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生烏克蘭第128山地突擊旅遭遇飛彈襲擊事件。當時正舉行授勳儀式,在場有諸多軍人整隊聚集,造成嚴重的集體遇襲而引發輿論譁然。由於事發地點距離前線過近,仍在飛彈的有效打擊範圍(安排在火炮有效射程外集會,但未解遭遇飛彈襲擊的風險),加上集會被質疑沒有預先隱蔽、儀式程序延後、消息走漏等因素,引起對軍方高層命令、安排失職的質疑,烏克蘭政府於事發後針對本次襲擊展開調查,以釐清事件細節,並確保此類集體遇襲事件不再發生。
此事後不久,便發生俄軍第810海兵旅舉行的音樂活動遇襲事件,雖活動距離最前線約六十多公里,仍傳出多人傷亡。而今年6月中旬也傳出類似的遇襲消息,在烏東克雷米納前線的俄軍聚集等待長官發表演說,但長官遲遲未到場拉長了集會時間,結果被烏軍無人機發現而發動襲擊,不僅造成多人傷亡外,同時損毀數台裝備。
前述多起遇襲事件,皆與軍隊在戰場聚集相關。本次烏克蘭戰場雙方大量使用無人機,已提升戰場偵蒐與戰管整合能力的要求,連帶對於強化前線運輸、疏散與反無人機干擾的需求,更增加戰場聚集、集會的危險度。但烏軍的指揮、決策仍有過於仰賴蘇聯時期的守則、教條問題,產生如指揮僵化、發起過於危險的行動但追求目的的實益極低等爭議。實則,戰時軍人的聚集應以有隱蔽處為原則,尤其離前線越近越不應讓軍人過於聚集,甚至在前線活動的作業準則中皆應有防空意識。
鑒於此次戰場的矚目度與影響力,各國無不高度重視、觀察烏克蘭戰場的發展,並藉此檢視既有的作戰準則、相關裝備有無改進之處。正逢國軍將於明年正式啟動兵役期一年制、更新訓練內容、整合無人機供應鏈等政策,對當前於烏克蘭戰場的變化、發展應加以反思、研析,重新檢討現有的規劃安排,以免對政策的通盤考量陷入過於形式的問題。
作者:張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