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欲謀求國政權位的郭台銘先生,在金門提出了「和平倡議」、通電通水等政見後,民眾黨的柯文哲也跟進之,提出將金門變成「政治實驗區」之模糊觀念。大略而言,上述證見,都是泛藍候選人,欲將金門在政治運作上更加接近中國的威權模式而非台灣本身的民主憲政,作為他們爭取金門部分選民支持的做法。筆者認為,畢竟是民主選舉,提出政見本是合理。本文無意在此置喙。
但是,不約而同的在八月二十三日提出上述政見,並說要記取歷史教訓,只有投他們才能確保不要戰爭云云。就簡直就是罔顧是非,說出政治與戰爭層面都說不過去的謬論。吾人當知,大凡軍事的行動,通常是政治運作的延伸。本文即就這兩層次,反駁泛藍人士的觀點。
筆者認為,「票投民進黨,全民上戰場」這種說法,根本無稽。真正有意義的命題應是「為何在八二三砲戰後,中共就改以『單打雙不打』這種相對和平的方式,而沒有大規模軍事侵略?」。只有討論後者,才能對和平有幫助。就政治而言,不該把八二三戰役,像郭氏一樣說成是「所有戰爭都沒有贏家」,畢竟對中華民國政權來說,八二三除了是保衛住前線島嶼的勝利一仗,更在鞏固在友盟士氣與國內威望都有助益,那當然說不上是輸家。
話說回來,中共為何要進犯金門呢?除了是照中共自己的說詞,是要報復美國在1958年干預中東政局,所以要在遠東開闢牽制的戰場。學術界普遍認為,也是中共想對1954年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簽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範圍、效果的一次壓力測試。因為在該條約中,美國僅將台澎列為防禦範圍。使中共認為,最佳狀況就是既達到侵犯金門的戰略勝利,又不觸動美國依約協防。
但戰爭的結果卻是,美軍固然沒有直接投入金門戰場,但在太平洋群島上各基地,抽出陸海空各軍種軍力駐台備戰,第七艦隊更是進入台灣海峽為國軍護航運補工作。讓中共意識到,美軍連金門島都願意付出如此高昂的成本翼護作戰,那短時間內更不用想侵略台灣了。
就戰爭層面而言,雖說在1958年時,中共雖說還不具備直接武力侵略台灣的能力,但單純講金門這一區域性戰場,任何人都看得出,如果沒有美軍翼護,兩軍戰力對比有多懸殊。對中共而言,因為金門沒有可供資應長時間作戰所需的兵工廠,只要中斷補給線,把戊守的國軍打到彈盡援絕,在日夜砲擊下使島上的軍隊與民間普遍喪失戰意,那金門失守就是時間長短問題。
但這上述條件,隨著料羅灣海戰的勝利及美國強力護援,反擊物資源源不斷進入,讓中共意識到,美軍雖然沒有直接參戰,但因為高度的投入援助,而國軍官兵也有強烈抗敵意志,終究成功守住金門。
總之,金門的戰例,就戰術面探討而言告訴我們的是,島嶼的反侵略作戰,必須確保海空暢通,才能讓戰備物資繼續支應戰鬥所用。在戰略層面,除了是因為中蘇已出現裂縫的國際政治現實,讓中共選擇不再繼續戀戰,以免節外生枝外;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框架下,美國對台灣的軍事幫助及意志,甚至在外交上與中國周旋爭取的空間,才是最後得以讓金馬海域和平的原因。
因此,我們該告訴郭柯侯等人,如果認為想從八二三砲戰的歷史教訓裡,找到一條可以確保金門和平的條約,那也只會是台美共同防禦條約。而中共之所以會攻擊金門,也不是因為蔣介石是個台獨主張者,而是因為政治的必要。所以,要與中共建立和平的國家來往秩序,就只有在強大的軍隊與穩固的友邦外交作為後盾。1958的金門是如此,未來的台灣也是如此。不然,八二三砲戰的隔年,就發生中共武力侵略拉薩,導致達賴流亡。西藏就是有簽和平協議,但因為沒有強軍與友邦,而成為歷史上被中共血腥清洗的反面案例。
作者/楊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