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在這次九合一大選大敗,以選票慘敗的情勢來說,比2018年還要嚴峻。然而,這場選舉顯然結果早於預料,選情格外冷,投票率再創雪崩新低。民進黨的大敗,來自於選前的策略種種失當,民心離去。但是萬不可有選舉結果與二年後無關的僥倖心態,否則更嚴厲的考驗,真正的雪崩很可能還等著上演。
首先,民進黨從縣市長選舉的佈局,一路節奏緩慢。
除屏東縣舉辦初選、連任首長確定之外,許多縣市毫無頭緒,甚至遲至選前半年都還未啟動,新北更是倉促上陣,最關鍵的當屬桃園、新竹市。筆者四個月前便曾寫文章呼籲,提名林智堅參選桃園市長後患無窮,不只將兩席皆墨,甚至威力擴及二年後總統選戰。曾經領軍呼籲新竹縣市合併的新竹市長,轉身就落跑,去參選桃園市長。即便聲勢浩大,依然只是虛掩的紙上勝利,果然後座力無窮,桃園慘敗,連窮盡所有力氣,爭議確實一堆的高虹安都能取勝。且林智堅的參選,已為國民黨韓國瑜夢魘的落跑陰霾一掃而空,不只讓新北可能落跑議題打不起來,侯友宜更狂勝45萬票,更讓落跑參選總統有了正當性。
再來,民進黨仍走不出四年前縣市長選舉大敗陰影。沒韓流之後難以操作動員,桃園市長選舉在鄭運鵬接棒林智堅之後,一度陷入不知為何而戰的焦慮。林智堅退選的前後說詞矛盾,更糟的是讓支持者進退失據。後續又爆出台北市錯誤文宣,搞亂陳時中形象設定,新竹市竟出現檢視高虹安樂旗隊等枝微末節的錯誤議題,還有失控揭發資訊不明確的蔣家血統正確與否、婚外情等選戰技術問題,都讓選情一路失控。
接著,從選舉結果來看,特別是屏東縣、台南市,民進黨支持者非常冷清。高雄市長雖然大勝,國民黨依然輕鬆守住五十萬基本盤,議員更是大勝,韓流結束但是餘溫尚在,民進黨四年後高雄市長選舉必然還是硬仗。
筆者認為,民進黨作為民主政黨,縱使初選可能會有傷痕,但人選產生不能沒有正常機制。直接徵召,支持者看在眼裏,縱使是接受政黨,也未必可以轉移至候選人。適度民主機制依然有其必要性,民進黨往後務必謹記。
最後,絕不可低估這場冷清選舉的背後意像。民意對國民黨的檢視未必迅速,但是對於中央執政的民進黨憤怒,很可能會繼續追擊。大環境是,民選後的台灣總統選舉,還未曾有政黨可以壟斷超過八年。民進黨務必拿出最大誠意的決心,跟選民對話、找出問題。蘇內閣改組絕對是最基本的責任政治,痛定思痛,才有二年後的機會。
否則縱使選民深知民進黨對台灣主權的決心,依然熬不過怒氣,不出門投票,就是對民進黨最大的懲罰。找出該有的戰鬥隊形,千萬不可錯估民意反撲力道,低估了對手,也傷害台灣四年甚至八年的未來。
作者/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