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長到立院報告,有立委質詢高中取消早自習後,有學校擔心校園環境無人打掃,要求教育部針對校園打掃提出改善作法。潘文忠部長答詢表示,校園環境清潔工作過往是由學校自主安排,較不適合統一律定,不過如果早到校是為了打掃,不符合教育本質,將請國教署針對學校現場進行通盤了解。
校園環境維護工作,責無旁貸是所有教職員工生應該共同承擔,偌大校園需要打掃範圍相當廣泛,所以學校都會規劃分配各班級的外掃區域,一大早校園內都能看見學生拿著清潔工具到處打掃。記得多年前還時興班際整潔競賽活動,班級導師無不緊盯學生拼命掃啊刷啊,即使拿不到整潔榮譽錦旗,也不要評分太難看而被點名作記號。那段時光雖然辛苦也有點矯枉過正,卻是畢生難忘校園生活,因為在灑掃應對進退間,已然養成從做中學和整潔習慣。
不過時代觀念在變,教育改革也日新月異,學生打掃校園雖是生活教育之一,但也需與時俱進討論其適切性。例如學生該不該掃廁所,該不該掃校園周邊人行道,是近年來最被討論和創新改革的議題,雖然退縮人行道責任歸屬學校,但基於學生人身安全問題,學校多已委請愛心志工或清潔隊協助,但廁所因間數多且地處校內,仍由班級學生負責居多,小學從中高年級開始訓練,一路到國高中,直到大學才改由專職清潔人員接手。
台北市建中和成功高中,廁所外包實施多年,雖曾被柯市長批「違反教育宗旨,出錢找人來替學生掃地太離譜」,但在顧及清潔劑消毒水使用安全和掃不乾淨影響眾人權益等因素,筆者贊成容易滋生病菌的廁所應由專職人員負責,學生可以從其他校園清潔工作中學習勞動教育,並不違反教育宗旨。其實不少學校都曾發放問卷調查,親師生贊成廁所外包比例很高,但皆因經費無援才會作罷,倘若也能像水電冷氣費獲得教育部補助或家長會編列經費預算,相信校園廁所將更潔淨,學生不會害怕廁所髒汙而憋尿便,也能把時間安排更有助於課程境教學習活動。
回到「學校擔心取消早自習後無人打掃校園」問題,年前曾有份網路調查,學生最討厭的名單第二名竟是「早晚都要打掃校園」,令人深思應正視問題癥結。首先學校需先調整觀念和做法,可以請早到學生愛校服務,巡視校園撿拾垃圾,重點環境維護即可,上課期間師生隨時協力維護,至於全面徹底清掃可安排於放學前大下課時間進行,這樣不但更有效率,也能培養學生「責任感、服務精神」。
現在的家庭,孩子生得少,甚至獨生子(女)惜命命(閩南語),孩子鮮少分擔家務,只有在學校時還會持掃帚倒垃圾做資源回收,愛護環境也是教育一環。有句俗諺說,「洗面洗耳空,掃地掃壁角」,掃地也是門學問,能培養做事認真負責態度,所以不僅學生在校清潔打掃工作不可盡廢,也要鼓勵家事分工家庭教育,有利建構互助互諒心態,亦能增進家庭凝聚力和親子情感。
作者/陳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