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直播主與網紅成為新興的意見領袖,也變成主宰話題與流量的重要角色。不過,這不代表他們的意見就一定正確,然而卻能去反思許多社會現象,也讓自身在看待人性跟類宗教的癡狂上,多了幾分驗證。
以理科太太要開設諮商筆記的「付費系列課程」來說,其牽涉到了許多層面,而這或許不是一件「自由的商業行為」就能描述的簡單句號。底下,將從幾個面向來探討:「1. 如果是真心想要分享接受心理諮商的過程,其實不該用付費又系列來處理;2. 如果迎合粉絲想要窺探偶像的私密生活,雖說沒有不對,但似乎又把心理諮商淪為配角;3. 當一門專業被以噱頭包裝之下,逐漸形成類宗教的積非成是, 是相當危險的事情。」
首先,如果是真心想要分享接受心理諮商的過程,其實不該用付費又系列來處理。因為,真正受惠於心理諮商者,反而會更願意無私分享,讓其他病友們有能夠依循的道路。這就跟在今年許多確診的朋友們一樣,一定很樂於分享,在確診後,除了就醫外,要怎麼提升自己的免疫力,我想這是一種同樣面臨痛楚的共感特性,絕不會將之視為一場「生意」,而拿出來販售。又或者,像是網紅阿滴,就曾經飽受憂鬱症所苦,其就有在自己的頻道跟許多粉絲暢談這些心路歷程,我想這些經歷,的確能讓許多在重重煎熬中的人們,一點鼓勵跟慰藉,並且不需要包裝成為一種商業行為,就能達到。從這一點來看,理科太太的行為,早已超出一個合理的範圍跟可接受的尺度了!
再者,如果迎合粉絲想要窺探偶像的私密生活,雖說沒有不對,但似乎又把心理諮商淪為配角。理科太太的商業化操作,明顯已經從一位想要分享心理諮商過程的受惠者,導引為一位運用公眾人物角色,來吸引粉絲想一窺究竟的類宗教模式,而其用募資的方式,更是人們需要去質疑的地方。到底,這能否真的為人們帶來幫助呢?或是,用自身單獨的案例,造成了誤導與引起真正需要者的誤解跟忽視呢?又再來,本是心理諮商師跟個案之間,不得外漏個資的狀態,一躍成為公眾話題,反而讓心理諮商這門專業,遭到了漠視跟失去本質。我想,理科太太真正尊重專業的做法,應該是好好訪問心理師,讓心理師來說明,而非自己架設的諮商筆記,來魚目混珠。
最後,當一門專業被以噱頭包裝之下,逐漸形成類宗教的積非成是, 是相當危險的事情。當許多直播主或是網紅作為一名意見領袖,卻因為自身所知有限,卻還將不正確的觀念、個人好惡,加諸到他的粉絲上頭時,就會成為一種類宗教的型態,這也讓本該有個公允標準的社會規範,遭到了扭曲。小則引起模仿,大則釀成憾事。尤其,在醫療與健康,這攸關生命與心理層面的領域,任何的介入,甚至建議,都是需要負責任的。如果在網路上,因為看了某個網紅的影片,所以跟著食用,或是做哪些運動動作,造成身體的不適,甚至生命危及,是否這些網紅們要負責呢?相信,這也是理科太太要面臨挑戰的重大關鍵,畢竟她可以不負責任的販售諮商筆記,但誰來為這些購買後的身心患者負責呢?這是在公民社會,作為一位公民必須思考的關鍵要件。
從理科太太事件看台灣人的類宗教養成,來換位思考,可以發現:「直播主與網紅帶來的類宗教結果,讓真正需要者,受到了誤導,也讓真正專業者,遭到漠視。而相關的責任,則是網紅們要付出的代價。我想,這是必須要即刻釐清之處,才能撥亂反正!」
作者/黃宗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