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九合一地方選舉的結果,總算是大勢底定。
但,對於台灣人來說,這次選舉至少在直轄市長與縣市長的部份,對台灣人來說是既怵目驚心又苦澀的結局,慘烈程度更甚於2018年「1124」大敗,2018年民進黨尚且有六都中的2個直轄市、加上5縣市的執政權、並在2020年市長補選後再次在六都之一的高雄市執政,但2022年民進黨只保住六都中的台南與高雄,加上嘉義、屏東及澎湖3縣,僅取得2直轄市3縣的執政權,不僅未能保住基隆、新竹及六都中的桃園3市執政權,也未能在「三腳督」的賽局中收復台北。
雖然,這次選舉中,民進黨在直轄市和縣市議員、以及鄉鎮市長的部份,表現相較於上屆而言並不算太差,但整體來說仍然算是一次大敗,不僅蔡總統的支持者(從2020年大選中正副總統與民進黨在立院不分區政黨票的得票落差,不能完全與民進黨支持者劃上等號)在各大社群網站陷入集體的憤怒與情緒低潮中,就連蔡總統本人也在開票結果大勢底定的當晚,宣佈辭去民進黨主席一職。
為什麼民進黨會在本次地方選舉遭逢如此深重的敗績?
遠的來說,有以下的背景性因素:
1.蔡英文政府在2018年遭逢1124大敗的結構性原因—包含在性別、環保等進步議題上過份討好進步派選民,忽略台灣社會的實際需求。
2.蔡總統政治左右光譜左傾的核心支持層、與中間偏右~保守派的民進黨台灣人傳統支持者間,不僅未能弭平2018~2019年間在同婚議題所累積的摩擦與不滿,反而因為2021年年初起逐漸白熱化的四項公投議題而加深,特別是進步派大力支持連署、但卻被台灣非左派視為嚴重影響台灣北部供電穩定元兇的「珍愛藻礁」公投,以及其後府院黨與環團進行會商,會商結果卻是行政院宣佈「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將向外海方向外推,工時將延長2年、施工費用將增加152億元新台幣」後。
3.2018年,中國黨政當局動用相當規模資金,會同其在台灣的媒體、網路社群及公關協力者,在社會議題等領域展開全方位的認知作戰,並動員起社群媒體與耳語網絡,創造出近10年來台灣社會最糟糕、也最反智的政治風潮—韓流,此般認知作戰的執行機制與網絡架構,近年來雖然活動相對較為沈寂,但並未遭到徹底消滅,在本次大選中,也試圖繼續對台灣社會的輿情及政治傾向發揮其影響力。
4.國際方面,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主要國家的中央政府/全國政府,在大流行爆發前的原執政黨,除了日本的自民黨、以及印度的人民黨政府以外,鮮少有政府能夠撐過疫情爆發後,在各該國首度舉行全國性選舉(或局部大規模選舉)所引爆的各種民怨,特別是防疫管制對一般民生經濟的影響、以及強硬防疫措施所引發的民眾不滿,甚至有多國原先的執政黨就此落馬,例如美國的川普總統與其共和黨政府、澳洲的莫里森總理與其自由黨政府等等。
近的來說,則有以下原因:
1.在經過2021年四項公投的四個不同意以後,民進黨原本尚有改弦更張、將政策自左翼往中間調整,並預防2018年「1124」重演的機會,但從民進黨以2018年的主事者為基礎、重新組成中央黨部選對會,擬定有利於新人加權的直轄市.縣市議員提名辦法,決定「多數直轄市長及縣市長,均經協調、並徵詢選對會後,由黨主席徵召提名」的提名方式,此舉不僅引起英系以外的黨內其他派系不滿,同時也讓支持者間產生「1124再現」的不安感。
之後,民進黨選對會僅在屏東縣辦理初選,其他直轄市縣市則採有現任徵召現任、無現任首長的縣市則採徵召新人的方式處理,無視於屏東之外其他縣市直轄市或多或少的初選呼聲,同時徵召空降新人也不盡然能夠讓地方滿意;提名時程較往年大幅壓縮、直到7~8月間方陸續敲定雙北市長提名人選,也讓被提名人選無法按部就班展開選戰布局。基本上黨內各派系,對於蔡總統兼黨主席的提名策略與具體人選,也抱持觀望態度,而較不樂意出力輔選。
2.蔡總統自今年年初以來,公開發言中的史觀,大幅向中華民國一側傾斜,例如出席蔣經國圖書館開幕典禮致詞時,肯定蔣經國的中華民國式抗中保台;突如其來的紀念乙未抗日127週年;以及號稱最大公約數的「中華民國.台灣始於1949年年底,至今已有73年歷史」論述,這些親近中華民國史觀的立場,也多半與民進黨的台灣本土派支持者的基調相悖,這也是導致台灣人對她寒心,進而導致基本盤未能催出的主因之一。
3.民進黨政府宣稱抗中保台或反共保台,雖然在軍備等方面確實有所加強,但卻在港澳移民政策方面,以人道救援名義,對港澳經濟移民開更多方便之門,特別是自今年5月起的居留、定居,以及今年7~8月間拍板開放更多原無戶籍的港澳高中生來台就學,少數執政黨立委對支持者就此般政策的不滿,不是採取溝通與說服的態度,反而將質疑者不分青紅皂白地打成所謂「境外勢力」及網軍之流,至今依然不改這些說法。
而且民進黨政府執政6年多,至今為止,也沒有對中國從影視、出版物,網路遊戲、手機遊戲到行動裝置APP(特別是抖音國際版及小紅書)等等文創產品的柔性侵略,提出一套完整的國家對應戰略與問題解決方案,眼見抖音國際版等APP對年輕一代影響力持續加大,仍不改其平台中立性觀點,種種情形直令有識者徒呼負負。
4.更有甚者,在決定好縣市長及直轄市長提名人選後,操盤手法也良窳不齊,例如:台北市長被提名人陳時中遭安排赴同志酒吧、遭顧客舔耳熊抱,以及免治馬桶政見宣傳影片有偷窺嫌疑等等的競選活動,再再引發支持者反彈與社會爭議,也對陳時中部長的選情造成相當程度的負面衝擊。而中央黨部的資源是否有確實下放到各地各層級候選人,也成為一大問題,部份直轄市或縣市的各級候選人,採取相當的手段以自救,但各地自救程度不一,也與徵召的直轄市長或縣市長候選人步調不盡吻合,於是才會出現部份直轄市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選情不惡、但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情滿江紅的悲劇。
面對上文所說的各種負面情況,已經不是蔡總統辭去黨主席、交出黨權就能解決的問題。依筆者管見,這時候可以考慮以以下的對策,來收攏殘局、重新提振支持者人心與台灣本土派整體士氣:
1.重整黨執行部,將華國左傾主事者及幕僚「禮」送離黨,並延攬邱義仁等前輩,培養具有正常思維及台灣本土意識的新人,共同負責2024年正副總統與立院大選的操盤,並就2024年正副總統及各區域立委的黨內初選提名作業,進行公平公正的事前規劃,力求初選充分競爭、選後一致團結對外。
2.重新樹立台灣本位立場與價值觀,回歸台灣社會的現實,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及爭議,擬定出確實可行、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對策;放棄這6年多以來在環保、性別等領域的左傾路線。
3.依據港澳關係條例第60條規定,凍結該條例適用,並就該條例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進行內容與法律架構等等的整併,更名為「台灣與中國關係法」;同時大幅緊縮、或甚至結束開放港澳經濟移民入台居留定居,並廢除港澳無戶籍學生在台就學計畫,已入台的學生可以輔導轉學至第三國,從嚴審查已在台港人是否該當於原先申報居留或定居的各種情況,特別是投資移民,該查緝或驅逐出境絕不手軟。
4.在僅剩的一年多時間內,就中國對台各方面的柔性文化浸潤與侵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國家應對戰略,包含如何提振台灣各個領域類似生態區位的創作、哪些中資需要進一步強化被管制,而哪些APP則基於其有害性,應該從應用商店中下架;並盡速推動役期1年以上的徵兵制、採購或自製更多武器,加速補足完遂台灣防衛作戰所需仍有所不足的武器彈藥,對軍士官兵施以充分的訓練,甚至考慮整併既有單位、創設美國國民警備隊式的部隊,作為戰時地區防衛部隊與動員機構。
沒有人願意樂見地方大選再一次重演慘敗,但既然問題發生了,我們只能試著去檢討敗因、避免重蹈覆轍,並擬定適當的對策來亡羊補牢。或許這次的敗戰,將會成為本土勢力再起、並引領台灣勇渡各種難關的火種,端看我們如何應對。
作者/吳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