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二段日前進行路面更新工程,卻導致基隆路車行地下道大塞車。北市府推拖因碰到百貨週年慶車潮。值得注意的是,鄰近新仁愛路與市府路,未來因應市民廣場整建計畫,將封閉道路合併為活動廣場使用;若基隆路短暫修路就會引發塞車,封閉新仁愛路、市府路,信義區難道不會更壅塞?
交通局預測,封閉市府路、新仁愛路後,廣場周邊八路口交通服務水準大致不變,五處路口維持C級,兩處路口能由D升C、F升D級,僅有一路口降級。若以五十公里速限,C級約在二五至三十公里時速之間,往下D、E、F級,每級初估再降五公里,時速最差約十五公里,E、F級基本是大塞車,速度同腳踏車。
上次引起民怨的基隆路平時就為E級,沒修路尖峰時刻塞爆。廣場範圍外如光復南路、仁愛路口也是塞爆狀態的E、F級。就算有兩個路口道路改善後,能升一級也是從很塞到普通塞。市府周邊尖峰時刻平均為C級。而花費四.五億公帑分兩年退縮人行道、增加車道,進行道路改善後的路況,基本與封閉市府路前一樣,請問改建意義為何?
難道只為市長蔣萬安「首都廣場」、副市長李四川「會呼吸的公園」願景,而改建市府廣場?攤開市府說帖,文字描述氣勢滂薄,稱能「重塑國際級的地位、賦予新的樣貌為首要目標」。內文卻矛盾至極,一面稱車流量不多,縮減道路寬度,無影響;另一面稱,要縮減人行道,增加道路寬度,疏導封路後的車流。
通篇皆是「先射箭再畫靶」的斧鑿痕跡。市府嘴上說「塑造新亮點、營造門戶新意象」云云,實則是為市長蔣萬安、李四川留下政治代表作,為下次各自選舉造勢鋪墊。坦白說,市府廣場改建花錢,對路況沒成效仍要一意孤行,民眾對蔣萬安也無可奈何。多數人根本不知道信義區僅有三條的南北縱向道路要被封閉一條,以後只能改道。
而行經市府路、新仁愛路的的公車、國道客運逾五十班,站牌路線改道茲事體大,最直接影響的是市府同仁通勤與洽公民眾,上下車人流、車流將大風吹。外傳市府有保留站牌、讓公車通行的方案,但這與李四川建立呼吸公園的初衷衝突,若要保留公車通行,花四.五億道路改善、市民廣場整建的意義為何?重點是,蔣、李兩人的政治代表作何在?
作者:陳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