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前幾天跑行程時,一名實習生與媒體爆發衝突,並嗆聲「你知道我爸媽是誰?」引起熱議,更爆出未經正常程序錄用。對此,柯文哲坦承「這是漏網之魚,他沒有走制度進來」間接證實有特權實習生。
有趣的是,類似公部門工讀計畫多稱「工讀生」。反而多在政黨組織中才有「實習生」制度,實習生通常需經過徵選,更可能為多人競爭的海選。
查詢台北市政府111年度大專青年公部門暑期工讀計畫招募簡章,除具備基本條件外,若有符合其他弱勢條件包含失業、原住民子女、身心障礙者,則會優先錄取。其他公部門諸如司法機關、中央機關寒暑期的工讀生計畫中多有類似規定。直白說,弱勢學生優先錄用的制度行之有年,「理論上」權貴人士子女不會有優先錄取機會。
何況,公部門工讀計畫較無機會用來洗經歷,除非能夠事先確定分發單位,否則該如何確保分派部門。所以幾乎每一項工讀計畫的初衷都是在協助弱勢學生工讀賺取學費、生活費,就業安定基金亦有預算編列擴大招募工讀生,幫助困苦學生。比起不穩定的民間單位工讀,公部門工讀薪水穩定,保證遵守勞基法,提前了解公部門生態,更能讓學生收獲滿滿。因此,政府的工讀計畫一直都是弱勢學生的好去處,與此相關的還有以工代賑計畫,同樣以弱勢優先。
平心而論,財團權貴之後擠進工讀生名單只要符合基本條件,按程序制度錄用,並無不可。只怕是特權是以開放專屬於權貴的巧門,相關報導指出未能查詢相關市長室實習生計畫簡章。而工讀生與實習生用詞,看似差異不大。但公部門工讀生必須服從單位主管領導與指派任務,否則隨時終止工讀契約,為了薪水必定戰戰兢兢。
實際上分派單位的考量因素眾多,剛好特殊背景的實習生都派往市長室,相當反常。一般來說,基本有看學校名氣或單位關聯性,若真有看背景也不會讓人意外。尤其,秘書處等單位需用人數最少,多要「夠幸運」才能前往。其他人多派往需要人數最多,急需人力支援的單位,通常都多為「體力活」負責搬運、整理資料等等,這觀察單位需用人數就可發現其中的端倪。
以今年來看,北市人事處工讀名額就有137人,若加上就業服務處名額更高達240人。想必實習生與工讀生為不同制度,工讀生兩個名額分往秘書處,更多人數的實習生卻能夠分往市長室,必定都為人中龍鳳。對比過去柯文哲成功凝聚對特權大失所望的群眾,一句痛批政商關係「刀叉吃人肉」,使他贏得市長選舉。如今,柯文哲一再傳出與財團飯局,甚至被抓到有幽靈實習生進入市長室實習,不免得諷刺。
作者/陳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