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這場地方大選對於綠營陣營可以說是一夜回到2006年的地方選舉,民進黨僅拿到高雄、台南、屏東、嘉義、雲林,縣市首長席次與今日差不多,只不過當時拿下得雲林變成今日拿到澎湖。那時處於陳水扁總統執政後期逆風的處境,而國民黨聲勢與勢力比今日更甚。因此今日綠營的挫敗還不是低谷,然而應思考今日民進黨大選吞敗的可能原因,這也是本文所要討論的內容。
這場地方大選的鎂光燈聚焦於新竹市、台北市。民進黨陣營不論在執政、設立政治議程(political agenda)上,踩在「抗中保台」試圖將地方大選拉抬到國防安全的層次,然而此次地方大選就本質而言是討論「地方政府執政想像」,同時這個手牌也出現彈性疲乏。其次,中央執政下必然出現執政包袱的問題,一但有任何大的閃失都會有放大的效應。
國民黨與親國民黨勢力透過操作「黑金政治」、「國家機器操作」等修辭並與台灣民眾黨維持有限度的合作,對於民進黨來說這此本來就很難選。此外,民進黨在策略上試圖將戰場拉到台北市與新竹市以「總決戰」的策略拉起各地方的選戰,不過這之中爆發林智堅論文案的處理、新竹市棒球場案等風波,在輿論上無法立即有效的止血,以致於在原本具有連任優勢的新竹市、桃園市,陷入無法推進選情的泥淖。
此外,當網紅雨輿論不斷猛攻高虹安反而可以成為「政治迫害」的明證,新竹市的輿論與執政包袱形成共伴效應。同時地方國民黨在選前棄保,造成地方上的「藍白合作」的局面。國民黨毫無懸念的拿下具有戰略意義的台北市,並以大贏的姿態獲得勝利,使朱立倫有底氣能挑戰2024年的總統寶座。看來嘉義市選舉會成為民進黨清理戰場的第一戰。然而嘉義市市長寶座這一席,國民黨派的候選人已是老將之姿,綠營要翻盤實屬艱困,但至少要輸得漂亮。就2024年的整體格局,抵禦外患的牌未失。而國民黨的大贏並不代表黨中央對地方具有影響力,因此今後局勢仍有一搏的可能。此外,不論國、民兩黨在下次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都面臨下一批執政梯隊能否形成的問題。而第三大黨–台民黨如果要維持自身勢力,勢必要鞏固這次地方選舉。就長遠而言,仍然會出現萎縮的情況。
作者/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