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改革喊了多年,各方立委多致力於修正法案內容,以期有效監督政府,興利除弊落實自律。但一場總質詢引發權責爭議,「立委質詢經主席唱名三次不在場者視為棄權」,韓國瑜院長一路唱名到底的霹靂手段,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也挑明了最該優先改革的,不就是長年以來陋習和慣例嗎﹖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身為最高民主殿堂,卻不時出現謾罵打鬧肢體衝突或遊走法律邊緣等不當言行,歪風醜聞,丟了國家的面,打了選民的臉,上梁若不正,能求下梁正嗎﹖人在做,天在看。官在做,民在學。因果輪迴,天然法則。
不管是姍姍來遲或因故未到造成流會,都是變相懲罰準時出席人員,議事效率不彰,行政效率又能好到哪裡去﹖我們常要求小朋友,上學準時開會不遲到、尊重聆聽他人發言、罵人打人都不對。去醫院診所看病或餐廳預約訂位,過號過時不候,以維護他人權益。如果「最高民意代表」倚仗位高權重欲反其道而行,耳濡目染、上行下效,全民觀念會偏差和社會風氣會敗壞,其來有自。
韓院長撥亂反正按照議事規則走,是沒錯,對事不對人不分黨派一視同仁,是公平。只是這跳脫舊習毫無預警的疾雷,讓委員們不及掩耳,議事流程和工作人員是否疏漏有待改進,都有討論空間。因為錯失質詢良機,有人明白事理認了,盼求轉圜彌補缺失,但有人卻暴跳抗議,酸言咒語人身攻擊,這就有些過了。「是過不改,是謂過矣。」刮別人鬍子前,先把自己的刮乾淨,行得正,坐得端,做任何事合乎情理,能得人心也心安理得,才不至於模糊焦點而淪落口水戰。
韓院長行事風格經常是不按牌理出牌,敢做敢言敢秀敢衝,他第一次當院長,也算新手上路要多學習,但不同於以往的院長好好先生形象,像這樣的震撼教育,是空前但不會是絕後,委員們真是得皮繃緊一點,以免又被夜襲得措手不及。不過經此教訓,委員們想必會殫精竭力嚴陣以待,積極擔負起對選民的政治責任,這是福不是禍,也是國會改革「好的開始」。
作者: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