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朗總統萊希造訪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強調兩國堅定的「戰略夥伴關係」,然就國際現實觀之,中伊關係非但未如渠等宣稱的光明,反而前景晦暗蒙塵。
自美國2018年退出伊朗核子協議並重啟對伊朗的制裁後,伊朗經濟支柱石油產業面臨美國封殺,而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中國購買伊朗原油,正可為伊朗疲軟的經濟輸血。如此交易讓中國獲取所需的能源供應,而伊朗則得到投資挹注,雙方互蒙其利,中伊的互利關係更於2021年3月間擴大為長達25年的全面合作協議,北京對伊朗投資4000億美元,德黑蘭則回以廉價石油供應中國,然此互利互惠關係正面臨挑戰。
首先,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呈下降趨勢,且石油供應日漸多元化,不利中伊兩國的石油交易。中國近年來因推進「雙碳」戰略之故,原油進口量逐步降低,2021年的原油進口量又較2020年減少5.4%,2022年更比前一年下降0.9%。烏俄戰爭爆發後,歐美對俄羅斯發動原油進口禁令,俄羅斯產原油因買家短少而價格下降,中國趁機大舉採購,2022年間有數月俄羅斯都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中國最大原油進口國;加上中國為確保能源供應多元化,與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正迅速強化,這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2022)年出訪沙國且中沙雙方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即可窺知,未來中國增加沙國原油購買量可期,凡此種種都大大排擠到中國對伊朗原油的購買量。
再者,中國對伊朗40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在美國的壓力下難以落實,中國通訊公司華為、能源國企珠海振戎就曾因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令,而招致美國的制裁甚至刑事追訴,所以中國企業普遍不願冒此風險投資伊朗;另一方面,中美關係在間諜氣球事件後降至谷底,若此時與美國的宿敵伊朗過分接近,可能再觸怒美國甚至引發華府對中更大的制裁,因此中國對與伊朗經貿合作勢必忌憚謹慎,在投資力道上亦會有所保留。
在俄羅斯因俄烏戰爭元氣大傷後,伊朗當今可仰賴的盟友只剩中國,但中國的石油供應者不乏其人,且恢復中美關係是北京的當務之急,伊朗對中國的重要性只會下降;倘連中國的支持都失去,伊朗會選擇對美國態度軟化以尋求緩和制裁,抑或被逼急之下在國際上鬧事挑釁,值得後續觀察。
作者/王昱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