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臆想與幻覺 —淺議在野2黨3方的823和平秀

  • 時事
  • 民意

距離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立委大選只剩4個半月,選情的混沌程度—特別是在野2黨3方的部份,堪稱是1996年總統大選以來之最,但,與其說在野2黨3方,是為了什麼樣的基本信念、或者特定領域政策主張上的差異,以論述的主導權為切入點,展開什麼樣的論辯與爭鬥,在野2黨3方更像是3群信念、立場及政綱主張差異並不算大的政治勢力,在至今為止都沒有人願意謙讓的情況下,為了爭奪在野陣營的政治主導權,展開赤裸但拙劣的政治鬥爭。

雖然在野一側也有柯文哲(與他的台灣民眾黨)之類的特異存在,不喜歡就各項議題及所需的政策對案,從所需的基本知識開始鑽研、進而形成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主張,而是逐聲量而居,只要能吸引到最大範圍的選民注目、進而不計毀譽地創造聲量,他不僅什麼議題都願意去碰,也願意如同「怪人二十面相」般,快速地切換自己立場的表見外觀,並從中加入自己想操弄的部份,近期從無視台積電的綠電標準,宣稱「若要台積電就無法放棄核四」,再到宣稱「李故前總統生前曾經向他告知『特殊兩國論的重點在於特殊、而非兩國』,所以以後應該多講特殊就夠了」,都堪稱是柯式聲量戰的代表作;但,扣掉這些部份,在野2黨3方就台灣內外議題的立場,可以說是建構在以下的共識之上:

1.對內,在野2黨3方的政治人物們,實際上把台灣視為是自身取得政治權力的踏板、以及榨取各種有形無形利益的對象,不僅骨子裡充滿對台灣的鄙夷蔑視、以及「得不到的話,破壞掉也沒有關係」的心態,更無法基於純粹的台灣本位立場,持平檢討蔡英文總統2個任期內的利弊得失,遑論提出真正能夠切中時弊、將之導正到正確方向的改善方案;他們所擁有的,只有對民進黨近乎於本能或靈魂銘刻等級的仇恨,所以才會認為「下架民進黨」是解決台灣當前問題的一切妙方,並據此提出各種荒腔走板的政策主張。

2.對外,在野2黨3方的政治人物們,對國際社會政治及經濟趨勢的認知,以美中貿易戰作為座標,他們或精神停留於貿易戰爆發前自以為的往日美好,或認同那樣的往日美好、並將之作為值得追求重新恢復的理想型,或者抱有其他無法一見即知的目的。

因此,在野2黨以侯柯郭為首的政治人物們,在經濟方面,不僅無視於中國經濟自今年年初開始明確可視、遍及經濟體系的各個領域的毀敗狀態,更固執地向台灣社會宣傳,宣稱「中國經濟與市場,仍然是台灣經濟僅有的活路」,而中國當局也如同呼應似的,不時以開啟貿易調查、揚言廢除ECFA協定,以及禁止進口芒果等農產品等手段,為在野政客們鼓譟助陣。

在外交與國防方面,在野2黨3方與其週邊人士,一方面認為台灣必須重返他們自以為的一中各表或憲法一中,但,實際上,他們的主張,卻呼應中國黨政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兩岸同屬一中」與「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有將台灣鎖進一中框架的危險;另一方面,他們更配合中國操弄的和戰議題起舞,認為「當今兩『岸』兵兇戰危」,「必須透過增加接觸的方式,促進兩『岸』對話,以期和緩兩『岸』局勢」,同時也反對台灣重整軍備、強化國防,在他們的眼中,這些都是挑釁中國的舉措,不利於所謂的兩岸和平。

雖然以上的種種主張,脫離現實的程度令人愕然,同時也不能不忽視「如果他們的主張得逞,將會讓台灣陷入多危險的境地」的嚴重性,但他們卻樂此不疲,將「下架民進黨」及「兩『岸』和平」,作為他們在大選中僅有的、貧乏的主軸,並根據個人特性,展開各式各樣的變化型。

也正是因為如此,作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中國政府的工具,運用各自的手段,將冷戰當時自由世界及共產集團的領導國家—美國及蘇聯—拖下水,並且以台灣充員兵及金門當地民眾的生命、健康及安全等要素為代價,實現「以金馬為鐐銬,將1952年舊金山和約後尚待實施住民自決公投的台澎,繼續鎖在中國框架」目標的一場假戰—「823砲戰」,以及其事發的主戰場—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在適逢事發屆滿65週年、距離大選只剩4個半月的現在,也就成為在野2黨侯柯郭3方、以及週邊一干幫閑政客,配合中國宣傳撩撥「兩『岸』兵兇戰危」和戰議題的又一舞台。

大概是有感於自「716公平正義大遊行」以降,歷經7月底演唱會,乃至於仇女、前瞻計畫及核能發電等各種議題的波瀾後,不僅新鮮感不再、鯊魚模式的議題炒作已經到達極限,雖然民調方面目前跟侯友宜還算有來有去,但卻也出現支持率降至第三的可能性,被郭台銘挾重金併購、被迫實現郭柯合的壓力正在逐漸上升,加上上次郭柯金門一會可能留下不快經驗的緣故,柯文哲在今年的823,以「紀念活動不需要弄得像造勢一樣」為由,並沒有前往主舞台—金門,而是留在熟悉的個人主場—台北圓山忠烈祠,以緬懷陣亡將士為名義,開始他的823和平秀。

柯文哲在他的823和平秀之中,如果有什麼值得被視為重點的內容,大概有:

1.他基於一貫的親中觀點,認為所謂兩岸緊張的主因在於台灣一側,所以他以各黨間公親為己任,「希望能夠透過與各黨領袖對話,降低兩『岸』惡意螺旋」。但,筆者認為,他以為只要統合台灣各主要政黨間共識,就能夠降低他眼中台灣對中國的敵意,而絲毫不提要如何降低中國對台敵意、使中國放棄武力犯台及滲透浸潤顛覆台灣等敵性目標、尊重台灣自立的權利,未免有輕縱中國、對台灣過份要求的高度嫌疑。

2.柯文哲認為台灣與中國可以在不設政治前提的情況下,就經濟民生議題展開談判,並可以將金門作為所謂的兩岸和平實驗區,實驗雙方的政治及社會等制度。筆者認為,柯文哲恐怕是過度輕估中國當局談判時可以「無處不政治掛帥」的手法、以及各個領域很難與政治擺脫關係的現代社會本質,就算單純只論中華民國的現行法律,也要考慮到柯文哲此般主張一旦付諸實現,可能將涉及中華民國刑法外患罪的問題。

至於他品評郭侯2人關於金門與所謂兩岸的各自主張,雖然對郭台銘的「和平基金會」等部份主張,有些許「棉裡藏針」的意味,但就其他他認為有參考價值的主張,仍然不脫其「包牌」式論政的本質;而他臉書上的紀念文,雖然看似洋洋灑灑,但筆者確信,一旦問他要如何具體實現紀念文上的主張,他一定會閃爍其詞或轉移焦點,另外也相當嚴重的是,一開始就把年份寫錯,誤將事發時的民國47年寫為1947年,則是犯下連基本功都沒做好、也沒有妥為校稿的錯誤,很明顯是不用心,因此實在不值一哂。

如果說柯文哲的表演,一貫展現他令人眼花撩亂的包牌戰術、同時更用各種言詞包藏其親中親共的本音,那侯友宜的表演,扣掉一邊宣稱要再向郭台銘請益,但實際上卻也跟郭台銘在金門玩躲貓貓,根本不想跟郭台銘有什麼具體接觸的「口是心非」狀況,剩下的部份,特別是他對金門所提出的六大主張,看似以民生為念,實際上仍然包藏著使金門更加便利中國侵略的禍心。

「讓金門成為所謂兩岸的客貨樞紐」說穿了,其實就是馬英九時代「自由經濟示範區」概念的縮小版,「在金門發展觀光旅遊及影視文化城」,侯友宜的政策幕僚在幫老闆想出這樣的主張時,恐怕也沒有注意到「中國一般民眾消費力正在減弱,出國旅客較過去大減、國內觀光消費也較過去顯著衰退,金門發展旅遊除了吸引中國人以外又能吸引到誰」等等的問題,而金門發展醫療專區、以及金門大學恢復招收中國學生入學,最後能有多少中國人響應,同樣也是或直接、或間接的取決於中國方面的政治因素,但以「中國當局逐漸收緊一般民眾前往外國機會」的情況來看,最後如何也不容樂觀以視。

然而,最危險的部份,還是在2018年通水之後,響應中國黨政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新四通」概念,便利中國掌握金門民生命脈的通電、通氣及興建金廈大橋的部份,雖然侯友宜嘴巴上說「願意以國安無虞,作為啟動通電、通氣及金廈大橋公投的條件」,但誰知道侯友宜口中「國安無虞」的具體標準何在,是中國放棄對台針對性軍事部署,還是放棄武力犯台及併吞台灣的意念、不再妨礙台灣自行啟動建國程序?若中國根本無法達到讓台灣國安無虞的標準,台灣為什麼要答應讓金門與中國福建省通電通氣又通橋?金廈大橋的興建與否,是能夠讓金門單純透過地方公民投票決定的議題嗎?萬一真的興建金廈大橋,是不是為中國將來更進一步的軍事侵攻,創造地利上的有利條件?這些都是侯友宜主張中有待商榷的問題。

若要問在野823政治秀當中,誰的表演內容最荒謬?筆者認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所上演的和平戲碼,堪稱是其中荒謬程度的翹楚。

郭台銘在金門所呈現的樣貌,是一個深受中國當局灌輸戰爭恐懼及和戰抉擇等意念洗腦、終至不可自拔境地的七旬老華人富豪,不僅以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態勢,向周遭從金門一般民眾到外國媒體記者的人們,宣傳戰爭即將爆發的危機,更以一種「只有我才能帶來『我們這個時代的和平』」的架勢,像新興宗教的布教者般,兜售他自以為高明的和平方案支票。

於是,他延續7月中在美國華盛頓郵報刊登所謂和平倡議的基調,先是在台灣三大報以頭版的半版廣告,再刊登一遍他所謂和平倡議的中文版,買下電視廣告時段加強宣傳,更將金門作為推銷其和平方案的主舞台,在舉行所謂主流民意大聯盟的造勢動員餐會時,宣佈將投入2千萬美元,成立所謂金門和平倡議基金會、推動創設所謂兩岸和平協商辦公室及兩岸和平戰略研究院,更將建立所謂新媒體平台,來推廣所謂有利推動兩岸和平的訊息,方案洋洋灑灑,令人感到奇妙莫名,相形之下,「要中國當局尊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等發言,不過只是掩飾他深紅赤紅本質的偽裝膏罷了。

恕筆者直言,先不論郭台銘政治支票及承諾的兌現率、因此而生的公信力,以及其主張可能觸犯當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等的問題,郭台銘雖然看似深愛中國與所謂兩岸關係,但他的中國現代史程度,很明顯還有加強的餘地。從有具體的黨組織以來,中國共產黨一如其他國家的共產黨之於各自的所在地般,就是東亞大陸、乃至於整個世界的癌細胞般的存在,不管對中國人、週邊異族,億或是其他國家,從來沒有什麼信守承諾的誠意可言,從內蒙古、東突厥斯坦(所謂新疆)、圖博(所謂西藏),再到英國等各個外國,中國所作過的承諾多如過江之鯽,結果咧?圖博不到10年喪失自治;香港還不是50年不到一半就變了?中國有在遵守和平解放西藏協議或中英聯合宣言嗎?郭台銘為什麼有「我若當上中華民國總統,台灣不會成為下一個」的自信或幻覺?若中國到時候還是堅持要武力侵攻台灣、破棄所謂的兩岸和平,郭台銘要拿什麼負責?這麼堅持向台灣社會大眾,兜售所謂的兩岸和平方案,是不是因為資產無法從中國徹底撤出,罩門被中國握住?這些都是郭台銘必須誠實面對、並向台灣社會坦白說明的重大問題。

至於也藉著823機會為中國變相敲邊鼓,宣稱政治人物應該勇於與中國接觸、無懼罵名的前台北市長郝龍斌,以及連祖輩反共立場也堅持不了,就算中國依然沒有放棄軍機軍艦擾亂台灣、違反先前競選承諾,仍然堅持所謂兩岸交流對話第一,執意要參加月底舉行的「2023年台北-上海雙城論壇」的台北市市長—王章郭蔣萬安,相關言論之淺薄荒謬,則較郭台銘更令人不值一哂,在此不表。

從郭台銘在金門縣議會發表823相關談話時,台灣基進政治人物當場高分貝指斥「郭台銘的主張=賣台」,金門當地民眾面對此般事態的反應,可以看出金門人的主流民意,無疑是傾向於郭台銘所自以為的主流一邊,認為只有維持中華民國的存在、以及所謂的兩岸和平,才能保障金門生存。先不論金門與台澎之間國際法意義的主權樣態之別、以及「為什麼會從戰地政務時期的反共最前線,變成產生類似依存麻醉藥品的身體反應般,『沒有中國就快要活不下去』的樣子」的大哉問,至少金門人對兩個中國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般的情結,因此在國家認同的心向上,產生與台灣人截然不同的樣貌,也是不爭的事實。金門人要怎麼樣繼續自我耽溺於這樣的情結,進而為自己帶來怎樣的未來,那都是金門人要為自己負責的事情,但台灣人看著在野政治人物們的表演,也應該審慎思考「我們要不要變得跟那些金門人一樣」,「要不要接受在野政治人物們藉著823的機會所提出,各種天花亂墜般的兩岸和平方案」,畢竟台灣的未來,終究是不能兒戲的。

作者/江夏生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2023-08-28 江夏生

Post navigation

如何解讀郭台銘參選對台灣民主的意義 → ← 如何看華格納首腦之死

Related Posts

所謂「文昌配」?

前幾天鄭麗文國民黨主席勝出,媒體馬上出現「文昌配」之說,囂囂然不可一世! 所謂「文昌配」:「文」當然指國民黨新科黨𣁽「鄭麗文」,「昌」者猜猜看是誰?不必奇怪,指的是「民眾黨」主席黃國昌。 果其不然,紅上加紅,怪不得趙少康中廣前董事長,先知先覺,選前已經大聲疾呼,要國民黨員注意「照妖鏡下,妖魔鬼怪,會現形的。」 不只趙董,台北的政治達人們,聽聞「文昌配」之說,啞然失笑,有這樣的配法,放話者以為這樣就可以導引風向 ?或是有人懷疑這是聲東擊西,轉移話題,把陷入泥沼的黃主席,搶救出來!如果認為靠此「奸巧」,就能得𢌥,未免太看不起台灣公民的「政治智慧」。 首先,達人們指出「文昌配」當然是2028年總統大選,鄭麗文為正,黃國昌為副?鄭麗文會選黃國昌為副首嗎 ?副首選擇的標準,是要副首需要有「互補性」:麗文、國昌兩人,「咆哮」的同質性太高。一加一還是等於一,無事自擾。達人們說,如果如此,倒不如「鄭麗文」選擇「鄭麗文」,內舉不避親,何況選擇自己當副手。 更重要的,鄭麗文可以躲開黃國昌養狗仔、跟監、偷拍、以及更嚴重的央廣駭客、掛五星旗,為國人所不恥的爭論。如果要選黃國昌,倒不如去選同黨的羅智強。人家是靠自己寫書,靠粉絲「斗内」,可不像國昌爺養那麼多狗仔、言偽而辯的所謂「第四權」的老手:作業龐大,呼風喚雨,所需大量資金,卻來源不明,全都是「志願役」的,你我相信嗎?不啟人疑竇才奇怪! 民眾黨的守則「公正、公開、透明」,我們現在要怎麼看?—— 原來,文字來了不是事實就跟著來?國昌爺民調的可信任度,現在一定很低,而且更多的事實,預期一定會再爆開來,「司法長城」的崩壞,為天下人所笑,庶幾乎! 台北的政治達人們再三強調,眼前國民黨最重大的課題是黨中央的鄭麗文和台中的大藩侯盧秀燕的關係會如何發展?選舉前,盧市長分別招待六位參選人聚餐、懇談,大有我不是國民黨各路勢力的「盟主」,誰會是?2028年捨我其誰! 選舉後,政治情勢丕變!—— 鄭麗文主席說:2028年選擧,( 總統侯選人)不會只有一位「明星」。可見鄭主席更上層樓的進取心。很快的「兩位女人的完美暴風雨」,百年難得一見,即將在國民黨內形成:雙方招兵買馬,楚河漢界,各為其主! 當然雙方陣營都會說,要下架民進黨團結為要,但是雙方都清楚民進黨眼前就是那種「死樣子」,失掉對「年青世代」吸引力,哪會有何做為?當然無足為慮! 爭取大位的最大「攔路虎」還是黨內同志。盧市長一定沒有想到,情勢大好之時,大位垂手可得之際,怎麼半路來過雄糾糾、氣昂昻的紅統娘子 ,她也要當「明星」!更要命的,人家後面還有位更大、沒有人敢得罪的主子!   作者: 胡嚴

北京戰略:對台統戰與稀土制衡

習近平在給鄭麗文的賀電中強調推進兩岸統一,這不僅是政治表態,也反映出北京在當前國際環境下試圖藉由「民族復興」與「台灣議題」凝聚內部共識、轉移外部壓力的策略。另一方面,大陸近期嚴格限制稀土出口,導致美國與其盟友強烈反彈,這兩個動作在戰略上其實是相互呼應、相互影響的。 首先,從政治層面看,北京對鄭麗文發出賀電、強調統一,是對台政策「軟硬並進」的一部分。賀電象徵「拉攏與分化」——透過對台灣部分政治人物釋出善意訊號,試圖塑造「統一是和平與繁榮的道路」的印象,同時削弱台灣社會內部對中國的警戒心。而此舉在國際上也起到「宣示主權」的效果,讓外界認知北京對台問題的「主導地位」不可挑戰。 其次,從經濟與地緣戰略角度分析,大陸限制稀土出口,其目的之一是作為反制美國科技封鎖與貿易制裁的籌碼。稀土是半導體、電動車與軍工產業的關鍵材料,中國掌握了全球約六成以上的生產與提煉能力。當北京限制稀土出口,美國的高科技與軍工鏈將面臨原料緊縮壓力。這種「供應鏈戰略壓力」會強化中國的談判籌碼,也讓北京更有底氣在政治上推進統一議題。 第三,這兩者的聯動效應在於:當中國以經濟壓力對外對抗美國時,它同時強化了內部民族主義敘事,將「推進統一」包裝成「抵制外來干涉、完成民族復興」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外部的經濟對抗(如稀土出口限制)可用來激發民眾的民族情緒,進而鞏固對台政策的內部支持。 不過,這樣的策略也帶來風險。美國與日本、澳洲、歐盟等國正在加速建立「稀土供應鏈去中化」,若長期封鎖出口,中國的稀土產業可能遭遇市場萎縮與外資撤離。同時,若中國在政治上對台施壓過強,可能導致美國與盟友在安全領域更緊密介入台灣問題,反而使兩岸關係更加緊張。 總體而言,習近平對鄭麗文的賀電與稀土出口禁令看似分屬不同領域,但實際上構成了北京「政治統戰+經濟戰略」的雙重布局:在內部鞏固民族主義與政治正當性,在外部以經濟與供應鏈手段對抗西方壓力。兩者相互作用,可能在短期內提升中國的戰略主動權,但長期來看,也可能加劇地緣政治對立與經濟風險,對兩岸與國際局勢都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作者:蔡文邦  

溫水煮蛙的安魂曲:當抖音成為北京的特洛伊木馬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的一篇報導,像一支刺耳的警笛,劃破了台灣社會看似平靜的日常。報導中,年輕學子對中國威脅的輕描淡寫,令人心驚膽顫。「我不認為這是我們需要擔心的事情」、「即便被中國統治,我也不擔心言論自由」,這些話語應被視為一場大規模認知作戰的顯著戰果。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戰場就在你我手中的螢幕上,而名為「抖音(TikTok)」的特洛伊木馬,已經堂而皇之地進駐了我們的城門。 首先,CBC的報導揭露了TikTok使用者親中比例遠高於非使用者,且更傾向將兩岸緊張的責任歸咎於台灣政府。抖音的演算法,本身就是一個精密的意識形態篩選器。它不會直接灌輸「統一有好處」的硬性宣傳,而是透過海量的短影音,潛移默化地改造使用者的世界觀。 這些內容可能是一段中國城市的繁華夜景、一個溫馨的兩岸家庭故事或是一位台灣網紅在中國的「驚奇」體驗。它們共同編織了一個濾鏡下的美麗新世界,呈現出中國很進步、台灣很落後;中國很友善、台灣政府在挑釁的現象。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環境中,威脅被常態化,警戒心被娛樂性麻痺,年輕人不再相信北京會構成危險。 其次,對自由的無知,是對歷史的背叛。受訪的女大生竟說著,「香港、澳門人們還是有言論自由」。認知作戰成功地抹去了香港《國安法》實施後,《蘋果日報》被迫關閉、民主派人士被大規模逮捕、公民社會被瓦解的斑斑血淚。它讓「東方之珠」的殞落,在部分台灣年輕人眼中,變成了一場無關痛癢的政權交接。當一個人連近在咫尺的悲劇都能視而不見,我們如何能期待他去理解自由的脆弱與珍貴。 最後,抖音的洗腦是在為台灣社會進行「精神上的軟化工程」,那麼國內部分政治勢力的言行則構成了「政治上的裡應外合」。當中國毫不掩飾地全面介選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時,我們看到的,是北京已在台灣內部找到政治代理人。 當選的國民黨主席鄭麗文要讓台灣人自豪地說自己是中國人,更多裡應外合的政客會將政府的備戰說成挑釁,國防的強化是浪費金錢,與民主盟友交往是「倚美謀獨」。他們會將台灣政府維護主權的努力,扭曲為造成兩岸緊張的根源,從內部瓦解台灣人民的抵抗意志。 台灣人,你我真的不擔憂嗎?青蛙在水溫逐漸升高的鍋中,會因安逸而失去警覺,最終被活活煮熟。中國全面介入台灣的警報已經響起,台灣不能再做那隻無動於衷的青蛙。我們必須立即跳出這鍋溫水,直面眼前的滾燙現實。因為,當安魂曲響起時,再想掙扎,就為時已晚了。 作者:秦靖

政委季連成的「軍文交流」作用

自從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造成的突發災難,除了民間自願前往救災的成千上萬「鏟子超人」之外,在官方的救災行動中,有一位中央政府官員受到外界矚目——從陸軍中將退役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季連成,出任花蓮救災的總協調官。 面對災區現場的狀況不明、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協調困難、大批救災人員與物資等待分配等混亂狀況,季連成展現出霸氣十足的軍人作風,採取「指揮明確、任務分區」的方式,即時協調中央與地方政府。他的決策風格具體直接,縮短官僚組織逐層請示的時間,讓救災行動更聚焦,也使他成為媒體焦點。 從「軍文交流」的角度來看,這不只是季連成的個人作風,而是軍方與文官部門兩種組織文化的融合。軍隊講求紀律與效率,文官重視法制與程序,雙方如果互補,就能在緊急時刻發揮又快又穩的最大效果。 從長期的眼光來看,台灣的軍文體系相對分立,軍方多被視為國防安全的執行單位,文官則負責政府部門的決策與管理。這是因為台灣基於過去威權統治的歷史經驗,避免軍人干政成為民主化以後的社會共識。但在國防二法實行後,已經建立文人領軍的法律架構,軍頭擴權的亂象難以再現,甚至在民意的強勢監督之下,軍人成為相對弱勢的群體。然而除了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的唐飛內閣等特例,民選政府習慣上避免以軍人出任國防部、退輔會、海巡署等相關部會以外的政務官。 但在當代的公共治理中,這種區隔越來越難應對跨領域危機。例如極端氣候、網路攻擊、能源安全等挑戰,都需要「文武合治」的整合能力。政府平時透過現有的相關會報與演習機制,增加跨部門的對話與協調機會,讓雙方熟悉彼此的運作邏輯。 卓榮泰內閣當初找來季連成出任政務委員,負責後備戰力組建運用、全民防衛動員作戰、復合型災害防救等業務。這個政治任命如今不會有軍人干政的非議,反而能促進政府內部的軍文交流,增加軍事與非軍事部門的橫向聯繫,目的是強化社會韌性。避免在戰時或重大災害發生時,因為各部門的本位主義,削弱互相協調合作的能力。 政務委員季連成出任花蓮救災的總協調官,展現跨部門的協調能力,不只提升救援效率,他的出色表現贏得民意的支持,更是「軍文交流」的具體實踐。這個用人案例顯示,優秀將領脫下軍裝之後,進入文官體系,仍能展現強化社會韌性所需的領導力。 作者:尚智

Recent Posts

所謂「文昌配」?

所謂「文昌配」?

前幾天鄭麗文國民黨主席勝出,媒體馬上出現「文昌配」之說,囂囂然不可一世! 所謂「文昌配」:「文」當然指國民黨新科黨𣁽「鄭麗文」,「昌」者猜猜看是誰?不必奇怪,指的是「民眾黨」主席黃國昌。 果其不然,紅上加紅,怪不得趙少康中廣前董事長,先知先覺,選前已經大聲疾呼,要國民黨員注意「照妖鏡下,妖魔鬼怪,會現形的。」 [...]

More Info
北京戰略:對台統戰與稀土制衡

北京戰略:對台統戰與稀土制衡

習近平在給鄭麗文的賀電中強調推進兩岸統一,這不僅是政治表態,也反映出北京在當前國際環境下試圖藉由「民族復興」與「台灣議題」凝聚內部共識、轉移外部壓力的策略。另一方面,大陸近期嚴格限制稀土出口,導致美國與其盟友強烈反彈,這兩個動作在戰略上其實是相互呼應、相互影響的。 [...]

More Info
溫水煮蛙的安魂曲:當抖音成為北京的特洛伊木馬

溫水煮蛙的安魂曲:當抖音成為北京的特洛伊木馬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的一篇報導,像一支刺耳的警笛,劃破了台灣社會看似平靜的日常。報導中,年輕學子對中國威脅的輕描淡寫,令人心驚膽顫。「我不認為這是我們需要擔心的事情」、「即便被中國統治,我也不擔心言論自由」,這些話語應被視為一場大規模認知作戰的顯著戰果。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戰場就在你我手中的螢幕上,而名為「抖音(TikTok)」的特洛伊木馬,已經堂而皇之地進駐了我們的城門。 [...]

More Info
政委季連成的「軍文交流」作用

政委季連成的「軍文交流」作用

自從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造成的突發災難,除了民間自願前往救災的成千上萬「鏟子超人」之外,在官方的救災行動中,有一位中央政府官員受到外界矚目——從陸軍中將退役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季連成,出任花蓮救災的總協調官。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