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台中一中舉辦園遊會,某班級以「烯環鈉」為主題在社群宣傳,因為涉及以諧音歧視原住民,在網路引發軒然大波。雖然校方察覺後立刻下架,該主題未在園遊會上展出,事後校長也開記者會道歉。但立委伍麗華揭露,園遊會事件後中一中有原住民孩子被同學加進Line群組嘲諷,退出後又被強邀加入,害得孩子不敢上學。
我是生理男性,高中曾就讀位於山區的學校,也認識不少原住民同學,看到這種事情心裡很難過,看見網路社群之間的罵戰更是感到無奈。
我相信大部分一中學生其實具備族群意識,只有少部分的學生會把「低級當有趣」,但這件事情已經發生了,雙方造成的衝突愈演愈烈,這反映了台灣社會與原住民之間的裂痕尚未彌補完全。
設身處地從一名台中一中學生的角度來看,心裡會是滿滿的受害者情節,大概會覺得歧視文宣已及時下架,該攤位也未在園遊會展出,卻還是見到外界高聲量的撻伐聲,心裡難免委屈。也會心想過去這類玩笑後果並不嚴重,為什麼年紀輕輕就要受到社會鐵拳的洗禮?而這種不平衡的想法,最終有可能衍生到拉原民生至群組嘲諷的過激行為。
但從原住民來看,文宣背後暴露的價值觀,不知輕重的言論無疑令人痛心,不管有沒有即使刪除,造成的傷害都難以挽回,更不用提到後續還有學生遭到拉群組霸凌的事情。
5月6日一名泰雅族台中一中畢業校友在《自由評論網》投書表示,校長代替一中生道歉是「苦澀但慈悲的選擇」因為究責個人或班級可能造成原住民學生被差別對待,所以校長作了降低對校內原住民學生不良影響的最適選擇。根據這名校友說法,可以此事確實在校內、校友造成族群間的緊張關係,所以這名原住民族畢業生才希望避免衝突。
我們必須承認,台灣社會有在進步,但進步的幅度並沒這麼快。部分一中生的想法只是反映台灣社會的價值觀而已,台灣就是有一群人看原住民不順眼,覺得原住民就是考試靠加分、走制度後門的特定族群。事實上這種心態是普世皆然,甚至在美、日、歐國家也在許多極右派團體中見到類似的思維,這是無法避免的。
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必須要讓霸凌者付出代價,這樣社會才有進步的機會,尤其是拉群組霸凌的事情絕對不可姑息,這涉及到的是人的道德底線,絕非是開玩笑就能卸責。
目前反歧視的一方壓倒討厭原住民的一方,但這只能作到聲量下的壓制,不足以讓對方心悅誠服。從另一方會認為,這是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的體現,我們只是在社會壓力下被迫噤聲。放任下去雖然在短期內換得和平,但長期會引發更大的衝突,後續的反彈會造就極右族群主流化的聲浪。
為了讓台灣未來可以變成友善少數族群的社會,我個人會建議進行和解工程來彌補社會上的裂痕。比如許多學生族群心裡對原住民最感到不平衡的「考試靠加分」議題,就是要透過多方對話、理解彼此相異的價值觀與利益才能更進一步推動和解。但我們也得理解,許多人思想已經定型,要他們理解另一方的想法等於要他們命,因此改變是不能強求的,即使是倡議者仍要接受多元聲音不一定如己意的事實。
台灣近日上映的夯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也演出和解的劇情,因為部下遭到組織部黨工性騷擾,覺得「不能這樣算了」的主角最終成功讓性騷者離開黨部,卻讓「過去可以,為什麼現在不行」的組織部心懷委屈,所以劇中也安排KTV戲碼讓主角群討好組織部主任。這部戲告訴我們,即使本身有理,勝利後還是必須安撫另一方的委屈心理,努力縫合雙方心結,不讓裂痕擴大,尤其是推動社會進步成功時更要妥協,這才能在民主社會保存得來不易的戰果。
作者/粥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