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不振及「白紙革命」的衝擊,12月7日,中國國務院公布「優化防疫新十條」,儘管中國當局並未公開承認,但是各界都認為這是中國當局宣告長達三年的「動態清零」政策結束的標誌。
不過,儘管「動態清零」政策告一段落,但是隨之而來的武漢肺炎疫情的擴散,卻成為中國官方及社會面對的重大衝擊,儘管中國官方及醫界人士信誓旦旦這波疫情致死率低而且將在數個月內快速退潮,從中國大都市如北京、武漢等地人們擠爆醫院、搶購藥物等情況看來,顯然這些官方保證並未有效安撫中國社會的恐慌不安。
為什麼中國社會如此不安?主要是在於這幾個問題:
一、中國政府過去數年的「清零」政策對於武漢肺炎危險性的過度宣傳,讓中國社會未能放下對於武漢肺炎的過度恐懼。
二、中國政府把賭注押在「清零」政策,卻輕忽儘快給全民(特別是高齡者、慢性疾病患者)接種疫苗,而中國政府堅持本國效力甚低的國產疫苗,更是加重問題的嚴重性。
三、中國政府對於解封以及結束「清零」政策的決定搖擺不定,都沒有作好徹底的因應策略,結果重蹈中國政策的「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的覆轍。
正是這些因素,讓美國學者黃嚴忠在《紐約時報》悲觀的預測中國在解封之後的疫情爆發將導致「可能會有三億六千三百萬人感染,約六十二萬人死亡,每天有三萬二千人住進重症監護室,並可能引發社會和政治危機」。
身處台灣的吾人站在人道角度,在期望中國能找出善策避免最壞的結果之外,必須注意到幾個可能的問題,那就是:
一、倘若中國疫情仍然持續擴散,是否可能讓身在中國的數以萬計的台商台人返台暫避疫情?是否可能讓台灣同樣面臨醫療壓力的風險?如何面對這些台商台人的返鄉問題?在農曆新年連假即將到來之際,值得台灣政府及公眾正視。
二、因為中國疫情導致中國社會瘋狂搶購治療藥物,已經有觀察家認為中國官民將可能透過管道在日本、南韓、美加等世界各地搶購藥物,將導致全球藥物短缺,而台灣是否可能成為中國官民搶購藥物的目標?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表示「假如小三通重啟,恐讓對岸民眾來台搶藥,造成另一波防疫破口。」並非危言聳聽,台灣政府及公眾是否作好因應的準備呢?
三、中國當局為了轉移中國社會的不安及壓力,是否可能加強對台施壓、挑釁?
中國疫情隨著「清零」政策結束,造成全面擴散的嚴峻局勢,台灣必須從醫療上、政治上等層面作好準備,才能避免中國疫情影響的外溢所造成的地緣政治危機。
作者/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