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總統大選最終提名期限已不足一個月,依照目前藍白雙方所提出的內部競爭方式,以柯文哲所提出的全民調方式為最難以執行,其所耗費時間、財力及人力成本甚鉅,單就全民調最後誰買單恐怕也爭議不休,顯然於短時間內能夠統合雙方內部雜音異議,與對方陣營全面達到共識將是極其浩大的政治工程。若為柯營,因其為一人政黨,柯義即黨意很快就能整合完畢,反之,侯友宜則阻礙甚多,單就其是否能凝聚鐵藍或血統藍等基本盤仍是疑問。
然而,近期卻在這藍白和即將陷入破局前夕,由馬辦發言人對外釋放支持柯版全民調方式進行整合,顯然有意凝聚跨藍白營支持者共識,否則馬、朱間或馬侯間難道無溝通管道,別忘了侯營上有曾為馬英九大將的金溥聰,怎會選擇以媒體渲染方式對外放消息,並選在即將瀕臨倒數時刻,完成這項艱難複雜的全民調,再加上同為鐵藍代表的韓國瑜也隨後、快速和聲,這一連串怪異舉動,必然不是偶然為之,應有特殊考量。
眾所皆知,馬英九有豐富選戰經驗,無論地方或中央層級選舉,難道不知道時間已經不站 在藍白合這方,若要迅速整合,且整合勝選後無嚴重後作用,使柯文哲甘願與藍營心無二心、坦誠布公的合作,恐需一段時間醞釀,更遑論柯文哲式的合作,其實是「軟土深掘」,既要國民黨的錢、人與組織資源,國民黨無疑成為民眾黨附屬,這種與實力不成比例的合作,事實上是「臣服」,若遂柯文哲之願,無論侯友宜是否作正位,必然被柯營「牽著鼻子走」,柯營再次使用當年名招「寄生蟲戰法」,將藍營組織勢力吃乾吸盡,甚至兩岸紅利也是其未來垂涎欲奪的利益。
因此,馬英九選擇此時快快符合柯文哲之意,不久白營也公開表示歡迎,惟侯營與黨中央顯得冷淡,尚無正面積極回應,這種多方謀算態勢,不難令人聯想政壇上盛傳已久的馬侯之間的關係,因侯畢竟為前朝陳水扁所提拔,加上其非「根正苗藍」,自然難博得馬英九青睞,當2008年政黨輪替後,侯友宜就被政治冷凍,以「明調暗貶」方式轉任警大校長,再加上年中藍營確定提名侯友宜後,一些著名深藍人士即出面反對侯友宜,其背後對他出身的顧慮,早已不辯自明。派系傾軋實為政黨政治之必然,惟目前已迫近大選後期,又因侯友宜民調顯有提升,應以凝聚藍營基本盤為要務,而非加深黨中央與白營實現對等協商的困難,尤其侯友宜在激起民眾熱情方面不足於柯文哲,若一味採對柯文哲有利方式,看似盡速整合在野勢力,但其實是將完全執政權拱手他人。
同時,與馬英九系出於深藍一脈的韓國瑜也同聲讚和,無疑將壓力轉向黨中央,萬一整合失敗以致敗選,屆時便有理由指責朱與侯。藍營恐別忘了,藍白合不過是柯文哲藉口吞併藍營支持者的「選舉噱頭」,而非共享權力平台,切勿中計也勿「親痛仇快」。
作者/劍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