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烏俄戰火爆發以來,不僅兩岸關係的發展深受國際矚目,也提升各國對地緣政治的關注程度。日前便有菲律賓學者指出,應重新審視菲國與華府的軍事協議,甚至要藉由中立化避免在大國競爭時遭波及(註1)。同樣也有建言臺灣處在中美兩強之間,應積極以中立化為目標,藉由不選邊站的態度,換取和平與安全(註2)。
從國際法的角度,中立化並非單方對外宣告即可。若無有關大國、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的保證、支持,透過集體方式(如條約)確認中立化,便只是「自稱」而不具有國際普遍公認的地位。依臺灣當前的外交現況發展,光是要有關大國或國際組織願意支持臺灣中立化,已是舉步維艱。
此外,「中立化」表達不屬於任何一方勢力的意思,但並不等於脫離衝突、危險中。著名的「米洛斯困境」便凸顯中立化在衝突發生時的現實困難。即便米洛斯人表示維持中立,但從雅典人的角度這並無實益,尤其考量到宿敵斯巴達人與米洛斯人過從甚密,讓米洛斯人中立反而對雅典有危害,寧可用武力將其納為版圖。
臺灣若宣布中立化,不代表從此高枕無憂。若無實力與覺悟,盡一切方法讓所有人認同維持中立化帶來的利益更好,有心人士將會時時緊盯,挑出不符合中立化的理由,試圖發起挑戰。這意味著不僅中美兩強,臺灣要對所有國家、組織表達「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讓非分之想者不敢輕犯,以免落入米洛斯人的困境,無法讓人信服維持中立是值得的,也無法透過自身力量來打消敵意。過去常被舉例的瑞士並非因為中立化得到安全,而是依靠自身實力嚇阻潛在敵人。
假如我們選擇走向中立化,有必要自問是否對被人畏懼要付出的代價有所自覺。在任何人都可能破壞中立化時,我們是否願意親上火線,準備好動用所有手段不惜犧牲。談臺灣中立化前,不先正視這些問題,只怕終由人民承受貿然推動的負擔。
參考資料
註1:「菲國學者:馬尼拉應中立 避免成強權博弈馬前卒」,記者陳妍君報導,中央社網,2022/ 3/17,連結(2022/3/22造訪)。
註2:台灣永久中立的必要性,陳秀麗,台灣英文新聞網,2012/10/22,連結(2022/3/22造訪)。
作者/張定國