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中共解放軍對我威脅持續,國防部持續努力進行各項裝備的研發,不但有國人努力的結晶,也有美國人私下的協助。近期媒體披露,我國自製研發的「雲峰中程飛彈」已服役在部隊,相關的研發細節也由前中山科學研究院長龔家政證實,雖然軍方不願正面回應,但從回憶錄中我們可看見,台灣在軍武發展上並不落人後。
雲峰戰術導彈射程超過一千公里,屬於「高空超音速巡弋飛彈」,射程涵蓋中國北京及多數一線城市,對於解放軍而言有其一定程度的嚇阻,也能貫徹與執行國軍「源頭打擊」的戰術想定,尤其是解放軍一線基地,包括機場跑道、油彈庫、雷達站、海軍基地、部隊集結點、火箭軍基地、後勤補給裝卸點等,皆在雲峰飛彈的打擊範圍。
台灣除了擁有雲峰飛彈外,「雄二E巡弋飛彈」,射程約莫在600-800公里,中國山東省南面以南的城市也涵蓋在打擊範圍內,兩款彈種若能一次生產超過千枚,事先配合地面偽裝部署,戰時分發至戰術地點,同時擴充發射載具,包括地面發射載具、貨櫃箱發射載具、貨輪發射載具等,使我國具有分散、隱密且多種的源頭打擊能力,增加對手防禦上的壓力。
目前,印太地區因中國的全面崛起,已改變此區域的平衡態勢,尤其解放軍快速的投射能力,讓台灣、日本、美軍、澳洲、印度等國備感威脅,尤其台日兩國,美方更為重視兩國的中長程投射/打擊能力,除了國人努力研製裝備外,美方更給予一些設備上開綠燈,包括飛彈內的「陀螺儀」之售予我國,以增加國軍彈種的射擊精確度,也強化台美兩國的軍事合作。
未來,國軍除擁有傳統的三軍武裝外,台灣在源頭打擊能力上更加如虎添翼,台灣在第一島鏈上的防務責任將更為重大,政府也應趁勢提高我國的地緣戰略位置,獲得國際上更多的關注與支持。
作者/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