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尼莎颱風帶來豪雨,台北市多處傳出淹水及災情,市府相關局處反應不及,不少人車來不及撤離關在水門外,引起社會一片罵聲。
外界關注市長柯文哲姍姍來遲最後一刻才取消行程北返勘災,柯氏風格一貫無理頭託辭金句,「早期預警系統、公私協力,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佔據幾天討論版面。
值得注意的是,一場大雨暴露出柯文哲治下各局處的行政怠惰,河堤外公園包含來不及撤離的音樂節廠商、大雨下不喊停馬術嘉年華,還有只給五分鐘駛離水外停車場的離譜通知。至少橫跨文化局、體育局、工務局新工處、交通局停管處等局處,若一併計上小彎社宅遇大雨室內漏水、還有民權大橋工程包商趁雨勢偷倒廢棄物被抓包,北市22個局處有近三分之一,因為下大雨出事。
歷經近八年民眾不只厭煩,柯文哲屢次事不干己的回應。還有更多民眾後續求償無門,只能自己認虧的無奈。總結市府不同局處回應,秉持著「能推就推」,若不能推則曲解SOP,以及「未有疏失但會持續檢討改進」官腔。民眾一不留神就被公部門混過去。殊不知柯文哲即將卸任,市府內部還在建立制度階段,永遠再檢討,卻鮮少有人負起責任政治或行政責任。
檢視北市政風處統計資料,追究行政責任案件,有關公務員懲戒、約聘人員解聘等處分,近四年多維持每年40件以內,若扣確定貪瀆案件刑懲併罰數量,單獨針對行政責任者,案件更少。但機關澄清案件卻高達400件,包含經檢舉或交查案件,查無不法、不當我予事實內容不符等。直白說,就是機關沒做錯,是民眾誤會了的案件。
公務機關事發後經常出口的「檢討改進」多數只停留在嘴邊,查無資料。觀察由政風單位移請業管單位檢討改進者數量,從106年432件的高峰至109年僅剩52件行政處理案件,單純以績效管理觀點,北市府治理數字還不錯,卻顯然與民調結果有落差。
市府治理與民眾觀感的持續落差衍伸政府貪腐、官商勾結印象,從偷倒廢棄物的14億大橋改建工程,市府輕罰4萬與1萬,小彎社宅新屋漏水以及其他新建社宅都會漏水的奇景,對照柯文哲與市府死不認錯的嘴臉,很難不讓人懷疑沒有貓膩。
作者/斯提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