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轉] 美河市的住戶讓我驚覺台北缺的不是社會住宅

  • 時事
  • 轉載

作者 / 李柏鋒

二月13日,台北市政府公佈打算將捷運的聯合開發住宅,台北市政府所分配到的部份會拿來當成公共住宅。二月24日,美河市管委會招開了臨時會針對這個政策進行討論,並邀請都發局人員出席。

美河市

會議主席定調:北市府無法未卜先知,是背信詐欺

會議上,主席俞雨亭提到:「當初購買美河市房屋時,買賣契約書內容並沒有告訴我們,這裡將來會規劃合宜住宅,現在冒出這個問題,有背信詐欺之嫌。」這種說法也成為整個會議的定調,不過卻有相當嚴重的邏輯瑕疵:

1. 要規劃為合宜住宅是近日才發生的事情,要如何在購買的時候通知?
2. 反過來說,當初也沒有告知美河市不會規劃合宜住宅不是嗎?
3. 房屋所有權屬於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政府要賣、要租,本就是自己的自由權利,只要不違反美河市管理委員會所訂立的規則即可,難道有規定美河市任何一戶要賣給誰、租給誰,都還要經過管委會開臨時會同意?

都發局:所得拉高,素質也拉高

台北市都發局住宅計畫課的李宏育組長則針對政策進行說明,提到公益住宅政策以青年人為主,會有少部份給弱勢族群,而法令依據則是住宅法,台北市政府可以租、購民間的住宅來作為社會住宅,例如跟捷運局租房子來轉租,捷運局會收到相當於市價的租金,收入會再挹注捷運的建設,而差額則由市政府來補貼。

不過李宏育針對申請社會住宅的資格卻有驚人之語:「希望將所得基本拉高,住戶素質也會拉高。」所以在台北市政府的觀念中,素質與所得有相關?基本上我認為台北市政府要為這個發言公開道歉,因為這顯然是對中低所得者的歧視,認定他們就是素質差的住戶。

要知道,帝寶幾乎就是全國平均所得最高的社區,但是其中不少住戶的素質與社會觀感可一點都不高,另外,去年在北台灣發生的重大治安事件,包括捷運殺人與夜店殺警兩案,犯案者可都是出自所得不差的家庭。所以,把所得拉高,住戶素質也會拉高的立論依據到底是什麼?

更進一步需要解釋的,則是若此立論為真,針對弱勢到被社會歧視素質不高的族群,市政府又有什麼政策性的協助?難道就是拉高門檻,不讓這些人有機會承租社會住宅?這種落井下石,是社會住宅的本意嗎?

住戶:賺錢是我英明,賠錢政府要補償

都發局的說詞固然誇張,住戶的發言更是青出於藍。如果素質不好應該隔離,恐怕應該先隔離整個美河市社區。

有住戶說:「現在房價跌了,要賠償我們房價損失,至少要賠償房價的一半。」有意思!政府蓋捷運,讓你買的捷運聯合開發住宅在房地產市場上更有價值,買到賺到,怎麼沒聽你說要把這些獲利繳給政府?難道聯開宅的高房價,是因為這些住戶的加持?更何況說到賺賠,如果是投資客,自負盈虧不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嗎?如果是自住客,沒有買賣你又哪來的損失呢?

住戶:台北市政府出錢蓋圍牆

有住戶說:「設置社會住宅,請台北市政府出錢將D棟屬捷運局,做一道圍牆分隔開來。」首先,明明就是這些住戶自己想隔離別人的,怎麼還要被隔離的人出錢?其次,這些住戶難道不知道提出這種隔離要求,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低劣的行為嗎?還是這些住戶已經自覺素質太差不該污染社會住宅的住戶?那更應該自己出錢蓋圍牆才對啊!

住戶:不能未卜先知就是詐騙

有住戶說:「其他共購住宅有事先告知將設置社會住宅,可是美河市未事先告知……當然有受騙的感覺……我們的權益損失(房價損失、租金損失)都要台北市政府負責。」台北市政府現在不管做什麼都是未事先告知耶!你有損失要台北市政府負責,你有獲利要回饋給台北市政府嗎?如果有個先生上個月開車超速一直沒告訴太太,太太等罰單寄到家裡才知道,覺得有受騙的感覺很正常,可是如果有個先生事先沒告訴太太下個月將會開車超速被開罰單,會覺得有受騙感覺的人,麻煩舉一下手。對了,請別離題說什麼本來就不應該開車超速,那是舉例好嗎?

有住戶說:「把捷運共購住宅一部分任意改為社會住宅,那以後沒人敢買,就沒人敢蓋,台北市政府如何去發展社會住宅?」這種發言短短幾句就可以前後矛盾,也真不簡單。如果認為捷運共購不應該成為社會住宅,而應該另外興建,那麼又怎麼會有社會住宅發展受阻的問題?況且如前面所說的,龍山寺、台北橋等捷運站的共購住宅,會有社會住宅可是事先就說的,現在沒人買嗎?價格很差嗎?沒人敢蓋嗎?不要這樣自己打自己的臉,可以嗎?倒是這些住戶的言論,恐怕才是對捷運共購住宅最大的傷害,社會大眾恐怕都會疑惑:住進去就會變成那樣嗎?

有住戶說:「我們可以告台北市政府圖利特定人士(只租給青年或弱勢團體),為何不是全體市民?」好像沒有下限,捷運共購住宅最主要的圖利對象,就是這些共購宅的住戶啊!你有聽過誰去告別人圖利自己的嗎?

有住戶說:「我們應該緊急用法律方式去法院按鈴提告,引起媒體注意這件事,造成輿論擴大這個問題。」提告是住戶的自由,我不予置評,不過要引起媒體注意,造成輿論擴大這個問題其實透過這一份會議記錄就已經做到了,不用還要去提告,太麻煩了點。只是,輿論好像並不是跟住戶站在同一邊,顯然住戶看錯風向了。如果輿論支持住戶這種隔離鄰居、告圖利自己的人、對未來事件沒有告知而感到受騙的種種言論,那我大概要換眼鏡了。

還記得嗎?幾年前台北市大安區錦安里反對麥當勞病童之家進駐的事件,不也是一樣,強勢歧視弱勢,一切思維都建築在房價的漲跌上面。對,買了房子之後好鄰居真的好重要,可是有多少人真的會喜歡跟一個只管房價會不會跌而無法明辨是非的人當鄰居?又有多少人會喜歡跟動不動我的損失一定要找人負責,什麼事都要告上法院、訴諸輿論來達成目的的人住在一起?

這個社區,難道冷漠到看不起別人就蓋一堵牆把別人隔離起來?這個社區,難道評估一個人值不值得尊重,看的是有沒有高所得而不是有沒有高道德?

仔細想想,也許台北市缺的根本不是社會住宅,台北市缺的很可能柯文哲根本給不起,那叫做對年青人艱困情勢的同理,那叫做對弱勢族群的關懷,那叫做對金錢以外的價值有所珍惜,那叫做對於居住這個基本人權的在乎。

如果有這些同理、關懷、珍惜與在乎,柯文哲甚至不需要推動社會住宅,台北六萬多戶的空屋房東根本不會寧願放著房子養蚊子也不肯租出去,不是嗎?

擁有的越多,素質越高嗎?也許有的人擁有很多資產,但是卻在心靈上負債累累….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合宜住宅 房價 美河市
2015-03-13 新公民議會

Post navigation

[漫評] 核4, 3, 2, 1… → ← [漫評] 炒房小遊戲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川普的第三任期「可惜論」,照見民主與獨裁的距離!

美國前總統川普近日對著媒體拋出了一句看似惋惜、實則充滿政治算計的感嘆:「根據我所看到的,我想我不被允許再次競選……真可惜(It’s too bad)。」這番話,搭配他辦公桌上那頂刺眼的「Trump 2028」紅色帽子,即便川普認為「可惜」,依舊無法挑戰美國行之多年的民主制度。  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明確規定:「任何人不得被選為總統超過兩次。」這條款的關鍵字是「被選為」(elected),而非「連續擔任」。川普的兩屆任期雖有中斷,即便川普的支持者如何搬弄法律文字或幻想出何種「替代方案」,這道立國精神所鑄的防火牆,就是為了防堵任何形式的個人權力永久化,確保權力的和平轉移與定期更新,避免國家淪為一人之私產。 將鏡頭轉向太平洋的另一端,我們看到了這份「可惜」的反面,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他在2018年沒有透過媒體放話試探,沒有擺頂帽子故作姿態,而是直接動用國家機器,修改了憲法,廢除了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從此,「兩個任期」的枷鎖不復存在,為其「萬年執政」的皇帝夢鋪平了紅地毯。在那裡,沒有憲法防火牆,只有通往權力巔峰的康莊大道;沒有媒體的質疑,只有山呼萬歲的歌功頌德。 川普的「可惜」,是在規則下的牢騷;習近平的「如願」,則是對規則的徹底顛覆。一個是民選領袖在制度框架內,對權力邊界的試探;另一個則是獨裁者將個人意志凌駕於國家根本大法之上。兩相對照,民主與獨裁的本質差異,不言可喻。川普那頂「2028」的小紅帽,在美國憲法的照妖鏡下,終究只能是個白日夢;而在中國,那把龍椅,卻已然成為一個人的終身寶座。 這種對無限期連任的嚮往,在華人世界的歷史中並不陌生,甚至還催生了許多黑色幽默。在台灣威權統治時期,蔣中正透過「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繞過了憲法對總統連任的限制,一次又一次地「當選」總統。蔣中正擔任總統共五次,其中三次為連任。 民間對此敢怒不敢言,只能流傳著一則關於于右任與吳三連的政治笑話。據說,在一次選舉會上,司儀介紹候選人,先介紹了監察院長于右任先生。于右任的名字,聽起來就像「又來了」。接著,介紹另一位候選人吳三連先生,他的名字諧音恰是「沒有三連(任)」。台下群眾心領神會,掌聲雷動。這則笑話,用最隱晦的雙關語,道盡了人民對於強人政治下「萬年總統」的厭倦與反諷。于右任的「又」與吳三連的「三連」,是當年台灣人民在獨裁陰影下,僅存的幽默與卑微抵抗。蔣中正的無限連任,與今日習近平的終身主席,本質上並無二致,都是將個人權力置於國家制度之上的獨裁展現。 川普與其追隨者對第三任期的幻想與鼓吹,正是在挑戰美國民主的韌性。幸運的是,美國的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用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明確地向所有戀棧權位的野心家宣告,「沒有三連(任)!」 作者:秦靖

鄭麗文「我是中國人」,會導致2026年國民黨多人落選

國民黨某資深言論重鎭說:鄭麗文新主席「我是中國人」之說,若不更改,會導致2026年大選,國民黨多人落選! 很難得,國民黨少有或僅有的的「大頭腦」肯。親自出手為黨「把脈」,茲事體大,可不能把人家的診斷,當成「𨶹西摸骨神仙」之流的隨興之作。許多人都應該會停下來,靜思其言。 台北的政治達人倒有接續的看法:要鄭主席不說「我是中國人」,—— 難道要她說「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我以中國人為榮,因此才可能以台灣人為榮」,「台灣人的底氣須來自中國」,「台灣人必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會有未來」,「台灣旣然那麼需要中國,投懷幹麼把自己武裝成像「刺蝟」一樣 ?投懷送抱不是很好嗎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有中國才會有台灣。」 即將上任的鄭主席會改弦易轍,完全否認自己是「中國人」嗎?即使她因為選票的需要,口是心非,極大多數的台灣人民也不會相信。他們大概會相信鄭主席中國人之說是「說對了!」「她說出她心裏所想的和她的信仰!」 她說的正是她前任黨主席洪秀柱所說的「求仁而得仁」。帶領風向的「重鎮們」,幹嘛為選票的需要,指鹿為馬,摧折鄭主席當「中國人」的志氣,消滅人家的信仰:要鄭主席隱匿所思,言偽而辯,以紫亂朱,混亂台灣,是不是想要在政治界又製造另一位響噹噹、名聞遐邇的「偽君子」嗎 ? 就連卽將下野的國民黨朱立倫,率領黨中央一級主管、二百餘名黨工,以及全國地方黨部主委、同仁,全部辭職,清空,讓新的鄭主席有完全的揮灑「當中國人」的空間,推行她的「新政」:朱主席是台灣政界難得的一位gentleman ,不尋常 honest 的舉動,是因為他和其同僚們知道要為台灣人民負責 ,不能為任何會出賣台灣的心思和舉動背書。 鄭麗文主席「我是中國人」之說,會不會導致2026年國民黨多人落選,見人見智。許多台北的政治達人倒是期待鄭主席能堅持自己的信仰,吾道一以貫之,接受民意的粹煉,看看自己和自家「親密的同志們」,是不是台灣民意的主流 ? 2026年鄭記國民黨能夠大勝,實踐是理論唯一証明:百尺竿頭,更上層樓,2028年捨我其誰 ?和平統一之時近了!—— 要是不幸「我是中國人」「站在中國巨人肩膀上,無事不可為」的號召,不受台灣民意的歡迎。中南海有著多少絕頂聰明人物,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一定可以領悟「所託匪人」,扛著紅旗,未必就能擎旗奪塞?必須尋求新的策略。 很多台灣人民覺悟到要使台灣的政治文化清明,首要的條件是政客口中說的就是心裏想的,最會污染台灣的就是「掛羊頭賣狗肉」。誰說鄭主席「我是中國人」之說,吾道一以貫之,一定導致國民黨人多人落選? 為了國民黨人2026年多上幾席,所以鄭主席要重新粉妝玉琢,娥娜多姿,步步生蓮,說話要有如黃鸚出谷,悅耳好聽,可以言不由衷,口是心非,這就是鄭主席的「世代交替」的「新政」,所需要的人設?才能獲得更多選票的人設? 鄭主席,你的前任朱記國民黨中央已經「清空」,你可要把握機會,好自為之 ,開百年大黨未有之神奇!你同時可要記得台灣人民目光如炬,還是「吾道一以貫之」行的通,誠實才是最佳政策 !鄭主席說「我以我是中國人為傲」,只要心口一致,又怎麼了?難道要鄭主席說「我以我是台灣人為傲」 ? 作者: 胡嚴

不要浪費時間跟「熊貓派」爭論

近日《時代雜誌》刊載美國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的亞洲計畫主任金萊爾(Lyle Goldstein)的文章,該文批評並質疑賴清德政府的作為,甚至稱賴清德總統為「魯莽的領導人」(reckless leader),警告美國必須提防賴清德政府的「輕率挑釁」舉動將加劇兩岸衝突,金萊爾的文章在台灣引起強烈爭議,在野陣營以此批評執政黨,執政黨陣營則批評金萊爾立場親中,是典型的「熊貓派」、「洋五毛」,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更在社群平台X痛批金萊爾:「要多麽可悲,才會無視中國的挑釁?」而《中央社》因為處理該則新聞的不當,相關人員遭到懲處,成為這起爭議的插曲。   而台灣對金萊爾文章的爭論也傳到美國,金萊爾高調在他的社交媒體宣稱他「捅了馬蜂窩」,他還透露台灣執政黨方面派人和他溝通其文章論點,他認為這些訪客雖然和善有禮,但是「在地緣政治與軍事認知上嚴重脫離現實,令他聯想到2021年夏秋時期的烏克蘭政府。」金萊爾還趁機呼籲「台灣朋友、同事及領導人應該面對現實。」他強調「美國人已經厭倦為他人的家務事捲入無止盡的戰爭。」金萊爾的嘲諷挖苦之意,在他這些論調中展露無遺。   事實上,金萊爾一直是「熊貓派」,他長年呼籲台灣像香港一樣,主動向中國妥協以爭取較好的條件維持自治,正如美國政治學者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這篇投書並非金萊爾的新論點,他不了解為何金萊爾的看法現在引起台灣這麼大的關注,甚至比五年前或十年前還多。   筆者必須指出,金萊爾此舉正是以「下駟對上駟」,透過媒體大放厥詞,想挑起台灣方面的激烈反應,不僅是羞辱台灣,更是向北京邀功的「投名狀」,加強自己在「熊貓派」的地位,台灣的動作無疑都在金萊爾的算計中。可以想見,金萊爾未來還會有更多這樣的論調刻意刺激台灣,只要台灣反應越激烈,就越符合金萊爾把台灣拖入「麻煩製造者」政治泥巴戰的算計,也會給中國大肆鼓動輿論戰貶抑台灣的可趁之機。   美國著名賽車手凱奧.亞伯勒曾說:「別跟豬打架,因為你們倆都會搞得髒兮兮,但豬卻是樂在其中。」台灣執政黨方面不必把時間用在跟金萊爾的無謂爭論,反而更該把精力用在爭取更為廣大的美國民意和輿論,讓美國民意和輿論主流理解並同情台灣的處境,進而支持台灣,才是對金萊爾之流論調最有力的駁斥。   作者:局外人  

那一腳,踹得的不只是桌子,而是地方政治的裂縫!?

     在一場應該充滿救災溝通與民眾參與的重建座談會中,當代議員居然以踹桌動作強勢入場,這場景令人震驚。對於這類遊移於暴力界限的行為,筆者首先必須明確譴責;無論動機多麼激烈、訴求多麼正當,公職代表在公共會議中採用肢體威嚇的方式,皆是對民主程序與公共理性的背棄。這不僅破壞對話的可能,更因失控情緒而喧賓奪主,將災後重建、應是關切受災民眾的珍貴討論平台,轉化為個人情緒鬥爭的舞台。       然而,我們除了譴責不當行為外,必須深入探究這名議長憤怒的根源為何。在當日為何以如此戲劇化、具威脅意味的肢體動作回應?據報導,事件起因於在一場為光復鄉堰塞湖受災重建座談會中,議長未收到邀請、受災鄉親被阻擋於場外,他抵達現場發現「自己鄉親、自己選區的災民」被排除參與,遂衝入場中、踹桌表達憤怒。他認為這是「光復子弟」的痛感。他說:「我踹的不是人,是桌子。那一腳,是替所有被排除在外、被忽視的光復人出的一口氣。」 不難看出其憤怒部分源自於「被邊緣化」的在地鄉親與代表角色的雙重身份感受到的挫敗。         進一步分析,這場鬧劇背後隱藏的是地方制度運作及派系文化的深層裂縫。在制度設計上,重建座談會理應為災民、當地議員、縣府及立委共同參與的平台,而非由上而下、單向傳達的宣導秀。當縣府或立法代表舉辦重建座談,但卻未邀請受災最深的在地代表、未預留受災鄉親進場參與,只邀集特定人員,就形成「形式重、實質輕」的公聽會。該事件也反映當權者對資源的控制,議長在場中直指,座談會主辦者雖名為立委、但現場幾乎都是縣府官員,根本像縣府內部會議,災民、在地議員、真正受創社群反被邊緣。       他直白地指出,「長期壟斷花蓮資源」的敘述,反映的不只是個人不滿,而是多年來台灣各地長期選舉生態、資源分配與官僚系統之間「特殊性共生共榮鍊」。當地方某些勢力長期掌控選區、掌控資源、掌控對外動員管道,自然會產生被排除者、失落者,也會讓地方代表在制度缺乏有效監督、流程缺乏真正參與機制的狀態下,選擇以激烈手段表態,以極端方式將長期壓抑的情緒與權益訴求爆發出來。      綜之,我們可看出三個長期原因;其一,在地代表與中央、縣府間資訊不對稱、參與渠道受限;其二,災後重建本該重啟社區對話、資源共享,但因既有政治、派系配置,往往淪為「宣傳秀」;其三,當方權力分配不均,使得真正受災群眾常常處於被動,當代表看到這樣的不公便爆發。這場踹桌事件正是制度性張力的外顯。儘管形式粗暴,卻是一計警鐘,若不從制度結構與派系運作去檢視,類似事件遲早還會再現。故若制度不改、結構不破,只靠偶發行為與情緒爆發來呼喊正義,最終可能會淪為常態化的混亂,而非真正的建構。面對災後重建、地方發展,行政及立法應提出更為建設性的改革視角,即資訊公開、參與機制設計、資源透明分配、也包括對地方權力結構的檢視與制衡。唯有如此,才能讓「為被忽視的人出一口氣」變成「讓被忽視的人真正有聲音」。而不是靠「偶發一腳」踹出制度的裂縫、資源的不均衡。  作者 / 劍藏鋒

Recent Posts

川普的第三任期「可惜論」,照見民主與獨裁的距離!

川普的第三任期「可惜論」,照見民主與獨裁的距離!

美國前總統川普近日對著媒體拋出了一句看似惋惜、實則充滿政治算計的感嘆:「根據我所看到的,我想我不被允許再次競選……真可惜(It’s too bad)。」這番話,搭配他辦公桌上那頂刺眼的「Trump 2028」紅色帽子,即便川普認為「可惜」,依舊無法挑戰美國行之多年的民主制度。  [...]

More Info
鄭麗文「我是中國人」,會導致2026年國民黨多人落選

鄭麗文「我是中國人」,會導致2026年國民黨多人落選

國民黨某資深言論重鎭說:鄭麗文新主席「我是中國人」之說,若不更改,會導致2026年大選,國民黨多人落選! 很難得,國民黨少有或僅有的的「大頭腦」肯。親自出手為黨「把脈」,茲事體大,可不能把人家的診斷,當成「𨶹西摸骨神仙」之流的隨興之作。許多人都應該會停下來,靜思其言。 台北的政治達人倒有接續的看法:要鄭主席不說「我是中國人」,—— [...]

More Info
不要浪費時間跟「熊貓派」爭論

不要浪費時間跟「熊貓派」爭論

近日《時代雜誌》刊載美國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的亞洲計畫主任金萊爾(Lyle Goldstein)的文章,該文批評並質疑賴清德政府的作為,甚至稱賴清德總統為「魯莽的領導人」(reckless [...]

More Info
那一腳,踹得的不只是桌子,而是地方政治的裂縫!?

那一腳,踹得的不只是桌子,而是地方政治的裂縫!?

     在一場應該充滿救災溝通與民眾參與的重建座談會中,當代議員居然以踹桌動作強勢入場,這場景令人震驚。對於這類遊移於暴力界限的行為,筆者首先必須明確譴責;無論動機多麼激烈、訴求多麼正當,公職代表在公共會議中採用肢體威嚇的方式,皆是對民主程序與公共理性的背棄。這不僅破壞對話的可能,更因失控情緒而喧賓奪主,將災後重建、應是關切受災民眾的珍貴討論平台,轉化為個人情緒鬥爭的舞台。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