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凱因斯主義」認為市場具有黏滯性(stickiness」,所以到達最終的「平衡」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可以操控經濟的榮枯。
近年來的經驗,這段時間好像是 8到10年。1900年美國那位號稱「經濟神人」的聯準會主席(大概大家現在都忘了他的名字),放寬利率,股市大漲,榮景長達近十年,然後吹太大的「泡沫」破了,而有2000年 dot.com 的崩盤 !
「泡沫」破了,沒關係!我們再吹另外一個泡泡,美國這位前所未有、萬人景仰的聯準會主席迅速大幅度的降低「利率」,很快的又恢復榮景,Bull again ! 舉國大樂,全世界也跟著歡欣鼓舞。
有些經濟學家跟著吹風煽火,宣稱「金融工程」學家已發現新的技術,如何「高槓桿」操作,可以把債權「債券化」,不怕風險的升高,而且可因為市場的開放,風險分散出去,更可期望風險繼續降低。低利率、低風險,形勢大好,誰不「高槓桿」的擴大投資,誰就是儍瓜 ?吹啊!吹啊!借上再借,其樂融融,銀行更樂得借你他們手上的紙鈔「熱錢」,買房子,實現美國人的夢想和「天賦人權」—- 然後,突然之間,2008年的「次貸風暴」來襲 ,禍延全世界 !
我們不能太怪「泡沫經濟」,全世界的政客、政治家,不管民主或反民主,誰敢說他不懂經濟,不知道如何操控經濟?尤其是民主國家,「泡沫經濟」和「民主政治」是共生的!反正週期是 8到10年,可以吹兩任8年,萬一泡泡破了,是下一任的事 !令人同情的倒是任期可以N年的主席或總書記,逃都逃不掉,他能自己連續吹幾個泡泡 ?
所以這種「泡沫遊戲」會跟著我們可預見的、長長一段時間。它最後需要解決嗎?老祖師凱因斯早已回答這個問題,他說:「長遠而論,我們都死了,我們會在意嗎?」
就事論事,很多人大概不會以為 8-10年是「長遠而論」,但又逃脫不了「泡沫遊戲」的經濟,所以只能要求,泡沫破的時候能夠「軟著陸」而不是「硬摔落地」:這可是今日新顯學的「口號名詞」( buzz word )。
這種「泡沫遊戲」,倒是有「統計物理」學上的根據。統計力學有個重要定理「 Ergodicity theorem 」。它是這樣說的:系統內的「變置」( configuration )乘以各別的「波爾滋曼」的比重因子,總和後的平均數等於時間序列的平均值。「時間」是可用「非時間性」的比重因子換算的。
也就是說:即使有 8-10年泡沫經濟的「通融時間」,如果經濟系統的「變置」(經濟對策)不同,比重因子跟著不同,其總和效果的「決算」,會不同「泡沫破裂」所預期的時間。壞的經濟系統「變置」(不當的經濟政策),會使破裂提早到來;好的經驗對策會使泡沫延遲發生,或是「軟著陸」,重新佈建新的「泡沫遊戲」。
美國的聯邦儲備局( 中央銀行)一定有幾個「變置」的目標數字要堅守,以免泡沫吹得難以收拾,例如;即使為了達成政治上「充份就業」的目標,通膨還是要以 3% 為目標,還有其它泡沫經濟模型的重要因子需要時加檢測和予以管控。困難的是這些因子常在新的經濟政策施行六個月後,才會顯現他們真正的面目。如果經濟系統的「能耐」(capability ) 不能提升,最好的經濟管理也只會有8-10年的時光,許多人大概都忘了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
「泡沫遊戲」當然有可能終結,全看你如何提升生產力,「把餅做大」,或是發現革命性的科學技術,以抵消民主制度必有的「政治消耗」(這看起來又像似熱力學第二定律中的「熱消耗」)。如果不幸生產力提升不足,那就8-10年就「打擺子」一次,而且週期可能會越來越短。只要社會不崩潰,身體有底子再來個「泡泡」:富人有錢,窮人有國家,政治和經濟兩兼顧,又何妨?
真正能解決「泡沫遊戲」,是新的科學技術,使經濟運轉更有效,或是因此新的市場被發現、發展出來,而不是用「印鈔票」來刺激總體經濟。這也為甚麼來自個體的自由創造、自動自發,個體的努力應受到鼓勵和保護。而不是國家發大財,私企掙小錢( 中國某科技大人物政治正確的金言)。政府是不會,或者非常拙於「創造財富」的。這也為甚麼「長遠而論」,自由社會經濟比較於集體主義的統制經濟,成功的機會會被看好的主因。
「泡沫遊戲」鬪爭的勝負,古典政治經濟學在那有名兩個希臘城邦「面對飢荒」的的兩種不同政策來思索:第一種城邦,鼓勵個人創發,和其它城邦貿易,輸運有無,創造財富,解決飢餓,卻出現「政治不正確」的富人階層,多數人民卻不滿於「被剝削」,反對邦主出賣他們!另一種城邦,就是平均分配,社會正義,每人都分到一份單薄口糧,人民處於半飢餓狀態,卻高呼「國王英明萬歲!」:這是老故事,仍然亙古恆新,因為它的預言準確,—- 那兩個希臘城邦真的離我們年代久遠嗎 ?
作者: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