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中旬,新冠肺炎衝擊全台,線上教學取代傳統的實體上課。歷經1年,新冠肺炎非但沒有趨緩,反而愈形嚴重。截至5月底,全台確診累計破2百萬例,約12人就有1個確診者。
筆者任教的學校在5月17日緊急公布自19日起至6月24日學期末止,採學生自主選擇「遠距或實體」原則實施彈性教學。此公告,等於把授課方式的決定權交給學生。從公告到實施彈性教學,師生協商時間只有兩天,因政策不明及可能衍生的問題,故當晚宣布全校停課。倘須實體上課,才到校。
政策統一可以避免許多爭議,例如就一天8節課來說,不會有1-2節遠距,3-4節實體,5-6節遠距,7-8節又變成實體的窘境。去年就發生這樣的問題,按照學號或座號分流返校的方式,因老師做法不同而導致學生疲於奔命。今年將選擇權交給學生,克服了上述問題。筆者任教的班級,學生意見一致,全部採線上教學。但倘若校方第一時間就宣布全校停課,豈非更好,一方面消弭各自為政的問題,另一方面減少群聚感染的風險。同樣地,如果停課與否能由教育部統一決定,那麼也可避免各縣市各行其是,學生無所適從,進而造成家長的恐慌。
全校停課前一週,老師就陸續接到學校的簡訊,即因疫情需要而進行線上學習的學生名單。人數之多、線上學習時間之不一致,令人眼花撩亂。在教室開Google Meet,看似解決問題,其實很容易讓老師手忙腳亂。一部分學生在教室,另一部分在線上,老師常會因學生陸續進入會議室而被迫打斷教學。
相較於線上教學,實體教學確實比較有溫度。師生面對面,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學生有疑問,老師可以立即解惑,有些學生的確也偏愛實體教學。然而,對線上教學愈了解,就愈明白它的優點。現今教學現場很難看到學生正襟危坐,取而代之的是講話、吃東西、玩手機、趴在桌上睡覺等。下課前10分鐘才進教室,坐下來後邊吃早餐邊跟同學聊天的,大有人在。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已經嚴重影響老師的教學。老師總是在演獨角戲,坐在台下的學生好像不在場。線上教學解決了上述問題。除非需要點名或發言,否則一律關閉麥克風。少了雜音的教學環境,老師可以不被打擾地講課,學生也可以專心聽課。於規定時間內進入會議室,更能防止學生姍姍來遲,干擾到其他人。兩週下來,筆者發現講課的思緒更清楚,教學進度也提早完成。
再者,台灣的填鴨式教育讓學生不敢在大眾面前發言,所以當老師希望同學生提出觀點時,幾乎很難看到有人主動舉手。在容納百人的大教室,學生往往像擠沙丁魚般坐在後面,即使想講些什麼,老師也聽不清楚。線上教學對上述情況,有些許改善。學生線上學習通常是獨自在一個空間,只要透過麥克風,就可以傳遞自己的想法,少了別人的眼光,似乎更勇敢表達自我。老師傳授知識,學生有所回饋,師生的關係好像拉近了一點。
線上教學是疫情之下的權宜之計。老師不得不改變過去的教學方式,摸索新的教學軟體。教學平台不斷推陳出新,提供不少更有效率的功能。只要發出公告,系統自然通知同學。以電子檔繳交作業,更是便利。如果是open-book,線上測驗不僅避免浪費紙張,而且省錢省力。
疫情之後,線上教學必然跟實體教學相輔相成,故如何藉由線上教學創造一個更周全、更友善的學習環境,是師生未來共同努力的目標。
作者/雲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