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立法院已經開議,施政總質詢與委員會的業務質詢即將開始,新一屆國會藍綠白三黨不過半,已有許多立委為了鎂光燈開始不惜偏鋒問政,甚至問出與國會殿堂無關的私人問題,或是涉及憲政定位的錯誤認知等,都讓國會的綜藝化問題再度浮上檯面。然而,對於民主國家而言,國會是國家最高民意機關,言行都攸關國會的長遠格局,若未來國會地位越來越低,很可能造成行政立法的角力失衡,甚至衝擊民主的長遠發展。
立法院作為我國最高民意機關,依靠的不只是憲法保障,更重要的是透過專業問政,來形成國會殿堂的格局,讓行政部門受到有效監督,而能夠更用心施政。以美國來說,美國國會地位之隆重,相信是世界民主國家的典範,國會議員的權力甚至可以決定世界各國的政治走向、區域和平等等,從經濟到軍事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專欄作家李濠仲專欄最近提出:立法院需要刺蝟或狐狸,不需要聲量王,內文就參考了美國國會議員的問政風格,發現能夠刺蝟型議員的貢獻才更高,因為他們能夠深耕一個議題,真正去改變政策走向,或是為人民帶來實質的貢獻。相較之下,在台灣的國會似乎已經迷失在聲量數字中,忘記自己所屬,甚至進到立法院就拋下自己曾有的專業。
例如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曾經是NCC委員也是法律專家,且其專長就是憲政體制與憲法,說對於立法行政的角色定位不懂,甚至理解為上對下,具有帝王思維的封建概念,便令人咋舌。我相信,縱使有許多國會議員心中對於行政部門認定是上下關係,但這也不能形諸文字,更不能因為自認上對下就要求對方聽命行事。否則此例一開,未來各縣市議會是否也能以上下關係,要求地方政府對於議會要求照單收。或許學界待久了,認為教授與外界都是上下關係,但國會不是學術界,來這邊心態要改,要用專業問政來服人、問出重點。
另一方面,民眾黨等人從國會開議以來,每天都是內部人事內鬥的新聞上檯面,甚至柯主席乾脆自己來立法院親自接受鎂光燈,以此來維持聲量而遭外界譏為寄生國會。這背後也有一個遠因,就在於民眾黨根本看不起國會,自認國會資源可以做各種用途,因此貪圖國會之便,而不願意紮實發展政黨。立法院本來就該是一個反應民意的地方,而不是讓政黨生存蹭飯之處,國會格調前有藍營搞不清楚身分、後有民眾黨的寄生拉低層次,國會發展前景難以樂觀。
這唯一解方也只能有賴國會自律,自律的方法唯有院長主持一途。過去馬王政爭,各界對於王金平的調和鼎鼐能力給予肯定,自然對於行政權恣意插手國會感到無法容忍。但如今院長韓國瑜,能力難以並論,國會如今又亂象叢生,盼望國會議員們能夠自律,讓行政立法關係不要長期發展失衡。
作者: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