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打破為時3個多月的曖昧與鴨子划水狀態,正式宣佈「以無黨籍擬連署人身分,加入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戰局」後,至今已經有大約2個禮拜的時間。
但,郭台銘正式參戰至今的表現與評價,相較於一開始他所想要向台灣社會展現的氣勢而言,可以說是「雷聲大、雨點小」。
1.以這2個禮拜的民調支持度變化來講:
賴清德在郭台銘宣佈正式加入戰局前後,多少因為一部分中間選民轉而支持郭台銘,以及在野藍白2黨持續展開鯊魚戰術,對民進黨與其政府展開潑墨與攻訐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民調支持度暫時回檔到35%線,暫時未能向40%的關卡推進。
柯文哲原先「民調支持度僅次於賴清德、居於在野3人之首」的榮景,由於他本身從7月16日「公平正義大遊行」開始的一連串失分,台灣民眾黨多個縣市直轄市的地方黨部,有相當數量幹部具有黑道漂白或其他爭議背景的狀況,陸續遭到各方人馬揭發,因此導致部份支持者對「台灣民眾黨清廉反黑金」的印象開始破裂,加上郭台銘正式參戰後,帶走原本支持柯文哲的部份淺藍或(自以為)經濟藍選民,種種因素共同交織之下,榮景終究還是一去不復返;柯文哲的民調支持度,先是與侯友宜進入誤差範圍內的短兵相接與纏鬥階段,近期侯友宜領先柯文哲的幅度更有逐漸拉開的趨勢。
可以說經過以上的這些發展之後,雖然柯文哲最近與中國國民黨,在「先行合作以邊緣化郭台銘」的部份,看起來似乎有一定成效,但柯文哲也似乎開始逐漸無法抓準與中國國民黨之間的距離,而有被中國國民黨與侯陣營磁吸、或甚至遭大力推動「侯正柯副」整合的危機。
而侯友宜最近這2個禮拜的民調支持度,則得益於失分相對於在野另外2人比較少,以及「自郭台銘正式宣佈獨立參選後,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結束與郭台銘之間的曖昧狀態、啟動防堵郭台銘計畫,從『規定黨公職及民代不能為郭台銘站台助勢、違者黨紀從重處分』、也確實有人因此遭到嚴懲開始,經過對郭台銘發言(5月17日承諾將全力支持侯友宜,但之後逐漸展露出反悔與改口的本音)的誠信批判等情況後,泛藍地方派系頭人及要角逐漸歸隊」,還有「藍白合作邊緣化郭台銘的策略,看起來有收到一些效果」的影響,雖然在在野還沒有整合的情況下,與賴清德之間還有2位數字的差距,但目前在在野3人中居於領先地位的態勢,應該是可以確定的事情了。
而郭台銘在遲遲沒有宣佈正式參戰,導致其陣營與支持者的氣勢,在普遍變得愈來愈不耐煩的情況下,逐漸出現「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的狀況,而這樣的狀況在郭台銘正式宣佈參戰後,也因為郭台銘政策屢有令人費解的驚人之舉,不僅內政方面不講話還好、講話後反而才是爭議與失分的開始,他的外交及所謂兩岸政策,更像是卡在平行世界或時光隧道裂縫般,不知今夕是何夕、但知配合中國操弄和戰恐懼起舞,脫離國際社會主流趨勢與台灣現實,加上中國國民黨的打郭防郭算是有收到效果,郭台銘的民調支持度即使是4腳督,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起色、持續在10%上下徘徊,都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大概是因為郭台銘參戰後,以衛生署(今衛福部前身)前署長楊志良、以及「核能發電」教死忠教徒兼公投推手黃士修為前驅(好吧,雖然楊志良近日號稱跟郭台銘已經逐漸疏離,但實際的狀況又是如何?誰知道?),炒作聲量、製造話題的手法與內容,並沒有什麼足以讓人認為耳目一新、可以稱得上是焦點或注目點的地方,比柯文哲還不堪聞問,也比柯文哲更快被看破手腳;以及總統選戰的基本格局,至今為止並沒有什麼全面性或革命性的改變,仍然維持「一大、二中、一小」基本格局的緣故吧,最近有一種論調開始逐漸流行起來,那就是「2024年大選,至少總統大選的部份,已經進入垃圾時間,重點將逐漸轉向政黨的立委席次消長」,但,事情真的可以就此令人放心下來了嗎?恕筆者直言,這樣的論調恐怕還言之過早。
以時間因素來講,現在距離11月底中選會的候選人登記截止以前,還有大約2個月又10幾天的時間,「這次大選在野2黨3方情勢詭譎的程度,更甚於1996年中華民國在台灣首度舉行正副總統公民直選後,過去的任何一次總統大選」的基本局勢,目前更是處於歹戲拖棚的情況,可以說不到最後一刻以前,誰都無法就此斷定「2024年的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登記截止確定後,會有幾組候選人的名字出現在選票上」這件事情,光這一點就無法令人放心下來。
雖然侯、柯、郭3人直到目前為止,至少在名義上,都沒有人願意屈居於他人之下,甘為實權不定、最大機能僅止於備位的副總統,或甚至隨時都能夠被總統以一紙命令直接免職的行政院長,以及地位較次的立法院長等職務,但,不可否認的是,至少在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特別是這2個在野政黨的主席—朱立倫與柯文哲,以及他們的核心幕僚之間,檯面下似乎有什麼樣的計畫在推進著(這也難怪,中國國民黨籍的台中市市長,同時也被認為是202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之中,泛藍一側最有力的角逐者之一的盧秀燕,會突然冒出一句「藍白合9月是關鍵」了),郭台銘也並沒有放棄「以小搏大、甚至是以小吃大,以直接接收既有的黨機器、降低自身連署所需的時間及開銷等作業成本」、以及「以柯文哲作為嘗試推動併購計畫的首要對象」等等的想法,侯、柯、郭3人最後到底是分是合,直到目前也都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雖然,政治意義上的一加一,並不會永遠等於二或大於二(否則2004年的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應該是連宋配對陳水扁取得壓倒性勝利才對),但民進黨仍然在針對不同的可能性(特別是最後侯、柯、郭整合於一,對民進黨與賴清德而言挑戰最險峻)在做準備,既然民進黨都沒有可以輕鬆樂觀以對的理由,那支持民進黨的選民,也不應該認為現在已經能夠高枕無憂,而必須以戒慎恐懼的心態,繼續向前推進、並做好最壞打算的心理準備,以更加週延的面對不同情境的挑戰。
其次,民進黨內部雖然在總統大選的人選方面,早早在今年4月就定於副總統兼黨主席—賴清德一尊,但從這5個月的一些細節與徵象來看,民進黨仍然有禍起蕭牆的危險。
在區域立委方面,少數區域席次的內鬥,可以說是相持不下,傷痕至今尚未癒合。
例如新北永和暨中和秀山地區這席,原本就是民進黨從來沒有拿下過的艱困選區,這次賴清德副總統為首的黨內決策團隊,在「可預見的短期內,仍然無法擺脫蔡英文總統的基本路線框架」的情況下,採取所謂「民主大聯盟」的概念,在少數選區中放棄提名、而是支持非民進黨籍的週邊人士,以展現民進黨願意接納其他人士、為一定的價值共同奮鬥的態勢。但,作為民主大聯盟在新北永和這席最初的被提名人,李正皓的提名案是否妥適、有無爭議,很快就出現考驗、並使得李正皓黯然退選。原本一開始就力爭徵召、等到李正皓退選後才終於獲得徵召的永和在地里長莊銘淵,卻在獲得徵召後,彷彿被理論上的同黨人士在背後補刀般,因為一篇「藉引用花邊新聞的機會,委婉勸喻有『最美里長』之稱的永和一名中國國民黨籍女性里長專心里政」的臉書發文,而遭到黨內多位女性政治人物(其中還有現任、甚至即將競選連任的區域立委)連番圍剿、誣指他硬蹭該名陳姓里長人氣炒話題,事後賴副總統與中央黨部,更將「賴莊2人合拍宣傳定裝照」的時程無限期推遲,甚至要說「莊里長很有可能已經被中央黨部放生」,也不算太過分的評斷。這樣的情況,很難不讓光譜並非進步派的台灣本土一般支持者,多少對民進黨的處理感到寒心,並影響到之後的拉票意願。
再者,民進黨內的特定政治派系,目前也依然蠢蠢欲動,想要在蔡總統任期的最後一年,在她的庇蔭下,循序推動各種進步政綱,特別是在「為各種型態的華人或中國人,大開來台就學、居留或甚至定居入籍的巧門」,以及「推動免術也能轉換戶籍性別(簡稱免術換證),同時透過教育系統不同階段教學內容的浸潤,讓學生在性別議題方面,逐漸接受進步派性別圈的觀點」這兩個方面,該特定派系的著力最鉅。
以前者而言,在2019年香港發生反送中運動、遭到中國及其在港當局強力鎮壓,並使一國兩制在其後幾年快速淪為僅存形骸以後,2022年起,蔡英文總統與其政府(當時是蘇貞昌內閣),在立法院部份同派系立委的配合下,開始運用各自的手中權力,以人道救援之名、行開放移民之實,接納更多所謂的港澳民眾來台居留或定居,並開放高中以上的多間學校,給原本沒有居留權的港澳學生入台就讀,短短1年多已有數萬名港澳民眾受惠;該派系立委食髓知味之後,今年更是有人努力炒作泰緬孤軍後代議題,從迎接靈位入祀忠烈祠開始,意圖讓這些不一定有任何國籍的華人,獲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以在台灣合法居留、就學或工作。以當前與未來的台灣安全保障態勢而言,實在不應該再為這些華人大開入居台灣的管道、反而至少應該有相當程度的限縮,但蔡政府與該特定派系立委的作法,卻與之背道而馳,因此使得網路上自發的台灣本土派選民,對於該派系產生相當程度的不信任感。
至於免術換證與其教育領域的週邊工作,則是有民進黨的特定不分區立委,與「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這個性別運動團體合作,不僅在立院召開公聽會,更試圖透過網路宣傳,乃至於運用影響力,將相關概念植入各級學校教學課程及其輔助資料,同時還與行政院新設的「人權及轉型正義處」,以及該處所推動的「平等法(反歧視法)」草案相呼應。一旦免術換證的主張被納入到現行的戶籍法等法律中,台灣女性的廁所、更衣室,以及大眾運輸夜間專用車廂等等的專屬空間,都將因為這些免術換證、仍保留男性性器的跨性別人士,可以堂而皇之地進入這些空間,而使得專屬空間實質上無效化,並將引發諸多社會事件與法律問題。
更嚴重的是,按照反歧視法立法的論議方向,如果真的讓反歧視法立法成功,未來的有心人士們,恐將以「杜絕歧視與仇恨言論」之類的名義,大幅壓縮公共事務論議的空間。這些問題與接下來的不分區立委提名,具有相當高度的連動性,也因此近期會有一部分反對近期移民政策及性別政策動態的網路民意,會認為「如果民進黨還要繼續在不分區立委的提名上,縱容這些人繼續名列安全名單之中,那麼還不如考慮將政黨票,轉投給至少明顯表態反對免術換證的本土派小黨『台聯』」,並引來該特定派系的網軍大小寫手,在網路上發動相當程度的反擊。
可以這麼說,民進黨獨厚特定族群、無視於對社會負面影響的某些進步政策,以及與之連動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問題,將會是民進黨內部未來幾個月間的另一個不安定因素。
綜上,有這些因素交參,筆者實在不敢說「2024年大選,至少在總統的部份,已經進入所謂的垃圾時間」,一來在野整合與否及如何整合等等的問題,目前行方尚且無法確定,賴清德副總統為首的民進黨競選團隊,以戒慎恐懼且做好「一對一」最壞打算的心態,去做大選的規劃,毋寧是更妥切得多的作法;二來民進黨內仍然因為特定派系的推波助瀾,而未能徹底消除禍起蕭牆的危機。如何平息傳統支持層對民進黨特定派系的長期不滿、使台灣本土力量能夠真正的團結起來,以讓台灣安度2024年關卡,則取決於黨內高層們的智慧與施策;筆者強烈誠摯建議,為了台灣的未來,希望黨內高層以降、直到基層選民為止的「台灣派」,都能夠保持適當的危機意識、盡可能踏對每個腳步,切莫有輕敵或驕縱的心態。
作者:江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