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7月31日高雄氣爆總共造成32死、321傷,這場毀滅性的災難,至今仍深深刺痛高雄人的心,而當時中央官僚系統對於高雄的漠視態度,也成為高雄人至今難忘的陰霾。如今,凱米風災又再度重創高雄,由於降下二千毫米的強降雨,導致區內所有滯洪池蓄滿也難以抵擋,又逢大潮更讓高雄水患雪上加霜。然而,這場天災並非氣爆的人禍,卻始終有相同一批人,無論十年前後都在嘲諷高雄,台灣南北發展的落差與心態上的失衡,都可以從這二場災害中看出。
筆者印象深刻的是,十年前氣爆當下,其實災難距離高雄市長官邸非常的近,甚至可說高雄市長本身也差點成為氣爆受害者,但縱使如此,仍有不少藍營人物質疑陳菊市長已經入睡疏於勘災。然而,真正最冷血的還是行政院態度,行政院長江宜樺當年在行政院會上表態:「確立不立專法、不編特別預算以及不設專責機構的三不原則」。然而,這種三不原則,意思就是要高雄市府循既有管道處置,並不需要動用行政院第二預備金,或由專責機構統一調度。但這場高達32死的巨大災害,行政院長卻堅持以台北觀點認為,不用額外處理,這種冷漠心態才是讓氣爆後人為傷害再添一筆的血淚紀錄。
尤其是這場氣爆才讓人發現,位於高雄市中心的前鎮區、苓雅區完全覆蓋於氣爆區內,範圍遍及凱旋三路、三多一、二路、一心一路等,我們很難想像在市中心重要道路下,竟然埋藏這麼多含有高汙染的氣體的運輸管線。甚至是早在吳敦義市長年代,就已經默默鋪設完畢,結果市府費盡功夫都仍找不到當年管線圖,讓後續救災造成極大傷害。像是這種連復原都不知從何做起的災難,當年國民黨中央政府的漠視態度,才真是叫人心寒。由於高雄長年被定位為石化專區,甚至連都已經開發完畢的市中心都還埋有管線,假使天災不是晚上發生,是白天、甚至重要人士途經路段,後果則更加不堪設想。
反之,今年高雄風災,凱米颱風已經把高雄所有蓄洪池都蓄滿,人為能盡力的部分都已經盡力,仍然淹水,雖仍有傷亡,但至少不是人禍。賴清德總統也在第一時間巡視災區,並加碼淹水補助,從沒有說任何不願協助或循既有管道的推卸之舉。政府更是勇於向各界致歉,並強調未來定會重新審視滯洪池的功能。不過,近年有些營建業者把建案都往乍看是蓄洪池的場域蓋,反而造成此次淹水漫進社區內,都是因為該區本身地勢就不適合人居,但在都市擴張過程遭到忽視。
從十年前氣爆,許多人對於高雄災情冷嘲熱諷,甚至到韓國瑜時代還有藍營人士以弊案視之,傷透受災戶居民的心。如今十年後,高雄再逢水患,又有藍營人士開始冷言冷語,我們盼望所有災害都能絕跡,但更應該要能將心比心,若非人禍而是天災時,不分藍綠政壇人物都應該要對天敬畏,不可低估大自然反撲之力。
作者: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