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國民黨參選人張善政標案報告抄襲疑雲延燒,農委會用比對學術論文工具iThenticate發現廿一篇中有六篇高度重複。
有趣的是,有報導引述前農委會官員稱「這類服務科技計畫與學術論文不同,用這種方式比對,將「血流成河」未來農委會再無智庫。」
直白說,這位不敢具名的前官員認為,政府計劃案驗收標準要比學術論文更低。以及其他標案也都有類似內容重複的狀況,若農委會皆按此標準驗收,將血流成河且會負擔法律責任。
但「計劃案將血流成河的說法」不也代表人民血汗錢也被A的血流成河。
報告內容與新聞稿、其他研究案重複的計畫報告。研究案本身存在的意義,已經讓人懷疑。遑論,這般品質如何通過延續三年驗收等期中、期末的審查階段,順利取得高額計畫費用是第二個懷疑。
為何會有前官員跳出來與現任官員「對抗」是第三個懷疑。無論為第一時間參與標案的前官員在臉書上替張善政澄清。或現在這位匿名的前官員,稱農委會服務計劃與學術論文不同。看似想替所有計劃案說情,實則是想為自己經手的研究案洗白。
政府研究案契約如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日前說明「法定規範要用期刊或比照期刊處理」幾乎為通例。除非類似高度重複與抄襲狀況,在其他研究案中比比皆是,才能合理解釋嚴查研究案抄襲將「血流成河」描述。
研究案抄襲、便宜行事與工程標案的偷工減料相似。有人偷工就必須有公務員放水。每年政府標案多如牛毛,履約查核多是走過場,人力不足以積極查核,已是公開的秘密。
台語說「趴著!才不會中槍」賺政府標案也是。
因履約不實而被裁罰的承包商鳳毛麟角。即便運氣差有人檢舉,稽查時承辦人多會看不見,直到提供無法否認的證據一槍斃命,才會不得已上簽機關首長依契約裁罰,一來一往至少幾個月。而且真正嚴重到被認定違約並追回款項的案例極為少見。
以張善政案為例,目前也按正常流程。沒有政治力干預使其加速。至於嚴查報告內容重複是否會血流成河,某種程度與學術論文抄襲爭議有一曲同工之妙。不能全面清查的理由,相信大家心裡有答案。
作者/斯提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