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的「中途島會戰」、中國國民黨的強弩之末,以及其後的課題
繼因為蔣萬安當選台北市長、導致台北市第3選區(中山區.松山區)區域立委出缺,而在1月8日舉行補選,由中國國民黨籍的時任台北市議員王鴻薇,擊敗民進黨提名的吳怡農、轉換跑道成功以後,3月4日則由於中國國民黨籍原任立委許淑華當選縣長就職、造成南投縣第2選區(南投市、竹山鎮、集集鎮、名間鄉等7個鄉鎮市)立委出缺,因此在該選區舉行補選,結果出乎多數觀察預料,由民進黨提名的蔡培慧以1900多票之差,擊敗原本普遍仍較被看好的中國國民黨籍前縣長林明溱。
如果以時序與台灣政治的整體變化、類比到第2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上初期的幾次重大戰役而言,對民進黨來說,經過相當於珍珠港事變的1126九合一地方選舉縣市長.直轄市長席次慘敗,以及相當於美日珊瑚海會戰、各有勝敗之處(中國國民黨得益於松山區選民結構,僥倖逃過「王鴻薇甫連任就想換跑道」的爭議,固守住原有的立委席次;民進黨則止跌、穩住既有基本盤,為未來的持續擴張版圖打下基礎)的台北市第3選區立委補選以後,這次的南投縣第2選區立委補選,民進黨在這一戰中成功止住中國國民黨連戰連勝,開始產生驕兵心態,以為可以無限的操弄選民下去、明年總統.立委大選也形勢大好的氣勢,在原本普遍被認為「應該也會鎩羽而歸」的選區取得勝績,對民進黨的士氣來說,具有類似中途島會戰之於美軍的意義,同時也很可能是綠藍2軍進一步發生優劣勢持續逆轉的開始。
而就綠藍2軍的具體操盤而言:
中國國民黨方面,雖然該黨看似延續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以及台北市第3選區立委補選的勝選氣勢,不過坦白講,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中,中國國民黨取得縣市長.直轄市長席次數的壓倒性領先,並不是因為2020年總統.立委大選再敗於民進黨以後,該黨在公職民代候選人的產生機制、國家認同定位,或者是各項具體政策等等方面,有什麼脫胎換骨的改變,只是得利於2021年年底起,民進黨選對會從決定縣市長.直轄市長候選人提名機制開始,到選戰末期的文宣、議題、行程等等的具體操盤,以及未能防堵中國與其台灣內外協力者,在抖音等明顯具有中國色彩的APP,針對台灣進行認知作戰所犯下的一連串錯誤。
依賴對手的一連串錯誤、而非自身改進而獲得的勝利,等到民進黨在1126慘敗,蔡總統辭去黨主席職務、從看守主席開始逐漸更易中央黨部各部門主管人事,並且選出賴清德副總統作為新任黨主席以後,中國國民黨繼續依靠對手不斷犯錯,以及不斷複製「協同中國在台灣內外的協力者,試圖引導台灣的選民、進入該黨所設定的輿論議題與走向」,以持續獲得勝選的方式,也就走到了盡頭;因為賴清德主席為首的新.民進黨中央黨部,並不是蔡總統時代那個只知道著力於左翼進步議題、以及特定社群網站的風向戰,忽視在地經營與在地問題解決方案的選舉團隊,而是具有一定實務經驗的選舉團隊,比較懂得針對在地議題去做攻防操作。
而中國國民黨在這次的補選當中,可以說是複製了民進黨在1126大敗的部分原因。從以「號稱內部民調領先」為由,徵召黨籍前縣長林明溱出馬開始,種下其他爭取提名的人不服的遠因開始,中國國民黨並沒有針對南投當地一般人所關心的在地景氣振興、垃圾處理等關鍵議題,提出該黨的解決方案;而是以為提名具有一定派系基礎的老縣長,配合已經逐漸出現驕兵心態的台北黨中央,操弄倒置和戰責任、試圖觸發台灣民眾戰爭恐懼,以及缺蛋等看似民生、實際上依然是不辨內外是非的種種議題,就可以繼續守住該黨原有的立委席次;這跟蔡總統與其選對會,著手操盤民進黨去年的九合一地方選舉時,所抱持的種種心態相比,是不是有某種程度的既視感?
再就徵召人選而論,如果該黨提名的前縣長,在任期內有什麼值得給人探聽的政績,可能還能夠作為什麼樣的加分因素,問題是林明溱2任8年縣長,不僅並沒有什麼留下什麼值得稱道的政績,反而必須為南投縣長2任8年以來,縣內經濟景氣及就業等方面的死水化,以及在垃圾處理上長期依賴鄰近縣市,未能就跨縣市垃圾處理的趨勢改變超前部署、想出新的處理辦法,導致南投市及竹山鎮等鄉鎮市的垃圾,囤積量各達萬噸以上的窘境負責。
更嚴重的是,林明溱縣長在執政最後一年,在沒有與地方充分溝通的情況下,倉促決定在竹山鎮興建綠能中心消化全縣積壓垃圾,結果反而引發竹山鎮強烈反彈,致使鎮民與鎮長團結一致對抗縣府,不僅使得反綠能中心的鎮長陳東睦在去年高票連任,竹山反林明溱的氣勢更持續到本次補選。可以這麼說,以分鄉鎮市的選票分佈而言,林明溱在竹山與民進黨票倉名間鄉的失血,落後蔡培慧共計達4600多票,以及在軍公教人口較多、但垃圾問題也相當嚴重的南投市,未能有效動員選民、僅贏1600多票,都是林明溱敗選的在地面具體成因。
除了縣長時期治理乏善可陳、留下積弊以外,另一個導致林明溱敗選的主因,則是因為林明溱不僅已經是無甚治績的老面孔,而且還有將立委職位家族化的意圖,他的本次出馬,由於文宣被發現原本係為其兒子林儒彬製作,被相當比例的在地民眾及政治人物,視為是為林儒彬的2024年立委提名先行卡位佈局,這很難不被縣民質疑「吃相難看」,加上林明溱的豪宅、勤跑中國等等爭議也逐漸發酵,林明溱向南投縣民訴求「請給他再次回到國會服務的機會」、以及「承諾不再出馬角逐2024年立委」,反而出現一定程度的反效果,就連中國國民黨的核心支持者,也會因此減損投票意願。
反觀民進黨,這次的立委補選雖然也是採取徵召的方式,而且徵召的還是去年縣長敗選的蔡培慧,不過前集集鎮長陳紀衡、以及縣議員賴燕雪爭取提名未果的問題,並沒有進一步引發黨內分裂,蔡培慧的屢敗屢戰也被視為是不放棄在地經營、沒有在選舉失利後就離開地方的表現;由賴清德主席領軍的民進黨新中央黨部,不僅派出小組前往南投當地,就組織、文宣及議題設定等等在地細項進行操盤與全面動員,甚至賴清德主席在自身腰傷瀕臨復發的情況之下,以身作則勤走南投,7赴南投共計35個行程,並在其間向選民就2005年縣長選舉以來,由於民進黨自身的不團結,導致縣長與立委陸續相繼拱手讓人、長期未能收復南投執政權及區域立委的慘痛教訓,向選民誠摯道歉,這也讓選民感受到相當的誠意。
而蔡培慧經過幾次的選舉失利後,也逐漸不再主打台北視角下的進步政策,這次很明顯有針對在地所關注的觀光振興及垃圾處理等議題,提出較林明溱細緻且可行的解決方案,例如垃圾處理方面,她主張各鄉鎮市各自設置處理中心、進行垃圾再分類,並且將可用材質製成SRF固體再生燃料棒,提供作為縣內工廠鍋爐等等的動力來源,這明顯比林明溱的集中式政策更能符合地方需要。
可以說蔡培慧本次的勝選絕非偶然,不僅是由於蔡培慧本身的正面改變,同時也是舉全黨之力、團結一心,加上努力的方向與作法正確所共構而成的結果;而這次補選,不僅凸顯蔡總統與賴主席在選舉風格上的差異,同時也是賴清德以主席身份首度指揮選舉操盤所獲得的初次勝利,並打破2008年改行單一選區兩票制以來,民進黨長達15年未能取得南投縣區域立委的狀態,對民進黨本身、以及南投縣的在地政治而言,都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
當然,經過這次的補選,隨著明年總統.立委大選期日的逐漸接近,綠藍2大黨各自依然有必須面對的課題。
民進黨這端,首先是必須辦好總統與立委的黨內初選,在公正的基礎上展開君子之爭,產生出足夠堅強的人選陣容,而後是在尚且必須維持尊蔡、「至少在蔡政權結束前,不產生明顯的前後任內紛齟齬」的情況下,逐步將黨的立場調整回台灣本位,並重新拿回議題的主導權,以足以打動選民人心的主軸為基礎,提出符合國際趨勢、以及台灣本身未來生存發展所需的各方面政策,以爭取足夠的選民認同,同時帶動立委選舉的聲勢,以延續中央執政權與立院多數黨地位。
而中國國民黨方面,則必須思考現有的一中主張等國家定位,是否真能夠與國際大勢相符合、有無改弦更張的必要,繼續與中國相抱合是否真能有利於2024大選(不過,恕筆者直言,他們的路徑依賴恐怕已經無法自拔,應該是無法從親中路線脫身就是了),黨內的朱、侯、郭等各路人馬競逐總統黨內提名,也必須拿出一個能夠被眾人接受的解決辦法,更不用提立委初選,在尊重現任者大局的傳聞下,是否能夠產生耳目一新的名單的問題了。
綜上,對民進黨來說,從中途島會戰般的南投立委補選勝利,到明年1月的總統.立委大選勝選,中間還有許多需要努力的地方;而中國國民黨是不是真的能夠痛改前非、徹底土斷,還是要一路胡攪蠻纏、混水摸魚,以為這樣就能夠獲得明年大選的勝利,雖然筆者對此不會有太多期望,但還是會繼續觀察下去。
作者/吳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