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就任美國總統第一任期時,於2017年至2021年任內,對中國經濟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貿易、投資和科技領域。例如:貿易領域上加徵關稅,川普政府對價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至50%的關稅,旨在縮小美中貿易逆差,並迫使中國改變其貿易行為。此外,川普還使出出口受阻策略:高關稅導致中國對美出口商品的競爭力下降,部分出口商面臨訂單減少或取消的情況,對中國的出口導向型產業造成壓力。
川普打中國七傷拳另一個特徵乃「投資領域」。換言之,就是限制中國投資,川普政府加強對中國在美投資的審查,特別是在科技和基礎設施領域,限制中國企業的投資活動,影響了中國資本的海外佈局。尤甚,美國政府對中國當局採取技術封鎖,美國對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實施出口管制,限制其獲取美國技術和產品,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造成挑戰。最後,川普一系列的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一路打下來,導致中國經濟成長與就業面臨停滯。例如:經濟增長放緩,貿易戰導致中國出口增速下滑,影響製造業生產和投資,對經濟增長產生下行壓力;就業壓力大增,出口減少可能導致相關行業的就業機會減少,增加社會就業壓力。
美國也特別重視經濟戰、金融戰、科技戰等長期影響,首先:調整供應鏈部分跨國企業為避開關稅,將生產線從中國轉移至其他國家,對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的地位構成挑戰;再者,中國被怕內需擴大,面對外部壓力,中國加強內需市場建設,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減少對出口的依賴。由此可知,我們時常看到川普、拜登兩外老爺爺選戰時動動輒劍拔弩張,但拜登總統確實是延續川普路線並再做調整,特別在川普的基礎上,除了徵收更高的關稅之外,也對華貿易施加了更多限制(貿易戰升級),像是限制向中國出售美國技術、試圖與中國產品競爭的美國製造商提供聯邦補貼(例如《晶片與科學法》)、對中半導體的封鎖等。
川普第一任期就想把外包給中國的大量工廠工作帶回美國不同,拜登尋求一些新興高科技產業的產量和就業機會,像是電動車等。而且他也更傾向將國際盟友聯合起來,像是「友岸外包」。至於北京當局究竟要如何因應美方的挑戰呢?中國的鷹派積極主張制裁美國。例如:近年宣布制裁12家美國軍工企業,包括禁止與中國大陸經貿往來、凍結在大陸資產等。除了為了報復對台灣軍售,也為了反擊美國的經濟脅迫。北京當局的鴿派並被認同鷹派的作法,鴿派主張回歸WTO框架與避免激進民族主義,即便2023年WTO裁定中美報復性關稅都違規,但約束力很薄弱,但未來WTO的效用可能會可以牽制美國在國際社會的獨斷專行。
川普在選前大喊2.0,意即「對全部進口商品統一徵收10-20%關稅,中國商品60%」,其目的:保護美國國內製造業,避免來自低價進口商品的競爭。但也有可能產生負面影響:首先,美國國內商品價格可能上升(像在跟消費者徵稅);其次,中國或其他國家也可採取反制措施。試想:在經濟上中國將持續受到美方的限制,需要尋求其他其他的貿易夥伴以消化過剩的產能或是更依靠國內的經濟循環,競爭也不只在單純的經濟層面,「國家安全」會更被重視,甚至願意犧牲一定經濟利益來降低國安風險,例如將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科技產品與技術留在本國或盟國
重新檢視美國與中國在「價值」的競爭,在經濟上中國將持續受到美方的限制,需要尋求其他其他的貿易夥伴以消化過剩的產能或是更依靠國內的經濟循環,如果中國能夠不那麼依賴美國,在貿易談判就會有更多的籌碼競爭也不只在單純的經濟層面,「國家安全」會更被重視,甚至願意犧牲一定經濟利益來降低國安風險,例如將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科技產品與技術留在本國或盟國。既然中國與美國等民主國家在核心價值上有明顯的對立,可能在根本上就很難避免衝突。
作者:林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