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在2020年總統.立委大選再次敗選後,在並未痛定思痛、檢討敗因,並做出合乎台灣社會所期待的調整與改變,反而還在四項公投等諸多議題上,與台灣社會最大的公共利益背道而馳,甚至變本加厲,繼續向親中路線靠攏的情況下,只因為對手民進黨從縣市長.直轄市長人選提名機制開始,發生一連串重大失誤,加上中國當局與其在台協力者的明暗介入協助,而在2022年九合一地方選舉中,獲得僥倖的勝利,但這樣的倖勝,對於中國國民黨而言,究竟算不算一件好事?從選後至今的諸多事態發展來看,是非常值得商榷的問題。
先不論中國國民黨新近當選或連任的多位地方首長,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展現出多少地方治理的問題(例如正為「選前『送每位青年市民各1輛電動機車』的支票要如何兌現」這件事大傷腦筋、卻在捷運問題方面與中央或有摩擦的基隆市,停水停電頻率顯著上升、甚至鬧出「桃園神社去日本化」以及「射殺狒狒」等事件的桃園市,以及縣長堅持興建所謂生命園區的新竹縣),倖勝之後的中國國民黨,明顯開始變得驕矜與自我膨脹,認為「再怎麼做,多數選民都會繼續把票投給他們」,以致於只因為選區特定區域選民結構的庇蔭,新近連任首都市議員的人,竟然可以旋即轉換跑道、在立委補選中獲得勝利,甚至還有該黨前立委硬是要算計到不用補選後再辭職;而中國國民黨在2024年區域立委提名中出現的種種亂象,例如少有人願意開拓艱困選區、優勢選區新人老將起齟齬,也不見黨主席或當地公職出面協調,也是類似心態的反映。
當然,這些亂象就其影響範圍與嚴重性而言,終究依然不如2024年總統大選的黨內提名之戰。相較於民進黨明顯聚焦在副總統兼新任黨主席—賴清德的身上,不僅沒有其他派系的人有力或有意與其抗衡,現在也只差最後的正式提名程序,中國國民黨則是多人並起、各路人馬各有算計,一開始該黨焦點放在「明明感覺不到他有『好好做事情』、但他卻有辦法高票連任」的新北市長侯友宜身上,統派幾人早早表態、卻也得不到朱立倫主席關愛的眼神;但,由於「侯友宜的國政論述,貧乏到像是網路論壇的罐頭回文,只顯示他根本沒有好好關注過新北市以外的議題」的情況逐漸明朗化,並且也開始反映在民調,但侯友宜卻也還沒有正式鬆口表態參選以後,從台中市長盧秀燕、以及具有自我徵召可能性的朱立倫開始,直到先前曾經退黨過的富商郭台銘、一度刮起旋風卻旋即消風的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甚至是疑似還有人想勸進的前總統馬英九為止,更多人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卻也因為「該黨中央黨部只宣稱說會採用徵召的方式,但至今為止尚未公佈明確作業辦法與配套程序」等等的理由,不僅仍處於晦暗不明的狀態,也無法確定人選的確定與提名時間。
而郭台銘近日匆匆決定訪美、傳聞最初連行程天數都無法確定,決定回台後,旋即在桃園國際機場的過境飯店,發表加入2024年總統大選戰局的宣言,聲言將正式參與角逐中國國民黨黨內總統提名、希望能夠獲得中國國民黨的徵召,合理推定,除了可能與朱立倫主席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默契以外,也大概是眼見中國國民黨、乃至於整個泛藍,都因為中國國民黨的遲遲未能確定總統提名辦法與人選,而陷入某種型態的混亂,因此認為有機會一圓4年前未竟舊夢之後,進而產生的反應。
以下,筆者將會以郭台銘的參選聲明為標的,配合事理及其本人過去的相關言行,試圖分析郭台銘的主張是否可採。
恕筆者直言,郭台銘的參選理由,雖然為了爭取中國國民黨的黨內徵召提名、進而透過民主選舉的方式來謀取中華民國總統大位,而不得不隱藏或淡化掉他在過去言論中所展現的反民主色彩(例如他曾經說過一句名言,「民主不能當飯吃」),並且也為了4年前試圖與韓國瑜競逐黨內總統提名時,由於民調機制的主張未獲黨中央採納、因此負氣退出中國國民黨的過往,「向國民黨的朋友們,致上他萬分的歉意」,對中國國民黨要角與其支持層,可以說是禮數作足。但,郭台銘這篇參選聲明的立論,在本質上仍然存在馬英九等中國國民黨紅統系政治人物、以及這些人主張的影子,只是用比較溫和、且符合其形象正面部份的方式加以包裝起來,核心主軸依然是「只有中國國民黨才能兼顧兩岸關係與經濟、為台灣創造(他們所認為的)和平與繁榮」。
郭台銘在參選宣言之初,為與他本人的成功企業家形象相連結,以他自認為擅長的經濟議題打頭陣,並且引用美國民主黨籍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在1992年與共和黨時任總統老喬治.布希同台角逐時的競選口號「笨蛋,問題在經濟」來破題,隨後表示「經濟的背後是科技與創新」「政治與經濟密不可分」,但他在下文把這些主張,與他所認為的戰爭風險相連結,則令人不免產生費解之感,至於他所提出的解方—化解美中對抗、以及拒投民進黨,更是不禁讓人認為他開錯藥方、同時也讓人質疑解方的效果。
的確,台灣經濟確實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存在,內中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在跨國供應鍊體系中降低中國風險、甚至有朝一日能夠將中國風險歸零;又或如引進CPTPP之類的高標準國際經貿協定,用外力來打開過去中國國民黨主政下,政商關係與利益網絡為台灣經濟的諸多領域,例如汽車工業及公共事業,所製造的不當保護或利益團塊),而經濟成長的成果能否更多地反應到薪資的部份,讓更多一般受薪階層能夠同享經濟成長的果實,從而去減緩或扭轉少子化等相關的社會問題、以及原先因此所帶來的種種惡害,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但,郭台銘在他的參選聲明中,一方面將台灣的經濟問題錯誤地與和戰風險作連動,另一方面不僅未能正面面對他過去貶抑年輕人、認為「年輕人拿太高薪水會導致經濟難救」一類的態度,遑論做出適切的反省,反而將他眼中包含年輕人在內所面臨的戰爭危機,歸咎於投票給他口中「高舉台獨、仇中抗中」的民進黨,更是令稍有正常智識的台灣人不禁搖頭。
對於一位在發展事業、累積財富的過程中,相當程度仰賴中國黨政當局的政策護航、以及在中國的黨政人脈關係的商人來說,要這樣的商人跳脫過去所受的中華民國黨國教育、以及中國黨政當局敘事的既有框架,以台灣與台灣人的主體本位去進行思考,難度可能不遜於緣木求魚,也難怪他不僅在4年前首度展露出馬角逐總統大位的意圖時,會講出「因為你手上(有)很多武器的時候,人家專門打你(有)武器的地方」的「反對向美國購買很多武器」,以及「美國人就是拿舊的武器騙我們」等幾乎沒有國防安保常識的發言,4年後的現在,他的相關論述中的「親中疑美」的本質依然不變,不僅依然責任倒置,認為台海和平的責任全部在台灣一方,並認為台海安保局勢出現不穩,都是因為民進黨的台獨與仇中抗中,也同時無視於中國黨政當局頑固的一中立場、「不放棄以武力方式完遂統一大業」的暴論,以及中國黨政當局在台灣週邊無止無休的機艦侵擾、甚至是軍事演習等等的對台敵意活動,試問如果這樣的人成為三軍統帥,在中國真的來犯時,會帶領台灣抵抗侵略嗎?還是以為可以透過議和來獲取台灣生存?面對如此的事態,他真的能夠兌現他參選聲明中所說的「用他一生餘命,為中華民國的生存發展而戰、為台灣人民的安全幸福而戰」嗎?
至於郭台銘宣稱「台灣身處美中對抗焦點、同時又是美中經濟連接點,有條件成為化解美中對抗的關鍵影響力」,並隱然有自我標榜的態勢,稱「只要台灣有一位具有國際高度、以和平為念的領袖(就能達成目標)」,則令人不免質疑實現可能性、同時也令人懷疑其國際局勢的認知圖景。
眾所皆知的狀況是這樣的,中國近年來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會開展對抗,演變至今甚至已經開始有新冷戰來臨的架式,深層原因是來自於晚期赤色中華帝國主義自身扭曲的價值觀、以及在與他國接觸中所顯現、特別是與西方文明及近鄰各國間的差異,具體表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想要在建國滿100週年時取代美國、成為世上唯一強權,並建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名的中華和平(Pax Sinica)的戰略目標上,而台灣正是赤色中華帝國主義挑戰美國的第一塊試金石,也是中國試圖建構其霸權的第一步。但郭台銘的論述,卻完全無視於中國當局論述、以及因此而生的行動的危險性,而只是侃侃而談他所謂的和平願景,認為他能夠促成美國與中國消弭發自深層的文明衝突,坦白說,這樣的論述與目標設定,並沒有比韓國瑜4年前的那些奇思妙想好多少。
至於他在聲明中承認「經濟的基礎是科技與創新」,但他卻對「科技與創新的基礎,來自於法治對財產權的保障,以及包含思想、研究、講學與出版等自由權概念在內的學術自由,而這些基本權利的保障,又與民主憲政體制的存續與維持密不可分,需要緊密配套、相互協調」的事實,似乎所知不多的樣子,是過往所受教育與經商經驗,讓他以為這些概念與其實存可有可無,抑或有其他因素所致,而如果真的讓郭台銘成為2024年以後的中華民國總統,這樣的思考用在具體的政務處理上,利弊得失又將會如何,筆者在此不下定論,給大家集思廣益。
綜上,恕筆者再次直言,郭台銘的參選聲明,不僅在認知圖景上與近年來的國際現實相背,同時也兼具錯誤歸因、責任錯置與開錯藥方等等的問題,不管他的這番發言,主要訴求的對象是「經濟藍」、「知識藍」,抑或是年輕人及中間選民,筆者強烈誠摯希望,大家面對他的各種發言時,可以稍加搜索他過往的相關發言軌跡,並用理智與淺顯的邏輯加以分析,稍加思索後,應該可以就「他的言論與主張是否可信」,做出合理且適切的判斷。
作者/吳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