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花蓮發生規模 7.2 級地震,全台都感受到地震的強烈威力,位於震央的花蓮不僅出現大樓傾斜,也出現人員傷亡的憾事,目前相關救援行動仍在持續中,而專家警告未來還會發生更多餘震。
由於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2018年花蓮地震等慘痛經驗,有關方面對於災情所作的反應相當快速,而國際社會如日本、美國方面也表達慰問致意,不過在台灣民眾忙著在家裡收拾因為地震所造成的凌亂局面之際,這場地震所帶出的若干問題值得在此進一步探討。
其一是中央的救災整合能量仍然有精進的空間,雖然行政院已設立專責的災害防救辦公室,然而過往論者指摘災害防救辦公室的編制和層級都不足以發揮整合領導之功能,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地方政府的同性質單位,這次地震的傷亡跟損失相較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2018年花蓮地震雖然較為輕微,但是從中突顯的中央及地方的救災專責單位的位階、編制、能量等問題值得主政者及公眾重視並持續精進。
其二是這次震災造成東部台鐵出現部分中斷之問題,使得政府方面不得不協調航空公司跟客輪支援旅客運輸,使得外島交通受到影響,過往因為台鐵運輸能量的改善跟高鐵投入營運,讓台灣國內的航空跟客輪運輸受到擠壓而大幅萎縮;不過在這次地震影響東部台鐵運輸之後,吾人注意到未來倘若台灣東部或西部發生威力更為劇烈的地震,造成台鐵、高鐵甚至高速公路、國道等地面交通基礎設施嚴重受損,無法在短期內修復,對於台灣的經濟、社會勢必造成重大負面影響,因此政府是否該思考維持一定的國內航空跟客輪運輸能量,以備不時之需。
其三是相較於人口密度較少的花蓮,台灣人口最為密集、同時作為政經中樞的雙北都會區一直被專家警告可能遭遇比921地震規模更強烈的地震,如果今日雙北都會區發生強烈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對於政經中樞的打擊,勢必會比今日的花蓮大地震跟過往的921大地震更為嚴重。有鑒於此,政府應該思考為雙北都會區減重,分散首都機能,加強政府體制因應災變的韌性。
未來台灣還有可能面臨像這次花蓮大地震、甚至威力更強烈的震災,無論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公眾都必須作好因應準備,檢討目前防災體制的不足和盲點,才能將傷害、損失降到最低。
作者:洄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