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親綠粉專日前貼文爆料接獲一份選舉計畫,內容包含國民黨市長候選人蔣萬安與其他藍營民代簽名,準備找狗仔全面跟拍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找爭議畫面「潑髒水」增加仇恨值,打擊綠營選情,相關被指名簽名的國民黨民代徐巧芯、洪孟楷等人馬上提告以正視聽。
親綠粉專隨後馬上道歉刪文,但也引發一波起底親綠粉專管理者背景與粉專大群組對話紀錄的話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粉專功能,也是開展議題,而且重點在將議題爭議化,藉由有效的符號操縱,引發媒體的注意。
更多時候不必特別引起注意,就能受到傳統媒體轉載,一方面本就流量驚人。另一方面匿名粉專有管道與媒體、政黨互通,即時擴散放大影響力。
因此,這類粉專被列為側翼,好區別政黨主力。匿名粉專不分藍綠所在多有,多數介於微網紅與奈米網紅的意見領袖。這類10000-50000之間的網紅、粉專,在網路平台上互動率最高,相對砍掉從練也不心痛。有些平時就會「分靈」,達到一定數字就會建立備用粉專,以防出事或被平台封鎖禁言。
這類粉專的匿名優勢一直是問題。與筆名不同的是,除了臉書或管理者自行透露,難以查詢管理者,只要他藏的夠好。提告無法解決粉專言論帶來的傷害。何況,臉書基本不會提供個資,大多必須先「肉搜」辨識身份。
部分粉專影響力不小,卻未承擔相應的責任。雖然有些人自幕後到幕前成為意見領袖被招攬進競選辦公室服務。但匿名、走偏鋒的創作習慣與使用候選人名義、嚴肅形象格格不入。還有人吹噓與政黨、競辦的合作關係,讓自己成為對手攻防的話題。
類似網路文宣、寫手多不會有群組,為避免爭議多是單線聯絡。以徐巧芯指控的群組截圖為例,人數多到不合常理,更像是媒體聯繫群組。若真要指控黨部、甚至競辦直接控制,除非內控有問題,依賴模式倒轉淪為尾巴搖狗。
傳統分析、界定、區隔與標籤等方式形塑選戰議題,進一步建立選舉主軸與主要政見,在此次縣市首長選戰中並不清晰,至多透過檢視對手爭議進一步傷害對手形象。
「形象勝過議題」是永恆不變的選戰定律。前提是由候選人主攻,若讓側翼粉專發動,除了政治能力不足以成事。即便成功,得分的形象也無法與候選人連結,到頭來有何意義。
作者/斯提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