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反智文化:面對金白藍的瘋狂,台灣人要如何自處!

  • 2024
  • 世代
  • 時事
  • 總統大選
  • 評論

台灣自古就是充滿多元思想與文化的國度。因此,人人都有一把號,可以吹響心裡頭的聲音!然而,若出發點有礙自身,卻會造成重大的危害與生命危險。

這次台灣總統大選,將台灣選民的光譜,分出了金、白、藍三個陣營。所謂金就是郭台銘;白則是柯文哲;藍當然就是侯友宜了。三個陣營,代表著台灣的反政府跟反智勢力,遠比我們想像的多,而且持久!

好處是,金白藍陣營,都是以自己“利益”為出發點,使得他們誰也不讓誰。大家都“當仁不讓”!不過,共同點是,他們都“反民進黨”、“反台灣”。這一點,非常值得探討,畢竟這些人口口聲聲說,要為台灣民眾發聲,實則只是要“下架民進黨”!底下,將從幾個不同面向,來分析金白藍造成哪些反智社會的亂象:「1. 用雞蛋來轉移蔣萬安的大直弊案;2. 用長照預算大增來轉移高虹安貪污案;3. 用和平來掩蓋馮中必軟的真相。」

首先,用雞蛋來轉移蔣萬安的大直弊案。進口巴西蛋事件,從今年二月份就因為禽流感導致的蛋價上漲,所以農委會(現在的農業部)才透過進口蛋來平抑物價,這種方式當然是合理的。可是藍陣營卻要用過期蛋、毒蛋來形容進口蛋。殊不知,我們常吃的麥當勞,用的都是進口蛋。更別提其實巴西蛋的進口量非常少,只佔約0.5%。退一萬步來說好了,日本就是最多進口巴西蛋的國家,共佔了80%,難道大家這麼喜歡去的日本,會吃到毒蛋嗎?因此,這真是一個無腦又不負責任的抹黑。更何況有人因為吃到進口蛋而死掉,或是重病嗎?並沒有!

再者,用長照預算大增來轉移高虹安貪污案。白陣營的最大痛點在於新竹市長的高虹安事件!柯文哲卻未曾聲明與道歉,只責怪別人打高打太過度了。這種只責怪別人,然後繼續罵別人都是垃圾。以近日的例子來說,柯文哲針對政府長照政策,大罵政府亂花錢。可是,自己提出的長照保險制度,是花費需要2500億以上的金額。財源到底怎麼分配呢?其中的困難會不會又搞成下一個健保,連年虧損呢?這些都是值得質疑的,但柯文哲卻總是指責別人!所以,如果藍綠一樣爛,但白卻有高虹安這樣極度貪的狀況,真的不會精神分裂嗎?這就是白陣營的心口不一,噁心樣貌。

最後,用和平來掩蓋馮中必軟的真相。代表金的郭台銘,老是自恃為談判高手,認為自己可以搞定兩岸事務。不過,從其在中國的資產比重如此之高,也沒辦法自主轉移。還有檢視他過往對於習近平的態度,都能夠發現,郭台銘並無法保障台灣利益!所謂金陣營,擅長畫大餅,要超越新加坡,然後給我四年,繁榮三十年。如此華而不實,空有口號,沒有做法的參選聲明,真的吸引力不足!可見,金陣營還處在自我定位的追尋之中。

面對金白藍的瘋狂,台灣人要如何自處看反智文化,可以發現:「蛋議題為了掩蓋大直弊案真相;怒罵民進黨掩護高虹安的貪污事件;空有口號,實則瓦解台灣抗敵意志。」

作者:黃宗玄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2023-09-26 黃宗玄

Post navigation

從朱立倫、韓國瑜到侯友宜:落跑參選總統就是國民黨無心台灣的本色 → ← 博愛老人和老人請坐

Related Posts

從反核到挺核:核能議題全面政治化或民粹化?

近年來,台灣的核能存廢問題不再只是能源技術與安全的專業辯論,而是被推向政黨鬥爭與政治動員的沸點。特別是在即將舉行的「重啟核三」公投中,這種政治化趨勢更為鮮明。舉民眾黨黃國昌為例,其從2018年公投時的反核代表,轉而成為2025年挺核捍衛者,末費台灣核能技術竟不到十年就有突發性成長,是否又現令人詬病的「政治凌駕專業現象」。從客觀看,這不僅是個人立場的轉變,更反映了特定政治力量試圖藉核能議題牽動選民情緒、重塑政治版圖的意圖。 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時,黃國昌在全國公投意見發表會上,站在反核方,主張核安風險不可低估,並認為台灣應透過再生能源與能源效率的提升逐步告別核電。當時,他的立場與民進黨所推動的「2025非核家園」政策相契合。 豈料,短短數年後,隨著他擁抱藍營業呈現態度大轉彎莫,非換了位置、換了立場就換了腦袋?面對核三廠延役公投,黃國昌卻轉而強調核能是穩定供電與減碳的關鍵方案,並批評執政黨能源政策失衡。然,此髮夾彎式的轉變很難單純解讀為其經過縝密研究核能議題,而是純粹「為政治而政治」,僅考量其政治定位轉型與吸納親藍選民的策略操作。尤其在藍營積極推動延役、主打供電危機的背景下,黃國昌的挺核論述,與在野陣營的攻勢幾乎形成呼應,這在政治操守上不容忽視。 綜觀近期台灣核能辯論之所以高度政治化,有以下原因。第一,能源轉型的時間壓力,再生能源推進遇到電網調度與儲能瓶頸,短期難以全面取代燃煤燃氣,讓反對方有空間以「缺電」和「漲價」為口號來製造恐慌。第二,即減碳壓力。2050淨零排放已成國際共識,核能因低碳特性被部分陣營包裝成「氣候救星」,政治人物常以部分低區空氣汙染一律導向火力發電,強化核能使用之正當性,進而將反核或綠能汙名化。第三,黨派對立深化,藍綠多年在核議題上形成對立敘事,核能成為選民識別政治立場的標籤,而非單純的能源選項。第四,特定媒體操作,以電價調高、跳電等事件,經媒體片段化與社群放大後,往往失去完整脈絡,不去思考媒體框架化公共議題之弊,盲從其敘事而非就事論事,應藉公民與政府合作來解決電網強化問題。在以上因素影響,核能辯論被切割成簡單的「支持」或「反對」,專業細節被邊緣化,政治動員成為核心。 總之,當核能議題被高度政治化的後果,將導致民粹指引專業意見,缺乏雙向有效溝通,高度情緒化背景無益於政策推行。核能關乎汙染、需綜合居民及專家意見,在完整揭露成本與風險後再做選擇。理想上,我們必須把核能從政治舞台的聚光燈下移開,回到數據、工程與長期規劃的檢驗,否則不論結果如何,皆不能犧牲台灣的能源安全、穩定與世代信任。 作者 / 風林火山

普發現金好嗎?

行政院長卓榮泰近日接受立委林岱樺質詢時,定調普發全民一萬元,並說努力配合於9月前發送,但他也說10月底前發放完畢有困難。但無論如何,普發一萬元政策已經成為定局。往好處看,一萬元政策有助於紓解民眾的經濟壓力,但卓榮泰的說法在台派同溫層也掀起分歧。 仔細分析,藍白兩黨發出的「普發一萬元」無疑是買票政策,尤其藍白口中喊「還稅於民」淪於民粹口號,真正的「還稅於民」是讓繳更多稅的人拿回更多錢,而非讓沒繳稅的人也能共享1萬元的成果。因此「普發一萬元」政策能在全民發酵,並非「還稅於民」有多正確,而是有太多台灣人需要這一萬元,所以這是典型的買票政策。 在726大罷免以前,台派以及綠營民眾普遍反對「普發一萬元」,因為黨團與院會主張是違憲立法,不應順應藍白「買票」。後來選舉結果出爐,罷免方輸得一敗塗地後,執政黨因形勢逆轉,決定發放普發現金政策。但行政院一時改變政策,卻引發部分支持者的不滿。 面對普發現金,台派支持者分為兩方,一方對普發現金政策樂觀其成,但也有支持者認為,普發現金政策是違憲立法,且需舉債留子孫,希望行政院表達「合憲後即發放」的態度。前者是看中經濟利益的民眾,後者是先前為民進黨政策辯護的義勇軍與罷團人士,如何接住兩者,考驗府院的溝通能力。 行政院決定普發現金,無疑是讓先前辯護政策的義勇軍感受背叛的感覺,畢竟他們不是拿錢執行任務的網軍,而是有價值觀的活人,府院黨該對內部做好更仔細地安撫,否則這些熱情群眾的力量,恐怕會反噬在執政團隊身上,不可不防。 就我而言,普發一萬元政策無疑是顆糖果,無助於產業轉型,應對關稅政策危機,純粹是施以小恩小惠的買票政策,尤其還稅於民的說法更是毫無正當性。但回到現實而言,普發一萬元是不分藍綠民眾都贊同的政策,考量近日中南部受災嚴重,執政黨難有拒絕的底氣,只能說除非有更大的「糖果」,否則普發現金就是最好的解答。 作者/粥董

Will the KMT and TPP Monopolize or Share the Spoils?

On August 11, 2025, Taiwan People’s Party (TPP) legislator Huang Kuo-chang formally announced his candidacy for the 2026 New Taipei City mayoral election. Speaking with deliberate ambiguity, he remarked that […]

紀錄片《造山者》的另一種解讀

導演蕭菊貞的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以台灣半導體產業歷史發展為主題,耗時五年拍攝。本片自今年6月上映以來,全國票房已突破2,500萬元,許多觀眾看了感動落淚,在網路上也可見諸多正面肯定的影評。本文希望提出另一種解讀,讓《造山者》能給大家更多啟發。   紀錄片往往被電影圈視為冷門的影像類型,但是《造山者》能在票房獲得好成績,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一開始就做對了很多事。首先,細膩的商業操作是本片票房成功的主因之一。本片的敘事緊扣台灣主流的時事脈動,包括取名《造山者》,使人聯想到「護國神山」台積電,以及取材今年3月台積電在白宮宣布鉅額投資美國等新聞畫面,都引起觀眾對台灣現況的關懷。其實,台灣社會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叫好又叫座的現象級紀錄片,例如2013年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達到票房2.2億元,創下台灣紀錄片的票房天花板。   回到《造山者》的內容本身,本片將生硬冰冷的科技業發展題材,融入濃厚的人文關懷。除了全片感性動人的敘事,《造山者》還採訪了當年在半導體工廠從事晶片組裝的基層女技術員,這是探討竹科發展史罕見的女性視角;也不忘了提及台積電新廠的土地徵收,對世居當地百姓的巨大衝擊。本片導演蕭菊貞榮獲兩屆金馬獎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這些人文觀點充分展現她的紀錄片導演實力。   不過,或許受限於片長與觀眾的興趣,《造山者》對於竹科發展史的解釋略顯線性及簡化。因為台積電這些年的成功,很容易得出因為專注晶圓代工而致勝的結論。但是我們需要多元化的史觀,其實台灣的科技業發展長期有品牌與代工的路線之爭,施振榮提出「微笑曲線」的觀點,鼓舞宏碁、華碩等台灣電腦品牌大打國際盃。雖然在變化迅速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國際市場屢遭打擊,當中最經典者,為明基2005年併購德國西門子公司手機部門,但以失敗告終。最後,這些台灣業者決定把品牌與代工業務分家。然而,台灣業者致力建立國際品牌的雄心壯志與這段歷史,不該被遺忘。   實際上,《造山者》遺憾之一是片中沒有訪問施振榮。他是交大電子系所畢業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是輩分足以與張忠謀相提並論的竹科大老,不只有帶領台灣電腦品牌進軍國際市場的實戰經歷,而且不吝分享宏碁過去在國際市場的成功與失敗經驗。更重要的是,他曾經擔任多年的台積電董事,對台積電高層內部有深入的第一手觀察。有趣的是,宏碁現任董事長陳俊聖就是當初從台積電離職後,被施振榮挖角的國際行銷高手。因此如果由施振榮的視角看待台灣的品牌與代工路線之爭,應該能給我們新的啟發。   《造山者》的後半段提出一個關鍵問題:在台積電的成功之後,台灣的下一步是什麼(What’s Next)?下一個「造山者」在哪裡?在可預見的未來,AI 晶片可應用於工廠、商店、醫院、交通、居家等百工百業與各種生活場景,這個龐大又分眾的市場並非歐美大品牌可以完全吃下,台灣企業可結合現有的晶圓代工優勢,以及國際品牌經營的經驗,深入耕耘利基市場,搶食這塊AI時代的大餅。 作者:尚智

Recent Posts

普發現金好嗎?

普發現金好嗎?

行政院長卓榮泰近日接受立委林岱樺質詢時,定調普發全民一萬元,並說努力配合於9月前發送,但他也說10月底前發放完畢有困難。但無論如何,普發一萬元政策已經成為定局。往好處看,一萬元政策有助於紓解民眾的經濟壓力,但卓榮泰的說法在台派同溫層也掀起分歧。 [...]

More Info
從反核到挺核:核能議題全面政治化或民粹化?

從反核到挺核:核能議題全面政治化或民粹化?

[...]

More Info
Will the KMT and TPP Monopolize or Share the Spoils?

Will the KMT and TPP Monopolize or Share the Spoils?

On August 11, 2025, Taiwan People’s Party (TPP) legislator Huang Kuo-chang formally announced his candidacy for the 2026 New Taipei City mayoral election. Speaking with deliberate ambiguity, he [...]

More Info
紀錄片《造山者》的另一種解讀

紀錄片《造山者》的另一種解讀

導演蕭菊貞的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以台灣半導體產業歷史發展為主題,耗時五年拍攝。本片自今年6月上映以來,全國票房已突破2,500萬元,許多觀眾看了感動落淚,在網路上也可見諸多正面肯定的影評。本文希望提出另一種解讀,讓《造山者》能給大家更多啟發。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