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政治動物、而非普通人的角度,觀察台灣民眾黨黨主席、兼該黨總統被提名人的柯文哲,他可以說是「逐鎂光燈與網路聲量而居,並以這二者為食」的標準範例。
也正是因為如此,平時要柯文哲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安靜,不透過刻意失言之類的方式來製造話題、進而製造出網路聲量,對他來說已經是相當困難的事情。更何況,在藍白2黨,基於「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候選人登記期日—11月20日至24日—持續接近,但雙方整合進度宛如牛步、與相當一部份在野選民的期待嚴重相背」的情況,不得不暫時至少在表面上放下各自的算計,以台灣社會大眾為對象,演一齣「藍白2黨捐棄成見,相忍為國,坐下來共商國事,特別是2黨整合議題」的政治大戲時,即使身為主帥的柯文哲,已經將這次「藍白合會前會」的重責大任,交給黨內2名強硬派的主將—「曾親歷2008年前後親民黨因為『國親合』而泡沫化的歷史,從此以後對與中國國民黨有關的整合敬謝不敏」的柯陣營競選總幹事.黃珊珊,以及同樣強烈反對藍白合的柯辦主任.周榆修,但他終究還是不甘寂寞,需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存在感,合理推定,柯文哲正是基於類似的心態,答應接受電視政論節目《少康戰情室》的專訪。
從實際狀況來看,柯文哲也確實在《少康戰情室》的專訪中,針對藍白合的議題暢所欲言。根據該節目錢姓主持人所做的摘要,柯文哲的發言重點如下:
1.相信數字及科學。
2.藍白合20天內會有結果。
3.唯一可能勝選的組合,只有柯正藍副,由中國國民黨推薦副手。
4.柯文哲相信自己會贏、而且是大贏。
5.必須把郭台銘拉進來,讓郭台銘在其中有角色。
恕筆者直言,人有自信不是不好,但如果自信心沒有建構在合理的事實、或者相當程度的邏輯理路上,那麼自信將會變成無憑無據的自我膨脹。以下,筆者將一一分析柯文哲上文發言中的虛實及個中因素。
先說柯文哲「相信數字及科學」的部份。
雖然柯文哲在正式宣佈出馬前,就已經具有相當的聲勢,在正式宣佈後,更有某些親中媒體,在民調中為其炮製慶祝行情,其後民調支持度的表現,距離超越賴清德更是僅差一步之遙,在這些因素疊加下,器量窄小易盈、容易為了一些看似有利的小事而喜不自勝的柯文哲,當然會開始志得意滿起來。詎料,柯文哲在7月16日的「凱道『公平正義』大遊行」中,被看穿網路聲量與實體動員能力之間所存在的相當程度落差,之後柯文哲更是自亂陣腳,一件所謂的募款演唱會事件,不僅扯出與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有關的諸多糾葛、更讓柯文哲自損格調,於是柯文哲支持率上揚的勢頭就此結束。
其後,從7月中到9月底之間、總共將近2個半月的時間,甚至直到目前為止,以長期進行、累積穩定追蹤數據的特定民調來看,柯文哲的支持度在持續下滑之餘,也開始跟原先屈居3名主要候選人之末的侯友宜短兵相接,雙方進入一個競逐「誰犯錯比較少,誰就能夠勝過對方」、支持度呈現麻花交纏的狀態,但,這樣的狀態對雙方而言,可以說是另一種膠著,沒有誰可以取得壓倒性的優勢,自然也就沒有人心甘情願退出選戰,這可以說是藍白合之所以始終無法談攏成局的一大背景性因素。
也因此,柯文哲宣稱說「他相信數字及科學」,實際上很可能只是偏聽偏信的代名詞。他無法正視「自己在長期追蹤、持續進行中的民調,已經有2個多月的時間,並沒有與侯友宜拉開距離」的事實,只願意相信台灣民眾黨內部,不知道是由哪個民調機構所進行、也不知道有沒有長期追蹤,可能只是為了討某些人歡心而做的內參民調;同時也對民調這門學問,存在自以為是的觀念,認為民調「誰來做都一樣」,不會有取樣及機構效應等等的問題。
合理推測,柯文哲可能是在自以為的數字與科學的想像中,被所謂的內參民調捧得醺醺然,進而對自己的選情,產生海市蜃樓般的自信心;或者在一邊試圖催眠自己的過程當中,也以宛如「暗夜行路,吹口哨壯膽」般的態勢,試圖讓其他人也相信他「即將大勝」的自我催眠;不過,筆者認為,以上這些可能性都還不是最糟糕的,至於柯文哲可能的後手是什麼?請容筆者在下文繼續分析。
柯文哲在歷經鯊魚理論及包牌理論等手法後,是否還有其他什麼樣的招數?這就要從柯文哲受訪時,宣稱「藍白合20天內會有結果」的部份繼續講下去。
筆者猜測,柯文哲為什麼會看似胸有成竹地做出如此的斷言,一種可能性是柯文哲其實並沒有什麼論據,只是報出一個符合內心理想情境想定下的時程、或者甚至有信口開河的意味,另一種可能性是「柯文哲也許真的有還什麼樣的奇思妙策,可以讓目前仍然有30幾席立法委員,以及以4個直轄市為首、合計10多個執政縣市,並且保有相對完備的地方組織及動員基盤的中國國民黨,可以放棄抵抗、自甘為柯文哲的馬牛走卒,進而為他的『國盜物語』式總統選舉大業來服務」。
筆者認為,如果柯文哲真的有什麼計策,能夠讓中國國民黨甘心屈服,以目前的局勢來看,最快的方法應該是讓10月初重創侯友宜支持度與中國國民黨立委選情的2大突發事件—也就是「『Linbay好油』林裕紘自導自演遭恐嚇案」、以及「中國國民黨特定立委,向外國在台外交機構洩漏國造潛艦機密,試圖使國造潛艦案胎死腹中」,這2案中的至少其中1案繼續延燒,並且對侯友宜本身、以及中國國民黨的立委選情,達到「選不下去」級的重創。而以Linbay好油一案的追蹤討論,由於檢方偵辦不公開、以及「事涉中國國民黨壟斷中南部農業利權特定派系」等因素而暫時沈寂的狀況來看,目前能夠延燒下去的,應該還是潛艦洩密案,只是在「國造潛艦案實際主事者黃曙光平時言行極端嚴謹、鮮少對外界透漏相關資訊」、以及「國造潛艦事涉機敏情資,主事者不能隨意透露其中細節」的情況下,作為黃曙光親妹的柯陣營競選總幹事—黃珊珊,顯然不太可能透過這層關係,來取得足以讓中國國民黨被重創到選不下去的關鍵資料,柯陣營在這個部份,比較有可能的發展是「只能夠試圖借力使力,而無法完全操之在己」。
因此,比較合理的推論是這樣的,柯文哲宣稱「20天內必有結果」,與其說是有明確的把握,不如說是揉合盤算與虛張聲勢後所做出的發言。
第3點「只有柯正藍副才有機會勝選」、以及第4點「柯文哲相信自己會大贏」,其實是同一件事,這裡一起分析。
首先,從侯友宜、以及中國國民黨的區域立委選將們這1~2個月的表現來看,侯友宜在媒體護體金身不再後,不僅新北市政的問題逐漸遮蓋不住,同時也沒有什麼個人魅力,而且還頻頻顯露短處,甚至連訪美期間的背稿,也不時背得離離落落,除了有當選2次新北市長的所謂戰功,根本沒有什麼能力或實績可言;而中國國民黨的區域立委選將,在侯友宜無力拉抬選情的情況下,竟然願意受紅統藍趙少康召喚,搭上戰鬥藍的列車,進而力挺近期爭議頻傳、已經明顯有觸犯刑法「蒐集並洩漏國防機密」等罪的某特定立委,眼看繼「Linbay好油遭恐嚇案」後,最大規模的集體翻車已在眼前,但就連發現狀況不對、緊急跳船的立委參選人也是少數,令人更加懷疑這些區域立委參選人的政治判斷力。
這也難怪,據傳,在藍白合會前會結束、中國國民黨金溥聰一側堅持要走所謂民主初選,導致藍白雙方未能如會前會會後聲明第7點選所約定般,在15日中午前約妥第2次會前會時間後,柯文哲竟然會講出「就算讓給你們(中國國民黨與侯友宜)選,你們也不會贏」的話,實在不能說柯文哲是無的放矢,柯文哲會產生「有為者亦若是,只有我能取而代之」之類的想法,也還算是正常反應。
但,柯文哲「認為只有自己能贏、而且還是大贏」,則可能是多重因素交疊之下的結果。
除了柯文哲一直存在的自我膨脹或自我催眠心態,以及上文所說「他對中國國民黨這次選舉,從總統到立委選情操盤策略的全面蔑視」以外,他對於「由他擔任主帥、讓藍白合流以後,他能夠讓年輕選民投得下去,發揮『1加1等於、或甚至能夠大於2』的效果」這件事,也存在高度的自信。只是,筆者想不太透的是,難道目前仍然是柯粉的年輕人,在他們口中那位理性、務實的阿伯,找中國國民黨的人(例如,韓國瑜?)擔任副手的情況下,依然不會對「柯文哲竟然可以為了取得權位,而跟過去憎恨的中國國民黨相抱合」這件事情,產生突兀感或甚至反感,可以讓柯文哲繼續盡情施展「相信我之術」,進而在明年1月13日乖乖投票給他?
另外,除了以上的3點因素以外,也不能夠忽視或排除的可能性是:柯文哲宣稱自己能夠大贏,具有另類「犯案預告」的意味,一種可能是「中國當局為了攫取台灣的資源、以台灣就業市場來疏導失業潮,以挽救破敗的經濟,萬一柯文哲真的能夠成功吞併中國國民黨、成為白藍合的領袖,將會投入文宣及網軍等宣傳面的各種資源,為柯文哲做最後一搏」,屆時,中國當局不僅將開動自身的新舊媒體宣傳機器,也將會結合在台灣、具有中國第五縱隊屬性的傳統平面、電子及社群網站等媒體管道,與作為主帥的柯文哲的「鯊魚理論」2.0等手段分進合擊,盡可能的對民進黨與賴清德發動造謠抹黑。如果真的走到這一步,則將會對賴清德與民進黨的立委選情,構成最險峻的考驗。
至於最後一點,「必須把郭台銘拉進來,讓他在其中有角色」,雖然名目上是有意一統在野2黨3方,但實際上也有向中國國民黨恐嚇/喊話,宣稱「如果藍白最後真的合不成,那我也有備胎可用」的意味;而郭陣營方面,雖然主帥郭台銘仍不免有所微詞,講出「講一畚箕、做一湯匙」的話,但發言人黃士修卻也對柯文哲釋出善意,宣稱「若柯郭合,郭陣營的300個連署站就可以變成柯文哲的競選據點」,也保留雙方盡棄前嫌、重新合作的可能性,這部份會怎麼演變,可能要看藍白合破局後的發展而定。
以上這5點,可以說是作為主帥的柯文哲,在藍白合會前會前後所施展的「盤外戰術」,對他來說,除了叫牌以外,也許還具有好話說盡的意味。只是,在藍白合會前會結束、雙方對「到底應該怎樣整合出在野最強候選人」這件事毫無共識,中國國民黨不顧時程之倉促及工程之浩大,堅持打破過往該黨慣例,仿效美、法、韓等國舉行所謂「開放式民主初選」,而不願意接受台灣民眾黨所提出的「5家公司進行民調,手機與市話各半,最後數據採5家加總平均」的方案以後,從柯文哲與金溥聰在15日一天的言詞交鋒當中,很明顯可以看出柯文哲的立場轉趨強硬,擺出「若金溥聰不願意放棄所謂開放式民主初選構想、另擬方案,那麼也不會再有藍白合第2次會前會,大家選戰見」的架勢。
面臨以上的局面,究竟中國國民黨是要就此屈服,最後不啻於將自己尚有的立院及地方執政版圖拱手讓人、甚至觸發黨的提前分裂,還是要如同金溥聰甫接任侯辦執行長時所抱持的立場般,寧願「挺著胸膛倒下去」,並盡可能地將藍白破局的責任,推卸到柯文哲與台灣民眾黨一側?15日之後的這幾天,應該就會是決定本次大選藍白最終分合的關鍵。
作者:吳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