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老牌海權國家,深知外交與軍事交互運用的竅門,這在帝國主義時代,被稱為「砲艦外交」(Gunboat diplomacy)。如今的英國,雖然不再是世界霸權的日不落國,不過,近年配合美國老大哥的印太戰略,派出海軍「重返亞洲」,牽動東亞(包括台海)的局勢發展,值得我們關注。
二戰後的英國,為了維持在亞洲地區的龐大利益,有遠東艦隊的編制,不過隨著在亞洲的殖民地陸續獨立,以及國際環境的變遷,英國於1971年撤銷遠東艦隊,並將海軍完全撤出蘇伊士運河以東的地區,形同放棄對於亞洲事務的話語權。之後,英國表面上採取戰略退縮的姿態,實際上轉向投入北約的集體安全機制,擔任美國副手的吃重角色,也與美國培養出更為緊密的軍事合作關係。
英國海軍近年「重返亞洲」的戰略,有幾個觀察指標:
第一,英國官方在2018年12月公開表示,考慮在新加坡或汶萊建立軍事基地,並可能與美國、澳洲、紐西蘭、日本等盟友共用。這有兩層意義,首先,提供英軍航空母艦停泊使用,具有軍事外交與戰略嚇阻的價值,增加英國在亞洲的發言權。其次,由於美軍在亞太地區的兵力部署,過度集中在東北亞(日、韓等地),此舉將補足美軍缺乏東南亞駐地的弱點。
第二,英國於2021年5月派出「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 R08)航母打擊群,展開7個月的全球航行,並於當年7月進入亞太地區,沿途與印度、美國、日本等盟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以「秀肌肉」的方式實現海上威懾,尤其進入兵家必爭之地的南海海域,引起中國不快。此外,當年9月派出兩艘巡邏艦前往東亞,常駐至少五年,這些軍事行動顯示英國重返亞洲與支持美國印太戰略的決心。
第三,英軍艦艇穿越台灣海峽的自由航行行動(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 FONOPs),是未來值得持續注意的指標。英國海軍參謀長拉達金(Tony Radakin)於2021年9月公開宣示,台灣海峽是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一部分,也是一條供不同國家使用的國際水道。之後,英軍首次派遣巡防艦航行台海。
從美國印太戰略的角度來看,英國是絕佳的戰略夥伴。首先,英國作為老牌海權國家,並不畏懼中國的政治壓力,在香港問題上堅持立場便是一例。另外,雖然英國本土與亞洲的距離遙遠,不過英國的「重返亞洲」戰略,除了有先進的海軍武力為後盾之外,還有對新加坡、汶萊、澳洲、紐西蘭、印度等大英國協盟友的臍帶關係與潛在影響力。所以,英國具有支持美國印太戰略的意願,甚至是未來在亞洲協同作戰的能力,不容我們小覷。
作者/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