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不論是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的總統後選人人選皆已底定。然而若細談這三黨候選人,分別是:侯友宜、賴清德、柯文哲之選舉戰略,則發現其重要的政治訊息。
首先,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自初選前,亦將郭台銘拉入其中,希望透過此人的投入,使侯友宜在新北市繼續「侯侯做代誌」與參與總統大選之中擇一而仕。如今六月初國民黨內部基本上已確定由侯友宜出線。然而,細論侯友宜之背景,此人為警專校體系出身,亦從基層爬上。就以實務層面而言,他歷經五年新北市市長歷練,基層公務歷練,早非全然的政治素人。此外,在多次媒體的場合,他很清楚「表態」意味著失分,也與他個人「實務經驗豐富」的形象背道而馳。侯雨其政治幕僚打算以「戰略模糊」加以「隱短」。事實上,這個策略是奏效的,因為台灣社會喜歡溫良恭儉讓,並在重大事件中表示陽剛且果決的特質。然而能否在各種「攻防」中得分,仍需考驗侯友宜在後續議題的發揮。整體而言,他其實需要一個能扛住砲火的總幹事,能代表他的立場並且與之交鋒。從目前的新聞風向與個人公開發言,在不得罪深藍與淺藍之間鞏固基本盤,並且在大選最後的時刻一舉整併柯文哲的票源,或許是其思考的重要戰略方針。
其次,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自2020年大選時與蔡英文團隊正式交鋒。在網路輿論被貼為「老綠男」的代表、「台獨金孫」等,具有訕笑意味的詞彙。然而在該次選舉,卻能迅速與蔡英文整合,使民進黨在總統大選獲得空前勝利。相對於蔡英文的「多元‧溫柔‧堅定」等柔性特質,賴清德既無法蕭規曹隨,細究此人設亦需要當時的社會風向。在當時,蔡英文承諾並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這無疑提供了她重要的政治舞台。回過頭來,賴清德面臨的是更加嚴峻的國際局勢,臺灣的國家安全正受中共壓迫。換句話說,他必須展現其「整合」力量。這幾個禮拜身為民進黨黨主席以「民主大聯盟」以團結臺灣各黨各派勢力,試圖將「整合」的效益發揮極致。不過近期該黨性騷擾風波仍須謹慎處理,在繼承蔡英文的多元價值、性別平權的立場下,展現出能向社會大眾交代的能力。換句話說,民進黨雖然在支持度仍維持領先態勢,此次衝擊如能迅速止血,那麼「打斷手骨顛倒勇」獲得最終大選,亦是指日可待。
最後,民眾黨的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其整體策略不在於勝選。而是如何維持兩黨爭執中的砝碼。事實上,柯文哲有參與此次選舉的重要理由,即避免該黨泡沫化,維持政黨票,以鞏固不分區立委席次。然而,若細究其可能獲勝的方程式,共有三部。第一步,即獲取淺藍與泛藍票源。其採取的手段可能是透過與郭台銘合作,作為重要的政治資源。第二步,透過積極回應議題,以「批藍三成打綠七成」的方式,將侯友宜的靜默,作為自身爭取藍營票源的跳板。最終,若能引發藍營棄保,那麼贏得總統大選,亦非不可能。
然綜觀這三位候選人的個人特質與政黨,如要面對臺灣在國防外交等壓力,仍需思考其黨是否具備完善的政治人才庫,以及上任後的「即戰力」的能力。在蔡英文總統任內,在美中對峙下,其投入歐美日民主同盟陣營。如果要維持或超越這個路線,或許應思考三位候選人在這些議題的回應。最終,不論哪一位候選人獲得勝利,仍希望能將臺灣帶向穩定、安全的局面。
作者/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