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中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已降,掀起太平洋兩端地緣政治日益加劇,台商從過去的左右逢源變成左右為難。倘若中國政治情勢依舊險峻,勢必影響到經濟成長的速度,號稱中國經濟崛起的年代業已成黃昏,台商必須有撤資中國避免被統戰資源綁定的商業策略,台商的穩定獲利來源不能僅倚靠對岸的善意,強化全球化的競爭能力才是企業應當有的商業素養。
台商需謹慎保護高階技術管制及加強保護營業機密,如美中貿易戰之後不僅是關稅維持不降,美國對於中國高科技技術進行管制之科技戰,亦在半導體方面要確保中國位居落後局勢,對向中國出口先進的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加以限制。甚至是要求美國人支援管制名單中資時,須向當局申報並取得許可,相關禁令條款將影響包括美國公民、永久居民及公司等。因此,我方政府應仿效美國的機制,但凡涉及技術外流,維持禁止,防止技術剽竊、商業機密外流、負面衝擊及風險,應有政府出面干預。
由美國、日本聯手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尤值得台商深耕細作,目前印太經濟架構包含四大支柱:公平和有彈性的貿易、供應鏈彈性、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和脫碳、稅收和反腐敗等。事實上,由於日本積極遊說拜登政府放寬條件,讓有興趣的印太地區國家能根據選則加入四大支柱之一,而非須全盤接受,擴大吸引韓國、新加坡及其他東協成員等12國順利在第一輪加入。倘若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一旦簽署,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也能水到渠成,順勢成為印太戰略的合作夥伴,形成長期能讓台灣降低對中國貿易依存度的客觀條件,減少台灣因對岸的政治因素無法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損失,並且開啟台商在印太地區更有廣泛的國際市場之商機。
涉及台商須有撤資中國的策略不能僅口說無憑,政府應當亟需建立預警機制吸引優質台商升級轉型,由於台商現階段對中國內需市場仍有一定誘因,台商也在中國形成產業聚落,中國地方政府三不五時勸留、提供優惠措施等因素,導致台商被迫被綁定在當地市場而動彈不得。因此,我方需以全方位的思考,對於中國政策措施,提供適當的因應策略和協助,如在創新及改善產業結構上有所建並有效改善台灣的就業環境,解決企業、人才外流之問題,也吸引台商願意返台投資。鑒於全球供應鏈轉移之趨勢,除了針對中國惠台措施之應對策略實施,以維持民間投資力道,並鼓勵台商數位升級轉型。
避免被統戰資源所綁定,我方應當著眼於協助台商是否能跟上國際產業發展趨勢,提升台商的全球競爭力尤其必要,包含數位轉型、淨零排放、ESG 實踐、升級轉型等領域繼續深耕細作。最後,筆者建議台灣應憑藉地理距離、台商網絡及新移民優勢,加上具先行者優勢的新南向政策,積極佈局成為美印太戰略供應鏈之合作伙伴。
作者/林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