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體報導(連結),央行總裁楊金龍在立法院備詢,對於央行繳庫2千億創14年新高遭質疑而罕見動怒,他表示若因失職導致金融危機,可以被質疑,但央行的四大經營目標明訂在《央行法》,過去20年都達標,升降息亦經理事會討論決定,「繳庫難道是犯罪嗎?」。針對總裁一怒,個人淺見如後。
中央銀行沒有其他的銀行營業項目,最重要的工作是管理外匯存底,所以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是外匯存底在外投資的利息收入,就是外匯存底投資國外資產的收益。影響收益的關鍵,包括外匯存底的總量,以及國外資產的收益率,而收益率又與國外利率的高低息息相關。
其中的部位又以美金為主,所以當美金的主要的基本利率,就是Prime,在美國聯準會不斷升息的情況之下,當然是一漲再漲,目前的美金基本利率已經到達 5.5%,在2022年以前只有0.25%,也就是基本利率就漲了5%以上,作為中央銀行投資美元資產,當然就可以產生很高的獲利,目前台灣的外匯存底總共有5600億美金,如果比2021年多了5%的收益,就是多了280億美金,用現在的匯率算就是多賺了9000多億台幣,合先敘明。
在支出部分,主要是利息費用,其中多數來自央行發行定存單的利息支出,這是央行利用定存單從市場收回資金所須支付的成本,影響利息費用的因子有二,首先是發行定存單的總量,總量愈高,從市場收回的資金愈多,必須支付的利息費用也就愈高;其次是定存單的利率,利率愈高,費用愈多,目前台灣國內的利率並沒有跟隨美元漲,台灣的目前重貼現率大概是1.875%,跟別的國家比,是屬於比較低的基本利率,台灣的基本利率會比較低。
除了我們的外匯存底很多,國外來投資的金額也很多,所以不用跟世界其他各國競爭資金的來源,也就是用高的利率來吸引資金以外,還有穩定國內金融的想法,如果台灣的基本利率跟美國一樣拉到5.5%的話,光是目前的房貸族每個月要繳的房屋貸款就會大幅增加,就會影響一般民眾實質所得並且影響消費的意願,對於台灣的經濟成長有負面的影響,所以我認為央行應該是基於這些考慮,所以限制了台灣的基本利率的漲勢。
另外一個因素是在控制跟公司一樣會產生的匯兌損益,在央行的外匯存底5000多億大部分是與美金持有的情況之下,如新台幣升值,外匯存底就會出現匯兌損失,相對的如果台幣貶值,外匯存底就會出現匯兌利益,對央行獲利就會直接造成影響。
所以目前中央銀行對與台幣的貶值是採取有一點部分放任,因為台幣貶值,除了央行獲利增加以外,對於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來講是有正向的影響,但是在美國老大哥的注意之下,也不能太過度的放任台幣像自由落體般的貶值,請看一下日幣一直貶值的情況就會有感覺,但是也由於央行是有一些操作的痕跡,所以當然也被美國作為匯率操控的注意國家之一,這一點倒是要小心一下。
總而言之,影響中央銀行獲利的因素就是外匯存底總量、國外利率環境、定存單總量、定存單利率以及新台幣匯率。外匯存底增加、國外利率以及匯率(部分)央行無法控制,國內的定存單的需求以及收回資金的要求是央行可以影響的,定存單的利率考慮到台灣基本利率的問題,也不能夠有太大的改變,除了房貸還會影響到企業的資金,因此央行的手腳也部分被綁住。
中央銀行雖然叫做銀行,但是沒有從事一般銀行業務,也就是吸收存款或者是貸款給企業或個人的業務,所有的損益也都屬於國家,在台灣的經濟成長非常快速,外匯存底累積到全球前五大的情況之下,在美金利率快速成長的情況之下,央行的獲利是必然的,央行的獲利歸屬於全民所共用,不曉得有什麼問題?不曉得跟台灣的國內的廠商或者是民眾搶了什麼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