無過激行為,尹錫悅只能「兵行險著」,試圖控制國會、派兵包圍國會,但其目的為整肅政敵,是路人皆知,難以引發共鳴。韓國作為台灣最大競爭者之一,台灣有部分人似乎樂見韓國持續政經衰敗,渴望台廠能完全取代韓廠地位,然由於韓國力求規模經濟,對於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缺乏。此在張忠謀日前自傳發表會說過,韓國技術問題大於管理問題,縱使技術落後但在管理階層上也無太大優勢,加上難以適應中國供應鏈夾擊,怪不得台積電所定頭號競爭者已替換成中美半導體廠商。
從韓國總統不屈服的態度,加上國會展現不妥協政策,使得韓國亂局於短期內難以解決,張忠謀也提及韓廠面對政經情勢不穩,必不利大企業穩定發展,預期韓國廠商於未來數年仍落後台積電。
然而,筆者認為目前台灣仍不可高枕無憂,縱使韓國政黨鬥爭恐迎來十年動盪,我們也該居安思危,有以下方面討論。
在國際政治面,韓國同盟相較於台灣屬於美國核心利益,尤其北韓威脅及駐韓美軍的重要性,迫使美國在韓國亂局投入心思較多。近年美國極力促成日韓和解,顯見其欲打造「東亞小北約」防止中國軍事擴張,已誓不容緩。縱使韓國改成偏向中朝兩國的李在容上台,也不影響韓國在美國核心利益的地位排序,因此在這波由內政致外交的韓國權力洗牌,尚不影響我國在美國陣營地位。
在經濟方面,是台灣對於韓國之前惡意競爭,有切身之痛,台韓廠商也互引對方為敵為師,可見所涉及產品同樣性高。但台廠專注代工供應鏈極致,且韓國面臨中國廠商削價競爭、又著重中國龐大市場利益,反觀台灣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出口漸下降,既不能成為韓國在中國角逐市場的敵人,敵人顯然替還成中國廠商。進一步,我們需觀察韓國未來在中國投資力道,是否走向脫鉤中國市場走向美國陣營,藉此思考韓廠在其他市場與我國的競爭 。
也許許多人將韓國視作潛在對手,但台韓同屬美國陣營,同有惡鄰侵擾,在政治上,台灣試圖納入日韓以外的隱形同盟。因此,我們不但要關心韓國內政,也該思考如何朝野合作,放下政治歧見。另外是經濟問題,韓國企業體制、與台廠目前投入的中國市場呈現相互競爭,是我們最大爭議點。但隨著政經局勢改變、韓國敵人已換成中國廠商,加上台積電等工廠技術不斷更新,台積電已不將三星等廠商視作主要對手。故如何重視台韓關係,是敵是友,是合作是衝突,在戒嚴後的韓國權力洗牌中我們當深思。
作者 / 劍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