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民議會

社會觀察 x 獨立評論 x 多元觀點 x 公共書寫 x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自以為是的善意,比直接的惡意更可怕—淺議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邦聯統一論」

  • 國際
  • 時事

9月13日,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獲邀請,來到台灣參加泛藍色彩濃厚的「亞太千里論壇」,在該論壇中,發表以「一個新加坡人視角下的兩岸關係」為題的演說,針對美中台之間的三角關係,提出以下的看法:

1.關於台海現狀

楊榮文認為,「兩岸分治現狀既不穩定又虛幻、無法長久維持下去,台灣只有在美國的支持下,才能維持和中國大陸分離的狀態,而美國能支持多久,取決於美中之間軍事力量平衡的變化,隨著此般平衡向中國大陸傾斜,台海情勢會發生變異。」

2.關於美台關係

楊榮文宣稱,「台灣是美國在第一島鏈圍堵中國的關鍵地區,美國對台政策並非出於愛護台灣人、而是將台灣當作對付中國的棋子,台灣領導人不僅要避免被美國利用,也不應該為獨立而利用美國,對台灣而言,投機取巧相當危險。」

3.關於中台關係

楊榮文並稱,新加坡作為中國和台灣這個「華人家庭」的親戚,可以理解「台灣在層經歷威權統治的情況下,為什麼許多人不希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因此,他認為,「建立一個『中國人的邦聯』,為兩『岸』可能的未來方向」、並稱「邦聯只是一個可能的架構,細節可以放上談判桌來談,台灣的主要政黨可以考慮以某種方式,將邦聯的概念納入黨章,以此致力於導向最終和平統一的漸進式過程」。為行文方便,以下將楊榮文的此般論調,簡稱為「邦聯統一論」。

恕筆者直言:

如果把發言者的名字及經歷遮去,讓擁有正常判斷力與智識的台灣人,在看過這篇演說稿後判斷發言者及發言場合,很難不會朝「這篇演說又是哪個國家的親中親共華人僑領,在『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之類的親中親共僑團集會場合中發表的吧?」的方向聯想,畢竟這些親中親共人士,可以說不管在哪個場合,都很喜歡借題發揮或偷渡個人親中心向。

這樣的演說內容,在美國與中國之間還沒有因為美中貿易戰而出現齟齬,外交及區域安全保障意義的印太構想,也還沒有取得主導地位的時候,在所謂的華人世界,可以說是多如過江之鯽,但,為什麼在中國經濟陷入1979年所謂「改革開放」以來最大危機、外交遭到西方國家逐漸孤立,只剩軍隊規模及核武儲備,還能用來恫嚇其他國家的時候,新加坡卻還有政治人物,像是腦筋轉不過來、或是沉湎於舊日好時光似的,配合中國當局的對台策略起舞?而在「楊榮文絕非新國政界孤例」的前提下,為什麼新加坡政界對於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會普遍抱持類似的觀點?楊榮文的發言內容,又存在怎樣的錯誤、問題及盲點?邀請楊某人來台灣演講的特定政治勢力,又是基於什麼樣的目的?這些問題,筆者將在下文一一解析。

一.為什麼新加坡政界普遍抱持親中觀點、願意在國際社會上擔任中國的另類代言人?

新加坡在外交與安全保障的政策上,有一定程度的分歧。

就安全保障的意義而言,新加坡是1971年由英、澳、紐、新、馬所簽訂的「五國聯防」條約成員,在1965年獨立後,以以色列與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為師,建立新加坡的國家軍隊—新加坡武裝部隊,並與美國、澳洲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發展出密切的國防合作機制,特別是配合新加坡特有的城邦國家環境,而發展出的「星光計畫」等移地訓練模式,同時也開放位於其本國的樟宜海軍基地,供美國海軍作戰艦輪值靠泊駐防,以作為南海平衡政策的砝碼。而新加坡武裝部隊在武器裝備方面,無論是自行研發製造、抑或是向外採購,也都是依循北約規格,空軍主力更是清一色採用美國的F-15及F-16戰鬥機,如果單純以國防軍備來看,新加坡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親西方國家。

但,一如前述,新加坡在外交政策方面,卻與國防安保政策的情況,有相當程度的差異,簡單的說,新加坡在外交政策方面,講好聽一點是靈活,講負面一點就是兼有投機、搖擺及事大主義的性格在其中,而這又與新加坡自1959年成立自治邦以後的發展過程,有一定程度的關係。

1959年新加坡自英國獨立、成為大英國協體系下的一個自治邦後,在1963年8月,與馬來亞、沙巴及砂勞越合組「馬來西亞聯邦」,但合組聯邦後的新加坡與聯邦政府之間,卻因為:

1.當時聯邦政府的執政黨「聯盟」(「國民陣線」前身),在1963年的新加坡州議會大選中,試圖透過在州議會大選派出候選人的方式,讓「聯盟」取代行動黨在該州執政,導致「聯盟」在先前與新加坡自治邦時代即已執政、由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以下簡稱行動黨)之間簽署,以相互尊重對方既有執政地位為內容的君子協定因此破裂,並連帶導致聯盟與行動黨交惡。

而李光耀與行動黨,在「聯盟」打破君子協定的情況下,有鑑於新加坡州加入後,馬來人與華人的人口比例,大約都在40%上下,在1964年的第2屆聯邦下院大選中,決定放棄信守君子協定,不僅在選舉中打出「馬來西亞人馬來西亞」口號、跟聯盟的「馬來人的馬來西亞」的主標語打對台,更將提名候選人的觸角躍出新加坡州之外,雖然只比選前多出1席,但也已經足夠讓當時的聯盟領導人兼聯邦政府總理—東姑.阿布都拉曼,對行動黨提高戒心。

2.而新加坡州與聯邦政府之間,因為對「新加坡州在聯邦中的地位」的問題,認知有明顯落差(前者認為新加坡州應該是聯邦的4大主要構成部份,後者則認為新加坡州應該只是聯邦14州之一),爭議並延伸到具體自治權限的分配與劃分、摩擦漸增,加上1963年以來所累積的選舉恩怨,終於讓吉隆坡的聯邦政府,決定將新加坡趕出聯邦,新加坡因此在1965年8月成為獨立國家。

這樣的「被」獨立、而非純然出於自身意願而爭取獨立的情況,可以說是「新加坡在日後以台灣與中國之間調人自許、希望將台灣與中國『送做堆』的時候,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一定比例的台灣人,想要結束中華民國體制、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這件事,並因此對台灣獨派本土派、以及有台灣獨立自主傾向的政府,都抱持相當不友善的態度」的一大主因。

新加坡「被」獨立後,在透過「冷藏行動」降低人民行動黨與新加坡的左翼色彩的同時,一度與也具有威權統治及開明專制的色彩、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政權相當友好,長期擔任新加坡總理、掌握新國統治實質大權的李光耀,更因此與在1960年代末期開始逐漸取代其父親、實質掌有中華民國政府大權的蔣經國,發展出某種型態的私人友誼。

但,眼見中國自1979年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後,看似經濟發展潛力不惡的情況,新加坡政府開始產生「在如同西方各國般開始對中國投資的時候,也可以在外交方面引中國為援,來制衡與新加坡有宿怨的馬來西亞、以及跟馬來西亞一樣都是伊斯蘭教國家的印尼」的想法,於是新加坡開始與共產中國逐漸接近,並且在台灣與中國關係的立場上,與中國當局的論述逐漸趨同、甚至逐漸產生「透過撮合台灣與中國統一、將台灣獻給中國作為伴手禮的方式,來促進中國與新加坡間邦誼」的想法,這是台、中、新三方關係在1990年代初期逐漸發生質變的主因。

而1988年1月蔣經國死於中華民國總統任上後,副總統李登輝依法繼任,並度過上台後艱險的黨內權力鬥爭時期、成為中國國民黨的主流派後,雖然一方面接受新加坡中介,由行政院陸委會的白手套機構—海基會—的董事長辜振甫,與中國當局的白手套對口—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於1993年4月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辜汪會談;但李登輝總統也逐漸對「新加坡李光耀-吳作棟政權,出於自身在中國利益等因素的著眼,亟欲撮合台灣與中國」的傾向有所警戒,並導致「中華民國在台灣」與新加坡的關係,不若1970~1980年代熱絡。

等到新加坡在中國的投資總額達到一個程度、更發展出「蘇州工業園區」這樣的產業聚落,而「中華民國在台灣」則在2000年達成首次的中央政府執政權輪替後,由於陳水扁政府的立場從中間路線逐漸向台灣本位移動,並且堅定應對中國的恐嚇、武嚇及利誘等措置,於是在新加坡政府的眼中,台灣逐漸變成一個不肯受其誘引、不願受該國擺佈的不逞者,這才有2004年時任新國外長的楊榮文,在聯合國大會配合中國當局立場、發表反台獨演說,而導致「中華民國在台灣」陳水扁政府外長陳唐山,以「新加坡不過只是鼻屎國」反譏的隔空交火事態。

馬英九執政時期,「中華民國在台灣」儼然成為共產中國的兒政權,中華民國政府自陷於一中框架,換取中國當局歡心與恩賜一定的外交空間,而新加坡也自認為有更多在台灣與中國之間關係揮灑的舞台,這樣的心態在2015年馬英九與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馬習會」中達到最高峰。但,自從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後,雖然蔡英文一方面透過「開放更多港澳民眾來台就學、居留及定居」等方式,試圖引進更多華人,以幫「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體制來延長壽命,不過蔡英文卻也沒有讓新加坡,如同馬英九8年執政時期般,有在台灣與中國之間關係指手畫腳的空間,新加坡的謀略,也因此有很長一段的時間無法得逞,直到新國前外長楊榮文,近期基於「2024年泛藍政黨可能有機會重返執政」一類的想法,受泛藍勢力邀請、來台參加論壇,推銷他的「邦聯統一論」為止。

可以這麼說,新加坡政界自身的外交與經濟利益想定,加上追求「在台灣與中國之間成功扮演調人」歷史定位的集體意志,是新加坡政府在外交方面游移於美中之間、並在台灣與中國之間關係明顯傾向中國立場的主因。

二.楊榮文的「邦聯統一論」有什麼問題或盲點?

相較於上文中,新加坡從李光耀執政末期、直到李光耀在吳作棟內閣以「國務資政」頭銜,擔任實質上的太上王或攝政開始,所長期保持的「無論如何就是要把台灣與中國送作堆,至於要採取什麼政體、要不要採行一國兩制模式,則不是新加坡關注的最重點」立場,楊榮文自認為「邦聯統一論」已經兼顧到台灣人的意願、同時又讓中國達成夙願,會自以為有所善意、面面俱到,也是合理的推論。

但,楊榮文在提出自鳴得意的架構的同時,卻也嚴重高估中國當局信守承諾的可能性。中國—圖博「十七條協議」之類比較遙遠的案例先不提,中國在1984年「中英香港前途聯合聲明」中,承諾香港在1997年後維持「50年不變」,但中國當局維持了多久?直到反送中運動與其後的彈壓清算等措置為止,只維持了大約22年!有這麼近的案例,楊榮文還相信中國能夠信守承諾,不會以武力及在台第五縱隊為後盾,在邦聯框架中,塞進更多有利於中國自己、而逐漸使得台灣被傀儡化的內容嗎?如果跟中國組成邦聯真的那麼好,楊榮文為什麼不在新加坡本國率先提倡「新中合組華人邦聯」之類的理論、以新加坡作為台灣表率?

以台灣的立場來講,很明顯的,用比較直接的話來講,楊榮文的「邦聯統一論」,根本就是「咒詛給別人死」、或者「拿別人的手去揍石獅」的體現。而楊榮文的此般論調,在台灣極統派以外的政治立場光譜,沒有什麼市場可言、甚至徒增罵名,也是合理的發展。

說到底,新加坡會有政府的前高級官員,執著於「台灣與中國必須統一」的聲音,甚至將自己達成歷史定位的快樂,建築在犧牲台灣民眾長久公共利益與權利的痛苦上,根本是「新加坡政府與執政黨自身,無法充分適應美中貿易戰開打後的世局變化,並適當的轉換外交政策立場」的適應不良症候群的後遺症。

或許在過去「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對中國抱持綏靖心態」的情況下,讓中國保持一點樂觀的曖昧、犧牲台灣應有的國際法國家人格,可以讓包含新加坡在內的整個西方世界,享有更多與中國有關的商業利益;但現在時代已經變了,中國並沒有因為一度的經濟繁榮,而變得比較文明開化,反而會挾其虛胖的經濟力,試圖腐蝕這個世界、甚至做起與美國爭奪唯一超強地位的危險幻夢,新加坡政府與執政黨,如果無法認清世局的根本性改變,執意要繼續為赤色病虎做倀,楊榮文「邦聯統一論」在台灣的反應,只會是新加坡外交政策方針全面失敗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三.邀請楊榮文來台參加論壇的泛藍勢力,又是基於什麼樣的目的?

至於邀請楊榮文來台參加「亞太千里論壇」的泛藍勢力,則是在2024年的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中,配合中國當局對台操弄和戰兩手等等的介選謀略,借楊榮文之口,來試圖對台灣與台灣人,營造虛幻的國際氣氛,看能不能為侯友宜或柯文哲,再多騙到一些頭殼混沌的中間或淺藍選票。但,可以合理預期的是,有鑑於新加坡在台灣與中國間關係的立場,長期偏向於中國一側、罔顧台灣人的公共總意,達到前科累累地步的情況,泛藍的此般舉措,不過只是他們狹窄同溫層內自娛自樂的遊戲,在台灣社會的效果應該會很有限。

如同筆者在本文標題所說,「自以為是的善意,常常比純粹的惡意更加可怕」,因為有名為善意的糖衣包裹,使得一部分人忽略了糖衣之下的惡,等到藥丸或膠囊吞下,毒性發作,能夠有解毒劑解毒,都算是幸運的事情,最怕的是毒性發作而無藥可解。希望台灣人在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立委大選的關卡、乃至於未來的每一個決斷時刻,都能夠有足夠的智慧與勇氣,判斷哪些提案—一如楊榮文的「邦聯統一論」般,對台灣人而言是包著毒藥的糖衣,而哪些政治倡議,則是真正有助於台灣固本強元、永續發展的良藥。

作者:江夏生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2023-09-19 江夏生

Post navigation

轉型正義推動的實務分析 → ← 只有一天的熱度!

Related Posts

從朱立倫、韓國瑜到侯友宜:落跑參選總統就是國民黨無心台灣的本色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自9月23日開始正式請假參選總統,不只是繼朱立倫、韓國瑜以後請假最長的候選人,更遵循國民黨三位落跑市長的慣例,不接受議會的答詢。令人大感不解的是,三位縣市首長都未能取勝,國民黨卻堅持以相同模式一再推出候選人。這只能證明,無心市政更不在乎台灣人感受就是國民黨本色,只在乎眼前利益,是一貫的從政邏輯。 前新北市長兼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2015年因為換柱爭議,即便早已多次宣示絕對不會參選總統,仍在最後一刻換掉支持兩岸終極統一的洪秀柱,啟動了第一次的落跑參選總統。當時,朱立倫在市政議題上到處挨打,又在國民黨內眾叛親離,最後總統大選還讓宋楚瑜贏得百萬票,是史上差距最大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雖然新北市民相當善良,未在其落選後繼續發動罷免,甚至還讓其副市長的侯友宜成功接棒成為市長。但朱立倫不只未能記取教訓,更重要是國民黨的有恃無恐。 2019年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當時就該記取朱立倫的前車之鑑,不該讓甫當選縣市長的人,馬上接著參選總統。韓國瑜當時挾著韓流氣勢,試圖乘勝追擊,不惜違背自己選前的政治承諾,也要拋下才數月前投票給他的支持者。結果就是高雄市議會對其極度不滿,更是就任市長後第二個議會會期就落跑消失,與侯友宜、朱立倫剛連任後的第二個議會會期消失如出一轍。果然,最後不但讓蔡英文創下台灣總統民選史上最高的817萬票,韓國瑜更在半年後就遭罷免。只是韓國瑜完全不思檢討,國民黨更只認為民進黨是趕盡殺絕,因此也用遍地烽火的方式發動罷免,從來不思罷免背後的脈絡,浪費社會資源。 2023年國民黨又再度被地方大選的勝利沖昏頭,派出侯友宜落跑參選。雖然國民黨手上總是有可以不落跑參選的牌,但國民黨就是要和民意對衝,執意走一條自認是真理的道路,結果就是不只需要請假,而且請假的天數破百日,更何況韓國瑜、朱立倫都是到選戰最後階段才開始跑行程,侯友宜其實早在6月多就開始因為民調太低之故,已經默默成立工作室運作,金溥聰也隨後進駐,甚至侯友宜大方的把新北市政團隊都搬到選舉機器內,這可是韓國瑜都沒有創下的先例。也因此根據民進黨團的計算,侯友宜連任後真正上班的時間僅有150天,卻都有領薪資,換算一天平均可領65萬元的高薪。韓國瑜不尊重民意慘遭罷免,侯友宜也同時在新北市政滿意度最低的時候,執意參選、迴避議會監督,路能走多長實在令人懷疑。 國民黨不在意台灣人感受,執意而行其個人政黨私利也不是創舉。打從2016年總統大敗以來,國民黨對九二共識的熱愛都沒間斷,堅持把台灣送進一中的墳場。相反的,民進黨在去年大敗以來,執行賴主席改革三枝箭。民進黨不是沒犯錯,例如新竹市長辭職參選桃園市長,就不是很妥的示範。但民進黨在這次立委初選,也就開宗明義強調,不贊成議員落跑,謹記敗選教訓,尊重台灣民意。哪一個政黨才是真正尊重台灣、看中民意,從朱立倫、韓國瑜到侯友宜的示範,以及賴清德的反躬自省,甚至遇到屏東氣爆,民進黨第一時間延遲黨慶相關活動,而國民黨卻是大動作的請假參選。凡此種種,相信台灣人民都看在眼裡,最後將在2024的選舉審判做出裁定! 作者:慎之

藍營的沈郭大戰

藍營的沈大老和郭學者居然欣起大戰。此事不比尋常,可不要以藍營的「茶壺風暴」視之。 沈大老以為「侯柯配」,侯為首、柯為副,是必然,形勢使然,柯文哲別無選擇。—- 頂項光潔亮人的郭學者卻以為「侯柯配」,卽使兩相情願,送作堆,選戰實際作業上,有極度的困難;例如說「侯正」在選舉場子,大吹法螺,宣揚國民黨是如何的好,值得全國人民的信賴和支持,台下國民黨徒眾大聲頓腳叫好,不再有巴西滾蛋!藍白合的民眾黨信徒,也要跟著叫好,國民黨好偉大? 難道「侯老大」此時千萬必須提醒自己,及時對台下的羣眾說說:By the way,民眾黨也很偉大,請多多支持民眾點立法委員侯選人,「政黨票」也請多多投給民眾黨—- 民眾黨萬歲!柯文哲主席萬歲,萬萬歲! 以上所述,當然不是郭學人心中真正所想的,他說的很含蓄,枝微末節,他想說的,柯文哲太夫人已經說了。—— 誰願意當副的,沒有實權?怎麼藍色的政媒都暗示要柯文哲識大體?好像不太有人期待國民黨會對侯友宜說:事若難成,就請侯同志為黨國犧牲,屈居副首如何? 政黨有政黨的屬性、和理想,尤其草創時期,更要堅持。不堅持,只會像「走動的影子」( walking shadow ) : 模糊間,看來有形,觸之無物,只是某人手中玩弄操作的「傀儡皮影戲」。—- 誰說不都是一羣小狗,誰家的狗?快帶回去教好!大狗教小狗,會教出「良家子弟」的小狗來?國民黨是看穿民眾黨這點,柯文哲主席您說是嗎? 藍營的沈大老,老謀深算,當然看出此點,所以他才會很不客氣,很不耐煩的要民眾黨及其頭人們,要見好即收,看看郭台銘的例子,人家不是幾乎快被國民黨「踩死」了嗎(且用某名政論家的快人快語) ? 假如柯文哲願意當副的,民眾黨和柯文哲的政治生命,必然響起喪鐘!借問支持民眾黨及柯文哲主席最有力的年輕世代,你們能容忍你們的「偶像」和「心靈導師」,隨風飄盪,見利忘義如此?你們心愛的黨,會如此不堪,沒有立場、重量,隨風飄落地! 即使一切順遂,侯有宜答應只做四年,那麼四年以後,國民黨的「蔣總統三世」即將登台呢?聰明如柯文哲該了解,他必須2024年身先士卒,擎旗奪塞,這是他唯一的關鍵歷史時刻,獨力奮此一擊,沒有其它思量,他和他的黨才會有前途,才不會是過眼雲煙 ! 作者:顧憲同

[轉] 當虛偽浮詐得勝──一切從柯文哲開始

無法預知未來,是生命擁有無限可能的基礎,但也是許多難以挽回的遺憾根源;很多人如果早知道柯文哲是這種個性,當初就不會出錢出力投入支持。看到盾牌牙醫史書華在推特上的發文,他大概是最後悔的人之一吧? 後悔無濟於事,更該做的,是要從頭好好解析柯文哲崛起過程中的一切可疑;比如說,事後來看,2014年柯文哲與連勝文那場臺北市長選舉,就有很多奇特的現象。 2014的柯文哲的金剛不壞之身是民進黨協力的 如今回想,那場選舉中,過去總是對非國民黨候選人極度嚴苛,彷彿殺父仇人般不打死不可的媒體,對柯有這麼嚴苛嗎?而以柯擔任八年市長對於經費預算常常便宜行事,財政紀律極差的表現,當初的MG-149案,真的沒問題?競選期間把帳冊全部貼在牆上公開,其實是非常無賴但高明的競選手法,畢竟,選戰期很短,每天都有新的熱點與狀況要跟進,哪家媒體願意聘請專業會計事務所稽核呢? 可以說,2014的柯文哲擁有金剛不壞之身,沒有人傷得了;現在我們知道了,他就是最佳演員,好笑的是,幫他化妝、編劇、撰稿的,大多出自現在的執政黨;養老鼠咬布袋,此又為一例。 從2014到現在,柯文哲總是習於信口開河,說謊面不改色,經由媒體放大這些謊言,總是對執政黨造成巨大傷害;最神奇的是,對曾經說出口的謊言,他幾乎不用付出任何代價,仍然過著每天不說點錯誤資訊,就渾身不對勁的日常。 柯文哲信口雌黃惡習成為最壞榜樣 柯文哲對臺灣政壇最壞的影響就在此,於是之後藍、白陣營政客群起效尤,各種無證據、毫無常識的指控抹黑天天上演,只看新聞,臺灣簡直就是暗黑社會!相較之下,黃陣營只是習慣選擇性無腦咆哮、加蔥,也只是熄燈前的悲鳴了。 而由近日基泰建設位於大直的工程造成鄰損事件,回顧法令,才發現柯文哲早就幫建設公司開好後門,造成受災戶陳情幾個月市府都不理會,非得到樓層陷落,才得到關注。 悲哀的是,也就兩天的新聞熱點,之後媒體還是聚焦雞蛋,而對自己的政治責任,柯文哲只是冷血回應:「我不當市長很久了。」從全臺各地柯的大型競選看板設立的位置來看,要說他和建商沒交情,恐怕沒幾個人相信。用柯自己的名言:「財團是用刀叉吃人肉。」我們有理由懷疑,柯不但跟著吃,還都吃輪胎人三星的。 高虹安只是追隨柯文哲的腳步 於是跟著柯學習政客之道的新竹市高虹安市長的行為模式,就太容易理解了。 坐豪車、住豪宅,對於這些一查就能確認的事情,高市長居然毫不避諱,甚至把傳統的貢丸米粉節改成特產節,並讓不動產取代米粉變成新竹特產;九月20日李正皓的臉書文,才讓我們知道,原來高市長上任不到一年,和建商的交情與勾連竟然已經這麼深! 於是我們懂了,為何2022年地方選舉,林智堅為何會遭受如此全面且毀滅性的打擊,原因只是,他得罪的是最有財力的那一群人,也是最愛用刀叉吃輪胎人三星人肉的那群人。 誇張的是,高利用李忠庭當白手套,造成幾位市府一級主管翻臉,而被開除的副市長蔡麗清在公文上寫下「奉命批可」的千古奇批,應該是臺灣絕無僅有的奇談吧?而這些政客與建商勾連的事蹟,看起來,臺灣法律制度似乎莫可奈何啊! 最好笑的是柯文哲卻對李忠庭喬事行為表示:聽完高虹安說明後,覺得男友干政疑雲「還算合理」! 柯的說法恐怕沒幾個人會意外吧?他就是習慣自比皇帝,家天下本就是他的管理風格。悲哀的是,有這種帝王威權腦的人,如今要選總統,而且竟然還能得到20%的支持度,讓人想問:臺灣社會究竟是怎麼了? 無私付出者受的傷害愈深 臺灣怎麼了?從謝清志、翁啟惠一直到陳吉仲,這個社會總是在傷害幾乎是無私付出且極有貢獻的人!甚至於,貢獻越大,受到的傷害就越深。 首先,當然是來自中國的資源。 原先有人猜測,由於中國今年國內經濟態勢不佳,政府收入大減,對臺的統戰與軍事行動經費應該會削減不少。沒想到,從這幾個月臺灣內部受到的資訊戰、認知戰強度,以及共軍騷擾臺灣的次數來看,習近平為了保住權位,應該是孤注一擲,把大量資源投入對臺統戰,希望能改變2024年臺灣選舉結果。把王滬寧調任主管對臺工作,就是這一切密集攻擊的前兆。 其次,民進黨八年執政,讓傳統地方派系餓了太久。擋人財路有如殺人父母,九月19日辭職的農業部長陳吉仲,近幾個月可說萬箭穿心。陳吉仲一人下台事小,造成的後續寒蟬效應事大,甚至可能讓很多仍抱著想法,想為臺灣做點事的人卻步,讓臺灣失去繼續進步與前進的動力,這恐怕是中國最樂見的發展。 也許有人會問:打爛臺灣對那些人有何好處?當牽扯的利益不是幾億,而是百億、千億時,誰會在乎其他人死活?研究一下雲林張家的故事,或許就能理解了。 「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孔子這句話,我不同意談音樂那段,因為鄭聲可能比雅樂更有創意與活力;但是惡利口之覆邦家者正好就是現在臺灣的問題。 每天、每天,一方面和紅同步勾結的藍白,總是不斷放出謊言,擾亂臺灣心防;另一方面,共軍跨越默認的海峽中線,已經漸漸變成日常作為,且強度屢屢創記錄,然後臺灣媒體和人民,最關心的是,嗯,雞蛋?讓人懷疑,明年選舉後,中華民國臺灣是否還能存在? 而這一切惡劣、無底限的政治風氣,從2014年柯文哲攫取太陽花名聲,選上臺北市長那一刻,就開始醞釀了。 作者:黎時潮  本文轉載自:思想坦克

反智文化:面對金白藍的瘋狂,台灣人要如何自處!

台灣自古就是充滿多元思想與文化的國度。因此,人人都有一把號,可以吹響心裡頭的聲音!然而,若出發點有礙自身,卻會造成重大的危害與生命危險。 這次台灣總統大選,將台灣選民的光譜,分出了金、白、藍三個陣營。所謂金就是郭台銘;白則是柯文哲;藍當然就是侯友宜了。三個陣營,代表著台灣的反政府跟反智勢力,遠比我們想像的多,而且持久! 好處是,金白藍陣營,都是以自己“利益”為出發點,使得他們誰也不讓誰。大家都“當仁不讓”!不過,共同點是,他們都“反民進黨”、“反台灣”。這一點,非常值得探討,畢竟這些人口口聲聲說,要為台灣民眾發聲,實則只是要“下架民進黨”!底下,將從幾個不同面向,來分析金白藍造成哪些反智社會的亂象:「1. 用雞蛋來轉移蔣萬安的大直弊案;2. 用長照預算大增來轉移高虹安貪污案;3. 用和平來掩蓋馮中必軟的真相。」 首先,用雞蛋來轉移蔣萬安的大直弊案。進口巴西蛋事件,從今年二月份就因為禽流感導致的蛋價上漲,所以農委會(現在的農業部)才透過進口蛋來平抑物價,這種方式當然是合理的。可是藍陣營卻要用過期蛋、毒蛋來形容進口蛋。殊不知,我們常吃的麥當勞,用的都是進口蛋。更別提其實巴西蛋的進口量非常少,只佔約0.5%。退一萬步來說好了,日本就是最多進口巴西蛋的國家,共佔了80%,難道大家這麼喜歡去的日本,會吃到毒蛋嗎?因此,這真是一個無腦又不負責任的抹黑。更何況有人因為吃到進口蛋而死掉,或是重病嗎?並沒有! 再者,用長照預算大增來轉移高虹安貪污案。白陣營的最大痛點在於新竹市長的高虹安事件!柯文哲卻未曾聲明與道歉,只責怪別人打高打太過度了。這種只責怪別人,然後繼續罵別人都是垃圾。以近日的例子來說,柯文哲針對政府長照政策,大罵政府亂花錢。可是,自己提出的長照保險制度,是花費需要2500億以上的金額。財源到底怎麼分配呢?其中的困難會不會又搞成下一個健保,連年虧損呢?這些都是值得質疑的,但柯文哲卻總是指責別人!所以,如果藍綠一樣爛,但白卻有高虹安這樣極度貪的狀況,真的不會精神分裂嗎?這就是白陣營的心口不一,噁心樣貌。 最後,用和平來掩蓋馮中必軟的真相。代表金的郭台銘,老是自恃為談判高手,認為自己可以搞定兩岸事務。不過,從其在中國的資產比重如此之高,也沒辦法自主轉移。還有檢視他過往對於習近平的態度,都能夠發現,郭台銘並無法保障台灣利益!所謂金陣營,擅長畫大餅,要超越新加坡,然後給我四年,繁榮三十年。如此華而不實,空有口號,沒有做法的參選聲明,真的吸引力不足!可見,金陣營還處在自我定位的追尋之中。 面對金白藍的瘋狂,台灣人要如何自處看反智文化,可以發現:「蛋議題為了掩蓋大直弊案真相;怒罵民進黨掩護高虹安的貪污事件;空有口號,實則瓦解台灣抗敵意志。」 作者:黃宗玄

Recent Posts

從朱立倫、韓國瑜到侯友宜:落跑參選總統就是國民黨無心台灣的本色

從朱立倫、韓國瑜到侯友宜:落跑參選總統就是國民黨無心台灣的本色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自9月23日開始正式請假參選總統,不只是繼朱立倫、韓國瑜以後請假最長的候選人,更遵循國民黨三位落跑市長的慣例,不接受議會的答詢。令人大感不解的是,三位縣市首長都未能取勝,國民黨卻堅持以相同模式一再推出候選人。這只能證明,無心市政更不在乎台灣人感受就是國民黨本色,只在乎眼前利益,是一貫的從政邏輯。 [...]

More Info
藍營的沈郭大戰

藍營的沈郭大戰

藍營的沈大老和郭學者居然欣起大戰。此事不比尋常,可不要以藍營的「茶壺風暴」視之。 沈大老以為「侯柯配」,侯為首、柯為副,是必然,形勢使然,柯文哲別無選擇。—- [...]

More Info
海軍建立無人艦隊的必要性

海軍建立無人艦隊的必要性

隨著中共解放軍對台威脅日益升高,其海軍與空軍越界航行的頻率有增無減,恰好也增加國軍在戰備任務上的負擔,尤其是對於待命機艦人員與相關零附件,成本更是節節攀升。為此,建立無人部隊恐怕是未來可能的趨勢。 [...]

More Info
[轉] 當虛偽浮詐得勝──一切從柯文哲開始

[轉] 當虛偽浮詐得勝──一切從柯文哲開始

無法預知未來,是生命擁有無限可能的基礎,但也是許多難以挽回的遺憾根源;很多人如果早知道柯文哲是這種個性,當初就不會出錢出力投入支持。看到盾牌牙醫史書華在推特上的發文,他大概是最後悔的人之一吧? 後悔無濟於事,更該做的,是要從頭好好解析柯文哲崛起過程中的一切可疑;比如說,事後來看,2014年柯文哲與連勝文那場臺北市長選舉,就有很多奇特的現象。 2014的柯文哲的金剛不壞之身是民進黨協力的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