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促統之謀是慣以糖與鞭子兼用的老技倆,卻對台灣親中人士十分管用,配合中共「切香腸式」的進逼賣力演出「忠臣護主」的橋段,不禁引人深思,台灣在他們心中的意義為何?台灣宛如一座待價而沽的島嶼,在市場上供買賣雙方稱斤論兩,搓合親中人士及中共買賣間最大利益,至於人民福祉恐非考量。
確實,台灣身為島國無力與中共進行國力消耗,和平相處無疑是最佳出路。然而基於民族主義與台灣戰略地位考量,中共企圖完全佔有這座島嶼,仍不放棄武力統一。但綜合國際局勢及美國監視下,立於中共立場以和平方式或使台灣內部混亂,或以名利收買人心是低成本戰略,台灣親中聲浪的高張若能緩和中共進逼,只是暫時,也是中共無力跨海作戰及忌憚美日介入的緩兵之計。
面對近年來中共強勢崛起,以軍事武力為矛,以市場利益為盾,逐步向外擴張,中美全方位冷戰已形成,台灣地位更顯重要,一昧親共無疑引狼入室,並招致美國猜疑。所謂親中人士,除了藍營中懷有中國民族主義者外,仍有一群垂涎中國市場利益者;此外,尚有民眾黨黨眾,於近期內拋出簽署「服貿」議題,甚至指陳賴清德訪美是刺激中共、製造麻煩。
面對新興大國崛起,回顧迦太基與羅馬共和國爭霸史,當迦太基大將漢尼拔與羅馬方面爆發多次大戰後,因羅馬忌憚迦太基強大海軍戰力,轉採取「戰和」並行策略,至於迦太基方面,因其以商貿立國,陷入長期戰爭恐不利海上貿易,故面對羅馬和談,盡作過分讓步。
羅馬核心考量是藉由和談換取時間來積蓄跨海作戰的實力,甚至當羅馬開出十分苛ˋˋ刻的和談條件,最嚴重者是令迦太基自毀海軍。雖然迦太基完成條件,羅馬卻不守信義對其開戰,征服後將大量鹽巴撒於迦太基土壤,使土壤變得貧瘠,欲連根拔除迦太基再起的實力,以求完全統治。
近年來美國逐漸看清中共崛起的戰略及真相,透過學者研究了解中共的「韜光養晦」,並反省過去中共對美國在貿易上反覆無常,以「詐力」謀取國際利益的事實。面對中共靈活多變的手段,因垂涎於中國龐大經濟利益,誘使許多台灣政商人士前往淘金,作為統戰樣板。在「新戰爭革命」的思潮下,戰爭的形式不僅多樣化,甚至以和平模式進行,中共常見對台戰略有認知戰、商業戰、法律戰、網路戰等。其對台表面上讓利,簽署經貿協議恐怕隱藏的目的並不單純。
以韓國為例,其與中國地緣政治及民族情緒的緊張度不如台灣,然雙方簽署的FTA在近年來主客易位,成為中國鯨吞蠶食韓國技術及市場的武器。更遑論,中共對台灣保有領土野心,在中美新冷戰下,中國經濟紅利不再,親中人士卻假借和平之名遂行私利、政治名望。
最後,藉親中陣營常訴諸的主張,即一面倒傾美恐招致對岸報復增加動盪。然從他們反美情緒顯見其短見,若從利益交易觀點,為何中共須花費資源收買台灣內部,是武統代價過高。反之,若無美國提供台灣保障,親中人士在中共眼中必定貶值,故台灣越「心離中共」他們被收買的價值方越顯重要。
作者/ 劍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