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刪刪來吃漢
近日賴清德大戰李全教,鐵腕宣戰不進議會的強硬作風,引發正反兩極的評價。
賴清德這樣做的政治後果,他自己要承擔。古時英豪爭天下,哪有不把命拿出來拼的?同理,賴清德想拚改革、想更上層樓,當然要把政治前途給壓上去賭。功過曲直,歷史自有公斷,作為公民,我們倒不需要對兩人的政治前途有太多評論。
但如果我們帶上透視眼鏡,看穿這個僵局的本質,一個非常重要的體制面問題,就會浮現。
回想去年的318學運,學生闖入議場,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認為代議制度已經失靈,國會議員無法反應人民的聲音。在一個運作良好的立法與行政體系中,行政機關需要受到立法機關的監督,藉以防止行政權無限擴張。而立法機關,則直接受民意監督,這些民代因為背負選舉壓力,所以得以民意為歸依。
但是在臺灣,因為一些制度上的問題,讓我們的民意機關,基本上是沒辦法被監督的。就好像高中時老師口中的大學聯考,考上就任你玩四年。
舉例來說,賴清德一個囊括近73%選票的市長,因為在議長選舉失利,將可能使得他很多政策,難以執行。這樣的情況倘若發生,該怎麼解決呢?
在某些國家,特別是議會制的國家,行政首長可以透過解散議會的方式,進行重選。這樣一來,就可以重新訴諸民意。放到臺灣的現況,就是再選一次議員,看看選民是站在跑票的議員那邊,還是會選擇懲罰他們。
另一種方式則是直接透過罷免手段,利用民意對有爭議的議員和議長進行罷免。照理說,以賴清德的得票率,這兩種手段只要能夠執行,他都可以讓民意機關更貼近民意,而不是在選上之後,就成為政治人物小鼻子小眼睛鬥爭的廝殺戰場。
可惜在臺灣,我們既不存在解散議會的手段,罷免門檻又高得難以實踐,到現在還沒有罷免成功的案例,目前也只有「千萬不能宣傳他要被罷免的蔡正元委員」的罷免案仍懸在空中。這塊看得到吃不到的肉,讓臺灣的民意機關,只需每四年虛與委蛇一次,之後就如同脫韁野馬,完全不受控制。
因為這樣無人能制的民意代表,要和他們對抗,並在相對不受鎂光燈青睞的地方議會推行改革,想來想去,好像也只有體制之外的辦法。臺灣前有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大喊代議失能爭民主;今有賴清德不入議會,橫眉冷對千夫指,我想也是這個畸形政治體制底下的一種無奈與悲哀吧。
至於臺南議會的僵局怎麼解?
魯迅當年寫⟪自嘲⟫一詩時,橫眉冷對千夫指後面還有一句,是「俯首甘為孺子牛」,典故取自⟪左傳⟫,齊景公因酷愛幼子,甘願趴在地上給他當牛騎,即使不小心被愛子弄斷牙齒也不在意的故事。如果臺灣的民代,能夠視民如子,有點齊景公的情懷,那很多事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沒有這種情懷,那我們大概就只能期待繼臺北名醫雷厲風行的霹靂手段之後,臺南醫生的鐵腕,也能把這群牛鬼蛇神打趴在地上,再怎麼不甘,也得做孺子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