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美國大選,截至台灣時間10日晨間為止,除了國會參眾2院的少數議席、以及「共和黨是否能夠在國會眾院維持過半」的問題,還沒有終局確定以外,已經可以確定是川普與其共和黨的大勝。
不過,從選情逐漸加溫到進入高潮的這幾個月,部份台灣媒體(例如,中央社、以及習慣使用其外電充塞新聞版面的各大媒體,還有各大電子媒體)處理美國大選的相關新聞,對民主黨,與其臨陣易將後的總統候選人—賀錦麗的過度偏好,以及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憎惡與歪曲報導,其偏斜程度相較於美國國內的傳統平面及電子媒體,卻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有時還尤有過之,這樣的現象是否妥適,依筆者愚見,很有斟酌的餘地。
依筆者對媒體的理解,一般來說,國際新聞在各大平面或網路新聞媒體的版塊當中,是與政治及財經等調性較為嚴肅的版塊相並列,或在實體報紙當中,被放在頭版為首A疊部份的其中一個版面;但,無論是傳統平面媒體也好、較晚近的網路媒體也罷,在目前的媒體生態下,在台灣能夠維持幾名到10幾名,或者再多一些的國際新聞編譯,在海外某些國家有特派員、或根本沒有特派員,都是目前有一定規模之上的新聞媒體,處理國際新聞的常態。
而國際新聞的來源,最常見的是綜合美、英、日等國的傳統主流媒體的報導,進行整理與翻譯,或經即時新聞的審稿編輯審核後、或經國際新聞版的擔綱編輯審核後,進而登上網路媒體或實體報紙的版面,此外,也常有引用中央社全篇報導的情況。
只是,在處理美國2024年大選的相關新聞時,作為台灣各大平面及網路媒體,國際新聞主要供稿來源之一的中央社,其報導卻經常逕行引用美國具有左傾傾向的傳統媒體,例如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等,或英國同樣調性的媒體,例如經濟學人、衛報或獨立報,進行整理及翻譯為外電的作業,而立場較中性或稍右的媒體,則經常淪為其點綴,於是,「中央社在整個美國大選的新聞專頁當中,特別是選前的最後一段時間,被正面處理民主黨與賀錦麗、以及過份負面表述川普、其週邊人士與共和黨的新聞,大量充塞其版面」,就成為該社處理這次美國大選相關新聞的基調,其偏向程度,甚至已經到了台灣本土派或廣義的台派當中,較為熟悉國際事務、但也並沒有那麼左傾的一群,也對之頗有微詞的情況。
只是,從這次的美國大選結果來看,傳統但卻左傾、卻仍以主流自詡的平面及電子媒體(例如電視方面的美國廣播公司A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國家廣播公司NBC與其有線電視新聞台MSNBC,還有CNN),雖然有部份平面媒體(例如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及今日美國),在選前最後一段時間,大概是已經對民主黨與賀錦麗的敗象,逐漸有感起來的緣故,已經透過不為任何一位總統候選人背書的方式,從左傾開始向中間移動;但,其他堅持繼續透過做出對賀錦麗有利的偏向報導,或者做出明顯較更為精準、有長期實績的民調公司/機構,更為偏向賀錦麗的民調等方式,繼續表達對民主黨及賀錦麗的支持的傳統媒體,其報導及民調數據,則在大選結束後,形同遭到選舉結果的痛擊;更雪上加霜的是,如此的痛擊,更併同大選前Podcaster喬.羅根(因為陸續訪問川普、其副手范斯,以及本次大選大力支援川普與其共和黨的馬斯克,使其人氣更上一籌)等獨立媒體人的崛起,連帶引發美國社會更多類似「傳統媒體未來應有的角色」、「傳統媒體的逐漸過氣」,以及「社群媒體新興獨立媒體人的崛起」之類的相關討論,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人,未來各自將會如何發展與互動,也會是很長一段時間內,令人饒富興味的議題。
說了這麼多,其實筆者只是希望:在台灣的媒體,能夠在兼顧自身經營成本的前提下,試著不要總是基於自身的心向偏好,或者長期的作業慣性,對於「在美國已經因為本次大選的偏向報導或民調,而使其光環較過去更為褪色,並遭到X(前推特)、YouTube等社群媒體上崛起的獨立媒體人,展開更強而有力的挑戰與競爭」的傳統媒體與其觀點,不加甄別的照單全收,而是應該重新釐清自己的立場本位,基於台灣本位與台灣最適最大的公共利益,在廣泛接觸並理解各種新舊媒體的報導取向與內容後,準確掌握對象國與其特定事件的局勢脈動,讓一般沒有那麼多時間或心力的台灣人,也能更普遍且精準的掌握國際局勢,並基於較為持平的立場,對這些動向之於台灣可能的影響,做出更妥適的判斷與對應。
作者:江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