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藝人黃子佼涉嫌購買未成年女性不雅影片、甚至還是知名偷拍網站高級會員的法律問題,隨著原先北檢所作成的緩起訴處分,透過職權再議之類的法律手段,重新進入刑事司法程序,加上華國演藝界特定山頭看似痛心、實則持續變相迴護的言說操作,以及新聞話題的一波波轉移,而有逐漸沈寂的趨勢,只剩下不知為何自己跳進戰場、甚至參戰之初還有點「自爆兵」氣味的遊戲實況主兼網紅—「統神」.張嘉航,在他本人的YouTube頻道,已經有1個遭到檢舉下架、無法復活,其他幾個也岌岌可危之餘,依然在部份媒體願意提供舞台,以及包含執政黨發言人及直轄市議員在內的政治人物,在自身也需要聲量的情況下配合演出,試圖將本案的話題價值利用到不能再用為止,事態發展至此,本案對於華國社會多數記憶力短如蜉蝣的常民而言,可以說是已經失去話題性。
但,近期,另一位兼有網紅屬性的華國政治弄潮兒,所遭遇的個人政治生涯最大危機,則令人不免反思:到底這樣的政治與輿論生態,還要繼續困擾台灣與台灣人到什麼時候?
這位華國政治弄潮兒,雖然是親中在野黨—中國國民黨所屬,但她可以說是泛藍年輕一代政治人物當中,將太陽花學運以來,以追求新興社群網站、以及包含電子與平面在內傳統媒體聲量為尚的所謂「新政治」,堪稱一度玩得淋漓盡致的少數佼佼者,在沒有家世背景庇蔭的情況下,以幕僚之身輾轉於多位中國國民黨政治人物之間,竟能先是在2018年當選台北市議員,而後在第2任市議員任期尚未過半時,擊敗選區立院老將、並在2024年膺任新科立委,在未及不惑之年就有如此豐富的政治經歷,要說完全沒有人羨慕她,似乎也不太合理。
只是,她在崛起的過程當中,所運用的種種手法,卻也令稍有良知的台灣人不敢恭維,或許這樣說可能會讓喜歡她的人感到不太舒服,但她的手法卻與陳水扁總統時代的另一位泛藍政治人物—邱毅,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假如邱某人年輕個二三十歲、在當今世道下想要在政壇崛起,恐怕也會多所借鑒她的手法,因為她擅長憑少數片面的資訊,也許是幾張照片或錄影影像,去編出一大套故事,指控民進黨籍的政治人物,犯下什麼樣的大錯,並以現代社群網站短影音截頭去尾、但求聳動等高感官刺激的特色為憑恃,迅速在泛藍選民之間,在獲得高知名度的同時,也樹立起揭弊英雄及少壯新銳之類的正面形象,進而作為她掌握選區泛藍空氣票、登上一個又一個政治高峰的本錢,至於她所謂的揭弊與指涉到底是不是事實?相信她那些因為民進黨執政、以及其治下軍公教年金改革等措施,加上韓國瑜的所謂韓流一度暴起暴落,而陷入普遍性精神苦悶狀態,急需獲得新精神興奮劑的支持者,應該都不會重視,會重視的也不會去支持她。
但,在資訊快速流通,社會大眾情緒潮起潮落也連帶既快且烈的網路時代,如果沒有堅實的素質、以及受到社會大眾(而非特定政治光譜選民)所普遍公認的正面價值等要素,就如同後來邱毅逐漸被淡出政壇般,這位新興弄潮兒的輿論操作模式,也終將會踢到社會基本共同主觀的鐵板,進而出現這樣那樣的瓶頸。
在這位弄潮兒的立委選區,爆發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而台北市政府在實際上能力堪虞的準.中興泛藍少主帶領下,不僅動作遲緩、未能克盡地方當局食安職守,在中央衛服部出手協助後,還要繼續推諉卸責的同時,她不僅輕輕放過同黨的少主市長,更指控中央衛服部的某位次長,在協助處理本案的同時,下班後竟然還有時間玩爵士樂團,只是她的這次指控,在泛藍選民以外的社會大眾,卻也踢到相當厚重的鐵板,如果她還有最後的一點理智,就應該反躬自省、改弦更張,但,很明顯地,她還是依然故我,認為可以繼續橫行無阻,「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氣燄並沒有減損多少。
於是,她在捕風捉影炮製人氣與形象的過程中,對那些被她無辜波及的社會各界人士,所造成的各種傷害,終於還是如同迴力鏢般,在她就任立委不滿3個月的現在,為她自己帶來深重的反噬,丈夫的姊姊夫妻同涉吸金詐欺案件被收押禁見,而她在這對夫妻試圖維持假象不破的時候,曾經間接提供資金的部份,不僅說法多變、令人懷疑其中是否存在更多隱情。
她在本案中的危機處理,則像是經過威瑪共和防衛作戰課程一減再減、終於減到連長期靜態防衛作戰都忘了怎麼打,因此在經過歐洲東線戰場的初期大勝後,很快遭遇蘇軍反攻與酷寒氣候打擊,一開始不知所措,只能且戰且走的德國國防軍將校般,衍生支線劇情隨著她的發言而持續增生,其間所可能涉及,包含財產申報不實、甚至財產來源不明在內的法律問題,更是如星火燎原般展開;而她接受記者訪問後,轉瞬哭倒在先前曾被她斥責為「黨內病毒」的立院黨團大黨鞭懷中,不僅沒有達到營造可憐或無辜的效果,反而更讓人質疑真誠度,這一連串的問題愈演愈烈,不知這位弄潮兒將伊於胡底,又是否將會成為她暴落與黃昏的開始?
只是,在當前社會輿論生態還沒有做出根本性的改變,民進黨能不能在第3個連續的總統任期,著手從禁絕抖音及小紅書等中國製有害APP做起,進而發揮亡羊補牢的功效,也尚在未定之天的情況下,即使1個弄潮兒淪為社會輿論意義的波臣,也依然會有來者前仆後繼,要不要做出什麼樣的改變,除了政府的作為以外,另一個關鍵還是在台灣社會的你我身上。
作者:江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