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OL通俗的定義是:以電能為動力,無須專用飛行跑道或機動車公路即可實現垂直起降的空中「飛行汽車」。飛行汽車的興起與 Uber有關,2016 年Uber 提出「Uber Elevate」城市空中出租車計劃,直接引發了全球 eVTOL 浪潮,致使垂直升降、電動化。關於飛行汽車並無通用的定義,各大廠牌推行飛行汽車的產品概念也推陳出新,但筆者認為是既能在空中飛行也能在陸地行駛,飛行與地面行駛自由切換的陸空兩用載具,飛行汽車的特徵是可以「垂直起降」(VTOL),且採用「電能驅動」(e-VTOL)。
飛行汽車與一般飛機主要有以下三點主要差異:第一,乃電動(Electric)-傳統的飛機、直升機乃以燃油作為推動,但飛行汽車強調純電動,符合「淨零排碳」的發展方向;第二,垂直起飛與降落(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一般民用航空的客機基本上使用跑道,所需使用之航道空間龐大,但飛行汽車可以垂直起飛與降落,大大節省了機場用地空間;第三,飛行汽車能像直升機一樣著陸和起飛,像固定翼飛機一樣巡航,但不需要一個超長的機場跑道,可直接使用直升機場或任何垂直起降場。
飛行汽車市場未來仍有許多困難待克服,例如:電池續航力是飛行汽車發展最大的難題,目前以現時電池技術而言,飛行汽車續航力大約都在300公里內,若要增加飛行汽車公里數,電池技術仍有進步空間。此外,飛行汽車限制載客人數限制與自動駕駛成熟度,目前飛行汽車只能載客2人,未來發展趨勢除了增加載客人數設計外,自動駕駛也是一個可行的方向,惟自駕車目前仍停留於試驗階段,自動駕駛飛行技術更有待考驗。各國的法規與政策對飛行汽車的監管也是一大難題,雖然日本、韓國及美國已針對飛行汽車訂定相關政策,但全球範圍內的飛行汽車在產品、人員、運行、責任、權利、登記、環保、保險等方面的法律規範及民航規章還沒有正式的規章誔生。
飛行汽車最大的考驗仍是消費者接受程度,各國針對飛行汽車的相關法律規範還不成熟,更增添消費端對飛行安全性的考量與不安。伴隨著汽車電動化時代的來臨,新能源領域技術發展及應用也開始突飛猛進,讓資本市場上開始認真看待「飛行汽車」,展望飛行汽車的未來雖然有巨大的市場前景及豐厚的利潤空間,但筆者認為飛行騎車要破繭而出仍有三項障礙需要後續追蹤:
首先,是飛行汽車產業門檻高:飛行汽車屬於技術密集、人才密集、資本密集型產業,前期巨額的研發投入恐讓一大批投資企業望而卻步,根據漢莎創新中心(Lufthansa Innovation Hub)的研究報告顯示,從產品開發到適航認證再到最終商業化,飛行汽車初創企業需要耗費 7 億 – 10 億美元的資金投入。
再者,飛行汽車的產品研發、適航認證週期長:目前飛行汽車最被看好的領域屬於新創科技,其技術規範與傳統航空飛行器有很大區別,在適航認證方面,監管部門需要不斷的積累完善,這將是非常漫長的過程。例如:Terrafugia(太力飛車)2009 年就研發出了首款原型機,但直到 2021 年才獲得適航認證,由此也能看出適航認證的繁瑣和複雜。
最後,飛行汽車的商業運營勢必得面臨安全、可靠、環保的要求:消費者永遠考量安全、可靠是商業化的紅線,沒人能夠承擔意外事故造成的嚴重後果。上世紀 70 年代,在紐約提供直升機通勤服務的紐約航空公司,因為技術問題三次在市內墜毀飛機造成多人傷亡,最終導致業務取消。尤甚,交通監管部門也會關切噪音污染,也成為考量飛行汽車能否在市區範圍頻繁起降的重要因素。
作者/林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