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臉書貼文再度引發關注。
類似小編發文、創意引發的把球踢進自己球門的烏龍球,已發生三次。最初文體風格稚嫩,短文200字內,滿是第一人稱「我」、「陳時中表示」。 免治馬桶創意影片模糊政策焦點,還有報案、提告、吿發都說不清楚的窘態 ; 再到「誤用」照片的新手錯誤。
社群團隊皆二連三的錯誤多少受到前面錯誤遭放大檢視的影響。簡單說,人會越罵越笨,罵到簡單工作都會出狀況。值得注意的是,社群團隊就發文風格仍在搖擺不定。觀察上週發文風格,至少就有三種明顯不同風格。
第一、二種,發文時標題時有時無。12日兩篇皆有標題,但在爬山一文中又消失。
第三種為不時出現的台語文體,有別於常見以台語諺語、詞彙作為畫龍點睛之用的技巧。陳時中的臉書貼文是以整篇台語文呈現。雖可以理解是為瞄準台語族群,卻不了解長輩或甚至父母這輩,對於台語正確的用字呈現是有斷層,會說會聽,但不會寫,何況透過短篇文章感受母語的情感。
標題主旨時有時無,多為不同寫手的習慣較為無害。但文章內容的寫作風格可就關係重大。不只單純「人物設定」問題。還有能否幫助候選人在網路上建立符合自己形象的分身。畢竟,完美轉譯候選人的想法於文字、圖片上是幕後寫手的工作。
日前一篇爬山一文中「沿途謝董事長侃侃而談,他體力充沛,我都在旁邊喘」究竟想傳達什麼?即便為支持者看到也有點尷尬,類似的貼文持續發生,文中充斥「高大上」形容詞,可以感受到寫手盡力想表現其寫作程度。
很遺憾,臉書發文不是作文比賽。
還有文末的主題標籤(hashtag)用法。暴露發文者對標籤用法有誤解。它並非用來替內文畫重點。除了競選口號、「這是宵夜文」外,文中多數標籤不會重複使用。遑論,能發揮協助搜尋相似貼文曝光的作用。
平心而論,若非陳時中的高知名度,勉強撐起臉書粉專曝光。就目前看來,粉專操作無法帶來額外正面討論與媒體露出,反而一直中斷其他議題操作,干擾新聞討論,直白說,就是扯了後腿。
作者/陳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