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對台軍售逐漸常態化,國軍也逐步提升對解放軍的源頭打擊能力。因俄烏戰爭出名的海馬斯火箭彈,長距離的射程、自動化的裝填、GPS系統的協助、機動的部署等優勢,讓該款裝備聲名大噪,也直接重創俄羅斯於烏東戰場的兵力。
2020年10月時任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售台11套海馬斯火箭彈系統,2021年因國軍原先向美方採購的M-109A6自走砲產線遭到俄烏戰事排擠,陸軍再度向美方增購18套海馬斯火箭彈系統,使得未來陸軍的海馬斯火箭彈系統將增至29套,大幅增加陸軍遠程火箭精準打擊能力,也代表陸軍具備源頭打擊實力。
海馬斯火箭彈系統分成兩種武裝,第一種為一次攜帶六枚火箭彈,射程約70公里,雖然在火箭彈的攜彈量不如國造雷霆兩千火箭彈系統,但因海馬斯火箭彈系統的裝填速度快,加以靈活機動的移動優勢,將能為陸軍創造更多快速、遠程、精準的打擊火力支援。
雷神公司為強化該系統的打擊能力,海馬斯火箭彈系統亦能改裝一枚陸軍戰術飛彈(ATACMS),最大射程約300公里,若將其部署在台灣本島,對於台灣當面的解放軍集結處、港口、機場等設施完全能精準打擊,也能為本島的陸軍部隊進行跨區增援作戰,該款戰術飛彈將大幅強化陸軍砲兵的總體實力。
首批海馬斯火箭彈系統預計於今年底全數抵台,將部署在中部地區的陸軍58砲指部。中台灣畢竟為陸軍支援南北的重要兵力與跨區增援的作戰部隊,隨著海馬斯火箭彈系統逐步抵台服役,陸軍砲兵的作戰思維將大幅改變,軍方也將射程具有300公里的戰術飛彈視為戰略支援武器,戰時接受參謀本部的指揮,配合其他源頭打擊武器成為軍方最為重要的主戰裝備。
未來,美造的海馬斯火箭彈系統將與國造的雷霆兩千火箭彈系統將形成「高-低火力搭配」,因火箭彈系統所需的人力較傳統自走砲、榴彈砲少,軍方在人力招募不易的狀態下,透過火力取代人力與科技建軍的模式,不但戰力未減,在精進火力的狀態下提升戰力將是軍方未來建軍的準則。
作者: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